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011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绳带扣,是在座体内部所形成的通道内收容有滑移座,其滑移座所具的基部一侧设有卡制部,而另一侧设有供弹性撑抵于座体上的第一弹性部,再在座体内且位于滑移座上方处收容有按压盖,并在按压盖底面朝下方凸设有弹性撑抵于通道底部的第二弹性部,而按压盖底面并位于第二弹性部一侧处朝下凸设有推移块,当按压按压盖时,其推移块即推抵于滑移座上,而使滑移座于通道内滑移,同时,卡制部与通道所形成的预定间距变大以供穿设绳带,再松开按压盖,便可凭借第一弹性部及第二弹性部来使滑移座及按压盖产生复位,以使预定间距变小来啮合于绳带上,进而达到绳带固持牢靠、确实定位且具有高保持力的效果。

Rope buck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pe buckle, here is formed inside the body channel is taken in the sliding seat, the sliding seat with one side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 and the oth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astic part for elastic supporting on the seat body, the seat body and is arranged on the sliding seat again at the top of a with a press cover, second elastic part of the press cover and bottom face below the convex elastic supporting on the bottom of a channel, and press the cover down and is provided with a pushing block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second elastic part, when the pressing cover, the pushing block is pushed to the sliding seat, the sliding seat in the passage the slip, at the same time, a predetermined spacing becomes larger for wearing a rope belt formed by the clamping part and the channel, then release the press cover, you can rely on the first elastic part and a two elastic part to sliding seat and a pressing cover reset, so that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Small to engage with the rope, and then to do positioning and high retention effect of the rope holding fi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绳带扣
本技术涉及一种绳带扣,尤指通过按压按压盖来使滑移座于座体的通道内部滑移,以将绳带穿出通道二侧的穿孔,再放松按压盖,其滑移座及按压盖便可通过第一弹性部及第二弹性部产生复位,以使滑移座的卡制部啮合于绳带上,达到绳带高保持力、定位确实的效果。
技术介绍
按,现今扣具的使用非常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则有不同的扣合方式,并可同时分别应用于鞋子、袋子或衣物上使用,而扣具通常是利用绳带穿设于其内,并将绳带二端的头部穿出,即可利用一扣具为由绳带一端的头部外径套入,使扣具沿绳带外径表面移动,用以方便调整鞋子、袋子或衣物的开口大小使用。