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acromolecule material used for complexing copper ion and an anti-tumor use thereof. As shown in formula I, A is selected from glutamic acid or hyaluronic acid; B is selected from three ethylene, four amines, or two ethylene three amines; C is selected from poly histidine or polylactic acid. This kind of material has little toxicity, can remove copper ions by complexation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the inhibition of tumor angiogenesis, and inhibit tumor metastasis; moreover, this kind of material can be formed in the pH 7.0~8.0 diameter 200~280nm nanospheres, the nanoparticles can be encapsulated R848 immune agonist,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ctivate immune cell killing of tumor cells, so as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tumor immunotherapy and anti tumor angiogene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络合铜离子的高分子材料及其抗肿瘤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络合铜离子的高分子材料及其抗肿瘤用途。
技术介绍
肿瘤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良性肿瘤血管生成稀少,血管生长缓慢;而大多数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形成肿瘤血管的两个重要条件。目前,已有的肿瘤血管抑制剂,如CA4等,因为其毒性较大,限制了其开发和临床应用。贝伐珠单抗,作为VEGFR抑制剂,也因为其有效的临床疗效而未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太多益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诸多的研究报导先后证明了铜离子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内皮细胞运动密切相关。2015年《Science》发表报道,一个Ⅳ期乳腺癌妇女,通过服用四硫代钼酸盐络合抑制体内的铜离子,成功消除了远端转移,并已经存活了8年。寻找一种新的、低毒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的铜离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络合铜离子的高分子材料,特征在于其结构如式I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络合铜离子的高分子材料,特征在于其结构如式I所示:I其中,A选自聚谷氨酸或透明质酸;B选自三乙烯四胺或二乙烯三胺;C选自聚组氨酸或聚乳酸;n=8~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A为聚谷氨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n=8。4.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1)聚谷氨酸水溶液中依次加入Na2CO3、二碳酸二叔丁酯的无水乙醇溶液,冰浴反应22-24h,加入无水乙醇沉淀出产物,分离,干燥,得到二碳酸二叔丁酯-聚谷氨酸;聚谷氨酸的分子量为10万;Na2CO3、二碳酸二叔丁酯的摩尔比为1:1;聚谷氨酸与二碳酸二叔丁酯的摩尔比为1:1-10;2)在二碳酸二叔丁酯-聚谷氨酸水溶液中加入摩尔比为1:1:1的三乙烯四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水溶液,用稀盐酸调pH至6.0,室温反应22-24h;反应结束用丙酮沉淀并洗涤,分离,干燥,得到二碳酸二叔丁酯-聚谷氨酸接枝三乙烯四胺;二碳酸二叔丁酯-聚谷氨酸与三乙烯四胺的摩尔比为1:1-50;3)在二碳酸二叔丁酯-聚谷氨酸接枝三乙烯四胺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搅拌溶解,然后加0.6mmol二硫化碳,室温下搅拌反应10-12h;用丙酮沉淀并洗涤,干燥,得到二碳酸二叔丁酯-聚谷氨酸接枝三乙烯四胺基双(二硫代甲酸钠);二碳酸二叔丁酯-聚谷氨酸与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为1:1~10;4)芴甲氧羰基保护的聚组氨酸水溶液中加入摩尔比为1:1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稀盐酸调pH至6.0,室温活化0.5h;然后与二碳酸二叔丁酯-聚谷氨酸接枝三乙烯四胺基双(二硫代甲酸钠)的水溶液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银松,周平,秦佳琪,刘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