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牛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9784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16:09
一种生态牛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倾斜25至35坡度的山地,在山地上设置4条并排首尾相接往返的S形走道,每条S形走道长为8百至1千米宽为3至5米;在第一条S形走道的出发侧和第四条S形走道的回来侧设置圈舍;上午每头牛供给2至2.5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3至3.5小时;上午每头牛供给2.5至3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2至2.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该生态牛养殖方法较好的统筹了牛养殖的圈养放养时间,放养时能得到较好的身体体质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合理调节放养圈养节奏,节省了牛养殖的成本。

Method for culturing ecological cattle

An ecological cattle breed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electing 25 to 35 mountain slope inclination, setting 4 side by side and connected with S shaped walkway from in the mountains, each S shaped walkway length is 800 to 1 km wide and 3 to 5 meters in the back side of the housing; set up the first S shaped side aisle and the fourth S shaped walkway; morning supply 2 to 2.5 kg per cow feed, cattle will put into the S shaped aisle walk, from the first to fourth back control for 3 to 3.5 hours every morning; the supply of 2.5 to 3 pounds of feed cattle, cattle will be put into the S shaped walkway from walking. The first one to fourth back control for 2 to 2.5 hours, came back to the supply of 3 to 4 kg per cow feed. The ecological cattle breeding good method in cattle breeding and captive stocking stocking time, can get a better physical fitness exercise, breathing the fresh air, adjust stocking captive rhythm, saving the cost of breeding ca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牛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牛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牛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牛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肉食品之一,牛肉的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人体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吃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牛一般为放养,而猪为圈养,养牛的成本比养的猪高,牛肉也比猪肉贵,因此长期以来猪肉的销量还不比牛肉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供,加之吃猪肉猪油都容易长胖,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对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牛养殖业也为此得到不断发展,为了快速提高回收养牛成本,赢得养牛利润,目前牛养殖都是形成一定规模的圈养模式,即将牛放在圈舍里,喂给其饲料,减去了放养消耗人力场地等成本,虽然获得了较多利润。但是,长期圈养吃饲料的牛身体体质差,肉质无法保证。并且长期置于圈舍不能正常呼吸道山间新鲜空气,影响了其身体机能健康发育,也得不到基本身体锻炼,也无法保障其健康成长。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圈养为主放养为辅的模式,但是没有规划好放养节奏,还是散放散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照料,也浪费较多的山林土地资源。另外,散放散收使得牛群杂乱无章,有些放养吃草就饱了,有些则没有吃饱,饥饱不一使得后续圈养味饲料无法统一投放,既需耗费放料管理时间,又使得牛群成长不一,影响了牛养殖的效率,也影响了牛养殖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统筹牛养殖的放养圈养时间,合理调节放养节奏的生态牛养殖方法。一种生态牛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倾斜25至35坡度的山地,在山地上设置4条并排首尾相接往返的S形走道,每条S形走道长为8百至1千米宽为3至5米,定期护理S形走道内的植被,在S形走道之间空隙种植树木;(2)圈舍设置:在第一条S形走道的出发侧和第四条S形走道的回来侧设置圈舍,在第四条S形走道的回来道上设置清洗和消毒通道;(3)牛仔选配:选择身体健壮月龄在3至4月的牛仔;(4)幼牛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至2.5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3至3.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5)育肥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5至3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2至2.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吃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1.5至2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2至3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6)出栏:育肥至牛体重达到700至800千克以上时可以出栏。进一步,该生态牛养殖方法的步骤(4)幼牛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至2.5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3.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进一步,该生态牛养殖方法的步骤(5)育肥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5至3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2.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吃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1.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2至3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该生态牛养殖方法较好的统筹了牛养殖的圈养放养时间,圈养时能进食较多饲料,利于其成长,放养时能得到较好的身体体质锻炼,呼吸新鲜空气,恢复放养牛的本性,合理调节放养圈养节奏,减少了放养的人力物力,节省了牛养殖的成本,提高牛养殖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对放养土地资源的使用,较大程度的保护了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在图中:1、圈舍;2、消毒通道;3、清洗通道;4、S形走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平面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一种生态牛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倾斜25至35坡度的山地,在山地上设置4条并排首尾相接往返的S形走道4,每条S形走道4长为8百至1千米宽为3至5米,定期护理S形走道4内的植被,在S形走道4之间空隙种植树木;(2)圈舍1设置:在第一条S形走道的出发侧和第四条S形走道的回来侧设置圈舍1,在第四条S形走道的回来道上设置清洗和消毒通道;(3)牛仔选配:选择身体健壮月龄在3至4月的牛仔;(4)幼牛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至2.5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4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3至3.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5)育肥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5至3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4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2至2.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吃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1.5至2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2至3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6)出栏:育肥至牛体重达到700至800千克以上时可以出栏。为更加合理管理幼年期的牛,让其快速健康成长。该生态牛养殖方法的步骤(4)幼牛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至2.5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3.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为使育肥期的牛快速增肥,提高养殖效率。该生态牛养殖方法的步骤(5)育肥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5至3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2.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吃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1.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2至3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态牛养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牛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倾斜25至35坡度的山地,在山地上设置4条并排首尾相接往返的S形走道,每条S形走道长为8百至1千米宽为3至5米,定期护理S形走道内的植被,在S形走道之间空隙种植树木;(2)圈舍设置:在第一条S形走道的出发侧和第四条S形走道的回来侧设置圈舍,在第四条S形走道的回来道上设置清洗和消毒通道;(3)牛仔选配:选择身体健壮月龄在3至4月的牛仔;(4)幼牛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至2.5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3至3.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5)育肥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5至3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2至2.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吃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1.5至2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2至3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6)出栏:育肥至牛体重达到700至800千克以上时可以出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牛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倾斜25至35坡度的山地,在山地上设置4条并排首尾相接往返的S形走道,每条S形走道长为8百至1千米宽为3至5米,定期护理S形走道内的植被,在S形走道之间空隙种植树木;(2)圈舍设置:在第一条S形走道的出发侧和第四条S形走道的回来侧设置圈舍,在第四条S形走道的回来道上设置清洗和消毒通道;(3)牛仔选配:选择身体健壮月龄在3至4月的牛仔;(4)幼牛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至2.5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3至3.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每次回来均启动对牛清洗和消毒工作;(5)育肥期管理:上午每头牛供给2.5至3斤饲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从第一条出发至第四条回来控制时间为2至2.5小时,回来后给每头牛供给3至4斤饲料,吃料后将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其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聚特农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