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农学院专利>正文

一株杀线虫微白黄链霉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819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杀线虫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及其在植物根结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白黄链霉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74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白黄链霉菌分离自土壤样本,该菌株的发酵液对植物根结线虫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可用于制备针对植物根结线虫病害防治的微生物菌剂。

A white fungus nematode killing nematode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maticidal whitish yellow chain fungi (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lant root knot nematode disease prevention. The preservation number of whitish yellow chain fungi of the invention is CGMCC No.12741. The micro white yellow chain fungus of the invention is isolated from soil samples, and the fermentation liquid of the strain has obvious insecticidal activity to plant root knot nematodes, and can be used for preparing microbial agent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plant root knot nematode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杀线虫微白黄链霉菌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农药
,具体涉及一株杀线虫微白黄链霉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植物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是造成世界农业生产严重损失的一类植物寄生线虫,它属于侧尾腺纲(Secernentea),垫刃目(Tylenchida),异皮总科(Heteroderoidea),根结线虫科(Meloidogyne),根结线虫属(MeloidoyneGoeldi,1989)。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有效种有90多个,其中分布最广和对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有4个种,它们是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北方根结线虫M.hapla,90%以上的植物根结线虫病是由这四种线虫引起的,特别是南方根结线虫。根结线虫主要为害植株根部,以口针刺吸植物的汁液,并分泌激素类物质刺激根部组织细胞分裂,在植物的侧根或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瘤,即“根结”。地上部表面症状因发病的轻重程度有差异,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发育不良,植株矮小、黄化,甚至全株枯死,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很广,据不完全统计,根结线虫的寄主超过3000种植物,分属114科,包括花生、烟草、水稻、香蕉、柑橘、甘薯、大豆、棉花、西瓜、马铃薯和芹菜等多种植物,特别是茄科、葫芦科和十字花科植物根结线虫病尤为严重。病害发生后,一般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75%以上。全世界每年因根结线虫危害所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约在1000亿美元以上,可使世界农业平均每年减产24.5%,给农业生产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植物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历来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然而,化学杀线虫剂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使用过程中对人、畜不安全,生态效益差,还易使线虫产生抗药性,许多杀线剂已被禁用。最重要的是对人畜健康存在潜在威胁,也致使果品农药高残留和杀伤天敌等副作用日益严重,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学防治日益受到限制,已不适应农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虽然轮作,种植抗病品种和改进栽培措施等方法对线虫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因此人们除了继续探索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的杀线虫剂外,重点移向从生态角度寻求新的方法,筛选有益微生物用于植物根结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就是其中之一,生物防治具有稳定,经济,长效和相对安全的特点,同时还能减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应用具有可操作性的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植物根结线虫病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放线菌是自然界中一类很重要的资源微生物,被认为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它们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其次生代谢产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农业领域。研究表明,一些放线菌的代谢产物对根结线虫具有抑制或毒杀作用。将其代谢物或衍生物开发成生物农药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例如用于防治线虫病害的阿维菌素即来源于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avemectin)。链霉菌属于原核生物界放线菌目链霉菌科,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中,尤其是土壤中较多,具有很强的根际定植能力。链霉菌的生防作用主要是由其产生的抗生素实现的,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目前已经使用的抗生素中,有80%以上是由放线菌产生,而其中的90%以上是由链霉菌产生。因此,从土壤中分离具有农用活性的链霉菌是目前微生物农药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植物根结线虫筛选微生物资源,并进一步研究对根结线虫病有防效的拮抗放线菌株BN-F2,对其进行了鉴定和发酵条件的研究,以期为今后植物根结线虫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idoflavus)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idoflavus)采集自北京农学院,命名为BN-F2,已于2016年7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12741。微白黄链霉菌BN-F2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28℃条件下培养7d后,菌落为灰白色,致密,表面呈绒状,凸起。扫描电镜(S-3400N,HITACHI)观察发现,该菌株基内菌丝发育良好,呈现黄色,在气生菌丝上生有长孢子链,孢子链直或弯曲,孢子呈椭圆形或柱状,直径5μm左右,孢子壁光滑。本专利技术的微白黄链霉菌具有根结线虫的杀虫活性。本专利技术的微白黄链霉菌可用于制备针对植物根结线虫病害防治的微生物菌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针对植物根结线虫病防治的微生物菌剂,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为本专利技术的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idoflavus)BN-F2CGMCCNo.12741及其发酵产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微白黄链霉菌CGMCCNo.12741的发酵方法,将微黄白链霉菌保藏菌种接种于高氏一号平板培养基上,于25℃条件下活化5天,用直径0.08cm的打孔器打一菌丝块,接种于盛有150mL种子培养基的三角瓶中,25℃,180rpm震荡培养2天,即得种子培养液,将所述种子培养液以体积比4%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于20-25℃、180-210r/min振荡培养4-6天,得到微黄白链霉菌BN-F2。所述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相同,配方优选为:每1000mL水中加入燕麦片30g,黄豆粉30g,葡萄糖15g,NH4Cl3g,CaCO32g制成,pH7.0。本专利技术以植物根结线虫为靶标线虫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放线菌的发酵液进行了杀虫活性测定,其中,菌株BN-F2杀线虫活性最强,与其他菌株相比差异显著,其发酵培养滤液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活性,24h校正死亡率达到89.97%。对菌株BN-F2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其发酵培养滤液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杀活性,24h校正死亡率达到92.41%。对BN-F2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rD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的研究发现,该菌株的上述特征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中的微白黄链霉菌S.albidoflavus近似性很高。因此菌株BN-F2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微白黄链霉菌S.albidoflavus。进一步的发酵条件优化试验发现,BN-F2利用7号培养基,pH7.0,培养4~6d,转速180~210rpm、接种量4%、培养温度20~25℃为产生杀虫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燕麦片、葡萄糖、黄豆粉和酵母粉有利于活性物质的产生。本专利技术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依据,但对菌株次生代谢产物中的活性成分了解很少,有关菌株发酵产物中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以及毒杀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附图说明图1为BN-F2菌株的菌落形态。图2为BN-F2菌株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600×)。图3为BN-F2菌株扫描电镜下菌丝的形态,其中,A为BN-F2菌株的菌丝形态(6000×),B为BN-F2菌株的菌丝形态(6500×)。图4为BN-F2菌株扫描电镜下孢子的形态特征(10000×)(A)和BN-F2菌株孢子的扫描电镜形态特征(20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株杀线虫微白黄链霉菌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株微白黄链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白黄链霉菌的名称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BN‑F2,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7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微白黄链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白黄链霉菌的名称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idoflavus)BN-F2,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27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白黄链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白黄链霉菌的发酵产物具有对根结线虫的杀虫作用。3.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idoflavus)BN-F2CGMCCNo.12741在制备针对植物根结线虫病害防治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结线虫为引起植物根结线虫病的主要种类: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javanica)、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pla)、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arenaria)。5.一种针对植物根结线虫病害防治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idoflavus)BN-F2CGMCC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艳敏任争光孔兵兵贺佳谢心悦贾慧慧闫哲石芮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