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229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4:37
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属于电容式触摸屏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防静电电容屏的厚度与边框宽度控制不尽如人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包括盖板玻璃层,盖板玻璃层内侧设有ITO导电层,盖板玻璃层与ITO导电层的侧面设置一圈铜箔,铜箔通过导电银胶层与盖板玻璃层与ITO导电层的侧面相贴合;铜箔通过引线接地;所述的ITO导电层包含至少2组电极单元,每组电极单元均由一山形电极与一倒山形电极相插接而成,山形电极与倒山形电极通过引线连接触控IC;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厚度小、边框宽度小,符合电容屏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容屏
,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
技术介绍
电容屏在触控屏领域应用广泛,目前,电容屏更轻薄、更加灵敏以及边框更窄是发展的趋势。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屏,其厚度以及边框控制均难以满足要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防静电电容屏,公开号204719725U,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公开了一种防静电电容屏,通过在触摸盖板与ITO玻璃的上下均设置防静电膜防静电,由于防静电膜具有一定厚度,两层防静电膜加在原有的屏幕上下,大大增加了屏幕的厚度。中国专利技术专利:防静电触摸屏,公开号201955762U,公开日2011年08月31日,公开了一种防静电触摸屏,在说明书附图中可以看出,其导电薄膜覆盖了屏幕面板的四周一部分,该种涉及增加了屏幕边框的宽度,亦不符合电容屏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容屏,在防静电的同时,其厚度、边框宽度均比较小。本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包括盖板玻璃层,盖板玻璃层内侧设有ITO导电层,盖板玻璃层与ITO导电层的侧面设置一圈铜箔,铜箔通过导电银胶层与盖板玻璃层与ITO导电层的侧面相贴合;铜箔通过引线接地;所述的ITO导电层包含至少2组电极单元,每组电极单元均由一山形电极与一倒山形电极相插接而成,山形电极与倒山形电极通过引线连接触控IC。进一步地,所述铜箔的宽度为盖板玻璃层与ITO导电层厚度之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单面单层ITO方案,将触摸屏厚度控制在最小,同时采用触摸屏侧面设置用于导静电的铜箔,不仅不会占用触摸屏触摸区域的面积,亦不增加触摸屏的厚度,实现触摸屏轻薄化与窄边框化。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ITO导电层图案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包括盖板玻璃层1,盖板玻璃层1内侧设有ITO导电层2,盖板玻璃层1与ITO导电层2的侧面设置一圈铜箔4,铜箔4通过导电银胶层3与盖板玻璃层1与ITO导电层2的侧面相贴合;铜箔4通过引线接地;所述的ITO导电层2包含至少2组电极单元,每组电极单元均由一山形电极21与一倒山形电极22相插接而成,山形电极21与倒山形电极22通过引线连接触控IC;所述铜箔4的宽度为盖板玻璃层1与ITO导电层2厚度之和。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用于智能电视、电脑显示屏时,其铜箔4通过引线连接PCB板的接地线,当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时,其铜箔4虽然无法实时接地,但可以通过手机充电座接地线,将静电导出,防止静电的累积;由于智能手机充电频繁,基本可以起到防静电的目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玻璃层(1),盖板玻璃层(1)内侧设有ITO导电层(2),盖板玻璃层(1)与ITO导电层(2)的侧面设置一圈铜箔(4),铜箔(4)通过导电银胶层(3)与盖板玻璃层(1)与ITO导电层(2)的侧面相贴合;铜箔(4)通过引线接地;所述的ITO导电层(2)包含至少2组电极单元,每组电极单元均由一山形电极(21)与一倒山形电极(22)相插接而成,山形电极(21)与倒山形电极(22)通过引线连接触控I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单层多点电容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玻璃层(1),盖板玻璃层(1)内侧设有ITO导电层(2),盖板玻璃层(1)与ITO导电层(2)的侧面设置一圈铜箔(4),铜箔(4)通过导电银胶层(3)与盖板玻璃层(1)与ITO导电层(2)的侧面相贴合;铜箔(4)通过引线接地;所述的IT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皇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玖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