请同时参阅图9、图10所示,是现有绳带扣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及使用后的俯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现有绳带扣为包括有座体A、弹性定位件B及推移部C,其中座体A内部形成有可供绳带D穿设的通道A1,并在通道A1二侧处设有穿孔A11,且二穿孔A11之间形成有止挡壁A12,而座体A表面上开设有滑移孔A2,并在通道A1底部设有一空置孔A3,即可将弹性定位件B为由座体A的空置孔A3置入于通道A1内,且该弹性定位件B具有滑块B1、对接座B2及滑块B1与对接座B2之间所连设的弹性体B3,续以推移部C底面处的扣合部C1伸入于座体A的滑移孔A2,并与弹性定位件B上的扣孔B11作活动对接,当绳带D穿入于座体A的通道A1内时,可推动于推移部C为以扣合部C1来带动弹性定位件B的滑块B1,使弹性体B3呈一弹性位移,而可将绳带D穿出穿孔A11的外后,再释放于推移部C,便可通过弹性体B3所具的弹性复位力,使滑块B1及通道A1所具的复数啮齿B12、A13啮合于绳带D上而形成迫紧、干涉定位的效果。故,可由上述得知,现有绳带扣系利用推移部C的扣合部C1与弹性定位件B的扣孔B11作活动对接,即可推动于推移部C来带动滑块B1位移,使滑块B1可通过弹性体B3呈一弹性位移来将绳带D紧密夹持,此种推移部C直接带动滑块B1位移的方式容易产生偏摆,使二穿孔A11内的绳带D无法平均受力,当绳带D受到不同外力拉动时便会造成滑块B1与座体A形成阻塞所导致故障率提高而损坏,或是绳带D产生相对位移的情况发生,也可能会造成滑块B1与绳带D过度卡制而不易松开,以致使推移部C带动滑块B1、弹性体B3位移行程相当不顺利且较费力,并影响整体操作时的稳定性与顺畅度,而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故,技术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绳带扣的新型诞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绳带扣,包括座体、滑移座及按压盖,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中空内部,且横向形成有供至少一条预设绳带穿设的通道,并在通道后方二侧壁面处设有穿孔,而通道底部中央处朝前方开口方向剖设有至少一个导轨,再在座体表面上纵向开设有透孔;该滑移座沿着导轨呈一滑动位移且收容在座体的通道内,并在基部内贯设有一通孔,且通孔后方设有抵持部,再在基部前方设有供与预设绳带啮合形成迫紧定位或分离状态的卡制部,而基部远离卡制部的一侧处设有弹性撑抵于座体上的第一弹性部;该按压盖收容在座体内且位于滑移座上方处,并在按压盖底面朝下方凸设有穿过通孔且弹性撑抵于通道底部的第二弹性部,而按压盖底面位于第二弹性部后方处朝下凸设有供抵持于抵持部以带动滑移座位于通道内部往复滑移的推移块,再在按压盖表面设有供按压以使滑移座受到推移块推抵而在通道内作滑动位移的按压部,该按压部并凭借卡制部与通道所形成的预定间距变小来啮合于预设绳带上形成迫紧定位。所述的绳带扣,其中:该座体的穿孔具有复数啮齿,而该滑移座的卡制部二侧壁面设有供与复数啮齿啮合于预设绳带上的啮合面。所述的绳带扣,其中:该滑移座的卡制部前方并位于二啮合面间凹设有限位槽,而该按压盖底面前方处朝下方延伸有供推抵限位槽上的第一定位柱,且第一定位柱端部朝外凸设有供扣持于座体开口上方壁面的第一凸扣。所述的绳带扣,其中:该限位槽底面处设有由下往上倾斜的滑移面,且滑移面后方处纵向形成有供止挡第一定位柱后侧壁面的挡止面。所述的绳带扣,其中:该滑移座的卡制部顶面并位于限位槽二侧处设有凸块,而该座体前方开口上方处形成有供导引复数凸块至座体内部的复数导引斜面。所述的绳带扣,其中:该座体的二穿孔后侧连接处形成有供第一弹性部弹性撑抵的止挡部,并在止挡部内侧处设有凹槽。所述的绳带扣,其中:该滑移座的抵持部表面形成有由下往上倾斜的倾斜面,而该按压盖的推移块底面形成有由上往下倾斜且供倾斜面接触、抵推的推移面。所述的绳带扣,其中:该滑移座的第一弹性部具有从基部后方壁面凸起的第一凸柱,并在第一凸柱上套设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的绳带扣,其中:该座体的通道内且位于透孔下方一距离处设有限位部,并在限位部中央处穿设有供第一凸柱通过的限位孔,再在限位孔周缘处贯设有复数穿孔。所述的绳带扣,其中:该按压盖的第二弹性部具有从按压盖底面凸起的第二凸柱,并在第二凸柱上套设有第二弹性元件,该按压盖底面且位于推移块二侧处设有第二定位柱,而各第二定位柱端部朝外凸设有第二凸扣。本技术的主要优点乃在于,当按压于按压盖时,其推移块便会抵持于抵持部以带动滑移座位于通道内部往复滑移,使滑移座的卡制部与通道所形成的预定间距变大以供穿设绳带,再移除施加于按压盖上的力,即可凭借第一弹性部及第二弹性部来使滑移座及按压盖产生复位,而使滑移座的卡制部与通道所形成的预定间距变小来啮合于绳带上,以达到绳带固持牢靠、确实定位且不易松动或滑脱于座体外的目的。