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2229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位于基板显示区的有机发光结构;覆盖有机发光结构的薄膜封装层;位于基板非显示区且围绕有机发光结构的第一挡墙;沿不同方向延伸绝缘交叉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位于薄膜封装层邻近基板一侧的多条导电引线;至少部分第一触控走线跨越第一挡墙与对应的导电引线电连接,通过导电引线与驱动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一触控走线与导电引线电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挡墙外侧。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减小了第一触控走线占据触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域的面积,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是对用户的手指或工具的触摸位置进行感测的输入装置,触控显示面板是集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于一体的装置,触控显示面板一般包括触控电极层以实现触控功能。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对应每一个触控电极,在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有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走线。由于触控显示面板中包含有较多的触控电极,则在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就会对应设置较多的触控走线与触控电极电连接,而数量较多的触控走线会占据大面积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导致触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面积增加,不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有效减小了触控走线占据触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面积,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实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有机发光结构,所述有机发光结构位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上;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覆盖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位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上且围绕所述有机发光结构设置;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一触控走线以及多条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一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一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电连接;多条导电引线,所述导电引线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邻近所述基板的一侧;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跨越所述第一挡墙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引线电连接,并通过所述导电引线与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导电引线电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挡墙外侧。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有机发光结构位于基板的显示区上,薄膜封装层覆盖有机发光结构,第一挡墙位于基板的非显示区上且围绕有机发光结构,设置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分别沿不同方向绝缘交叉,每一第一触控电极与一非显示区的第一触控走线电连接,每一第二触控电极与一非显示区的第二触控走线电连接,通过设置位于薄膜封装层邻近基板的一侧的多条导电引线,使至少部分第一触控走线跨越第一挡墙与对应的导电引线电连接,并通过导电引线与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使部分原本直接与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或柔性线路板电连接的第一触控走线,现通过导电引线与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或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可以通过对导电引线位置的限定,有效减小第一触控走线占据触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面积,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实现。同时,由于第一触控走线与导电引线的电连接一般需要在二者连接处通过打孔实现,通过设置第一触控走线与导电引线电连接的位置位于限定薄膜封装层边界的第一挡墙外侧,有效避免了在薄膜封装层上打孔以实现第一触控走线与导电引线的电连接,也就避免了对薄膜封装层阻隔外界环境中水氧的能力,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氧对触控显示面板的内部器件造成。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沿图10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贯穿本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元件或流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有机发光结构,有机发光结构位于基板的显示区上;薄膜封装层,薄膜封装层覆盖有机发光结构;第一挡墙,第一挡墙位于基板的非显示区上且围绕有机发光结构设置;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且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一触控走线以及多条第二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每一第一触控电极与一第一触控走线电连接,每一第二触控电极与一第二触控走线电连接;多条导电引线,位于薄膜封装层邻近基板的一侧;其中,至少部分第一触控走线跨越第一挡墙与对应的导电引线电连接,并通过导电引线与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且第一触控走线与导电引线电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挡墙外侧。由于触控显示面板中包含有较多的第一触控电极,在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就会对应设置较多的第一触控走线与触控电极电连接,而数量较多的第一触控走线会导致触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增加,不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有机发光结构位于基板的显示区上,薄膜封装层覆盖有机发光结构,第一挡墙位于基板的非显示区上且围绕有机发光结构,设置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分别沿不同方向绝缘交叉,每一第一触控电极与一非显示区的第一触控走线电连接,每一第二触控电极与一非显示区的第二触控走线电连接。尤其是通过设置多条位于薄膜封装层邻近基板一侧的导电引线,使至少部分第一触控走线跨越第一挡墙与对应的导电引线电连接,并通过导电引线与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即原本的每条第一触控总线均需要与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直接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有机发光结构,所述有机发光结构位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上;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覆盖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位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上且围绕所述有机发光结构设置;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一触控走线以及多条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一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一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电连接;多条导电引线,所述导电引线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邻近所述基板的一侧;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跨越所述第一挡墙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引线电连接,并通过所述导电引线与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导电引线电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挡墙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有机发光结构,所述有机发光结构位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上;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覆盖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位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上且围绕所述有机发光结构设置;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一触控走线以及多条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一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一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电连接;多条导电引线,所述导电引线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邻近所述基板的一侧;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跨越所述第一挡墙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引线电连接,并通过所述导电引线与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导电引线电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挡墙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位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上,围绕所述有机发光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挡墙围绕所述第二挡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的有机发光单元,所述导电引线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任一金属层或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反射电极同层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线与所述基板接触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呈阶梯状,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挡墙或所述第二挡墙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挡墙和/或所述第二挡墙的横截面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之间的平坦化层;位于相邻两个有机发光单元之间的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支撑柱;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依次包括第一挡墙层、第二挡墙层、和第三挡墙层;所述第一挡墙层与所述平坦化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挡墙层与所述像素限定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三挡墙层与所述支撑柱同层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洋杜凌霄周星耀王丽花姚绮君杨康丁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