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09276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3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包括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模块,各个电磁加热模块横向直线排布、并相互隔开,相邻的电磁加热模块的电磁方向相反。此款无干扰分段加热装置可适用于瓦楞机、并替代瓦楞机中热缸的加热方式,其可以因应纸的不同宽度而调节加热宽度,减少用电量,实现超节能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瓦楞纸生产设备的电磁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号ZL201420677964.5于2015年4月22日公开一种瓦楞机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安装座、感应线圈和用于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液管道,所述冷却液管道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设有两组或以上所述感应线圈,每一组感应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冷却液管道上,各组感应线圈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并且各组感应线圈沿任意直线方向均匀间隔布置。该结构的电磁加热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感应线圈与冷却液管道之间接触或距离难以做得均匀,以致感应线圈的非工作面冷却不均匀,容易导致感应线圈局部位置温升严重而受损;(2)每一组感应线圈包括上层感应线圈和下层感应线圈,上层感应线圈和下层感应线圈均为独立绕制而成,线头接驳增加,漏电风险提高;(3)虽然对应每组感应线圈设有独立的控制器,但是控制器负责控制,如果相应的感应线圈损坏了,其输出的控制等同浪费,而且对瓦楞纸的品质造成影响也无从发现。(4)不管纸的宽度,各组感应线圈始终全部启动,导致能耗高。综上所述,该结构有待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模块(10),其特征是,各个电磁加热模块(10)横向直线排布、并相互隔开,相邻的电磁加热模块(10)的电磁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模块(10),其特征是,各个电磁加热模块(10)横向直线排布、并相互隔开,相邻的电磁加热模块(10)的电磁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包括共用一根导线绕制而成的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电磁加热模块(10)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上接线端(A)和下接线端(B),上接线端(A)从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的外周引出,下接线端(B)从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的外周引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设有偶数个,每相邻的两个电磁加热模块(10)构成一个电磁加热单元,各个电磁加热单元与独立的控制器连接;电磁加热单元中的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上接线端(A)接正极,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下接线端(B)与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下接线端(B)短接,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上接线端(A)接负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的宽度为80mm至200mm;相邻两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距离为15mm至2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宏科瑞纳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