本技术的次要优点乃在于滑移座滑动的过程中,由于滑移座可为自润性材质所制成,使滑移座可顺利沿着通道底部的导轨呈一滑动位移,同时减少滑移座与座体之间所产生的接触摩擦力,进而提升滑移座位移时的稳定性与顺畅度且较不费力,如此达到具有操作简易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优点乃在于使用者欲将绳带松开时,仅需按压于外盖上的推移部,使滑移座可带动卡制部同步位移并释放绳带形成分离状态,再拉动绳带沿着卡制部与通道所形成的预定间距作滑动位移的调整,且因卡制部周边处的复数啮合面与通道二侧壁面处的复数啮齿形成有预定间距,如此可提供不同尺寸大小的绳带穿设使用,让使用者可快速调整绳带束紧或释放于物品上的松紧度进行固定或调整开口大小使用。本技术的又一优点乃在于该按压盖收容于座体内部,且可遮覆于座体表面的透孔外部,以形成遮蔽的效果,使座体表面上不会有任何组合开口露出,以达到提升外观的整体性、外表更为美观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再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使用前的俯视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使用后的俯视剖面图。图9是现有绳带扣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10是现有绳带扣使用后的俯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0-开口;101-导引斜面;11-通道;111-穿孔;112-啮齿;113-止挡部;1131-凹槽;12-导轨;13-透孔;131-第一导斜面;132-第二导斜面;14-限位部;141-限位孔;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绳带扣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绳带扣,包括座体、滑移座及按压盖,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内部中空,且横向形成有供至少一条预设绳带穿设的通道,并在通道后方二侧壁面处设有穿孔,而通道底部中央处朝前方开口方向剖设有至少一个导轨,再在座体表面上纵向开设有透孔;该滑移座沿着导轨呈一滑动位移且收容在座体的通道内,并在基部内贯设有一通孔,且通孔后方设有抵持部,再在基部前方设有供与预设绳带啮合形成迫紧定位或分离状态的卡制部,而基部远离卡制部的一侧处设有弹性撑抵于座体上的第一弹性部;该按压盖收容在座体内且位于滑移座上方处,并在按压盖底面朝下方凸设有穿过通孔且弹性撑抵于通道底部的第二弹性部,而按压盖底面位于第二弹性部后方处朝下凸设有供抵持于抵持部以带动滑移座位于通道内部往复滑移的推移块,再在按压盖表面设有供按压以使滑移座受到推移块推抵而在通道内作滑动位移的按压部,该按压部并凭借卡制部与通道所形成的预定间距变小来啮合于预设绳带上形成迫紧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绳带扣,包括座体、滑移座及按压盖,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内部中空,且横向形成有供至少一条预设绳带穿设的通道,并在通道后方二侧壁面处设有穿孔,而通道底部中央处朝前方开口方向剖设有至少一个导轨,再在座体表面上纵向开设有透孔;该滑移座沿着导轨呈一滑动位移且收容在座体的通道内,并在基部内贯设有一通孔,且通孔后方设有抵持部,再在基部前方设有供与预设绳带啮合形成迫紧定位或分离状态的卡制部,而基部远离卡制部的一侧处设有弹性撑抵于座体上的第一弹性部;该按压盖收容在座体内且位于滑移座上方处,并在按压盖底面朝下方凸设有穿过通孔且弹性撑抵于通道底部的第二弹性部,而按压盖底面位于第二弹性部后方处朝下凸设有供抵持于抵持部以带动滑移座位于通道内部往复滑移的推移块,再在按压盖表面设有供按压以使滑移座受到推移块推抵而在通道内作滑动位移的按压部,该按压部并凭借卡制部与通道所形成的预定间距变小来啮合于预设绳带上形成迫紧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扣,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穿孔具有复数啮齿,而该滑移座的卡制部二侧壁面设有供与复数啮齿啮合于预设绳带上的啮合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带扣,其特征在于:该滑移座的卡制部前方并位于二啮合面间凹设有限位槽,而该按压盖底面前方处朝下方延伸有供推抵限位槽上的第一定位柱,且第一定位柱端部朝外凸设有供扣持于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勋名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