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屏蔽罩及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屏蔽罩较厚的技术问题。一种屏蔽罩,包括屏蔽罩支架和屏蔽盖,所述屏蔽罩支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屏蔽盖粘贴于所述屏蔽罩支架的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屏蔽盖,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安装在依附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蔽罩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屏蔽罩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种通讯工具,随着人们对移动终端的要求不断提升,人们已不仅仅是局限于根据移动终端的功能进行选择,时尚美观与轻薄也成为人们追求的一个方向。在ID时尚外观设计的同时,轻薄对于空间的压缩无疑给设计者带来了难题。在希望电子器件能够降低高度的同时,结构设计同时也在优化优选更佳的设计方案来降低整机的厚度。这其中,屏蔽罩也成为设计者优化降低厚度的电子元器件之一。屏蔽罩也可以成为设计者用来优化以降低厚度需求。然而,现有的屏蔽罩(如图3)主要由屏蔽罩支架1和屏蔽罩盖2组成;屏蔽罩支架1(如图1):中间镂空设计,侧边带有扣位通孔11,材质一般为洋白铜,当前厚度最小仅为0.2mm;屏蔽罩盖2(如图2):侧边带有扣位凸包21,材质一般为不锈钢,厚度大于等于0.1mm。也就是,现有屏蔽罩的厚度至少需要0.3mm;在人们不断最求轻薄化,设计者为0.05mm空间都据理力争的情况下,能把屏蔽罩的厚度降下来对于降低整机的厚度是很有帮助。另外,现有技术方案中屏蔽罩的制作工艺为冲压成型,在拐角处至少要开有0.5mm宽度的缝隙,也就意味着屏蔽罩的扣位配合时在拐角处会有缝隙,对屏蔽效果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屏蔽罩及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屏蔽罩较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优化屏蔽效果、降低移动终端发热器件的温度等)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屏蔽罩,包括屏蔽罩支架和屏蔽盖,所述屏蔽罩支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屏蔽盖粘贴于所述屏蔽罩支架的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屏蔽盖,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安装在依附件上。优选地,所述屏蔽盖与所述屏蔽罩支架第一表面接触部分设有胶层。优选地,所述胶层采用背胶,所述背胶为无基材纯胶膜。优选地,所述屏蔽盖包括一个平面和环绕所述平面垂直设置的包边。优选地,所述屏蔽盖在包边拐角处重合包盖。优选地,通过方形治具将所述屏蔽盖粘贴于所述屏蔽罩支架的第一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屏蔽盖为铜制箔片。优选地,所述屏蔽盖厚度为0.015mm~0.035mm。优选地,所述屏蔽盖厚度为0.03mm。优选地,所述屏蔽盖通过直接模切成型。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盖设置胶层的另一面喷射屏蔽膜层。优选地,所述屏蔽膜层材质为屏蔽漆。优选地,所述屏蔽盖设置胶层的另一面设置吸热和/或储热材料。优选地,所述屏蔽罩支架厚度为0.15mm~0.25mm。优选地,所述屏蔽罩支架厚度为0.2mm。优选地,所述屏蔽罩支架的第二表面通过表面组装技术固定于所述依附件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主板和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屏蔽罩,所述屏蔽罩支架的第二表面通过表面组装技术固定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上。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屏蔽罩,包括屏蔽罩支架和屏蔽罩盖两个部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屏蔽罩将屏蔽罩盖改善为铜箔制的屏蔽盖,有效减少了整个屏蔽罩的厚度;现有屏蔽罩通过扣位通孔与扣位凸包配对结构进行扣合固定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屏蔽罩,无需对屏蔽罩支架进行打孔工序加工出扣位通孔,以及无需对其屏蔽罩面进行冲压工序加工出扣位凸包,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简单和制造成本低的优点;同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屏蔽罩能使用方形治具将屏蔽盖粘贴于屏蔽罩支架上,无需按压扣合,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安装速度,提高安装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屏蔽罩的屏蔽盖与屏蔽罩支架能实现无缝贴合,避免现有屏蔽罩存在扣合间隙的问题,能较好的提高屏蔽效果;在屏蔽盖表面设置吸热、储热材料,有效降低移动终端发热器件的温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屏蔽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屏蔽罩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屏蔽罩支架与屏蔽罩盖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屏蔽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屏蔽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屏蔽罩支架与屏蔽盖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屏蔽罩支架与屏蔽盖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相关的部分结构图。附图标记:
技术介绍
的图中:屏蔽罩支架1;屏蔽罩盖2;扣位通孔11;扣位凸包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中:屏蔽罩支架3;屏蔽盖4;第一表面5;射频电路1510;存储器1520;输入单元1530;显示单元1540;传感器1550;音频电路1560;无线保真模块1570;处理器1580;以及电源159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5~图10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以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蔽罩。下面结合图5~图9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如图5~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屏蔽罩,包括屏蔽罩支架3,屏蔽盖4,屏蔽罩支架3具有第一表面5以及与第一表面5相对的第二表面(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表面5用于支撑屏蔽盖4,第二表面用于安装在依附件上。屏蔽盖4与屏蔽罩支架3的第一表面5接触部分设有胶层,该胶层为背胶,背胶为无基材纯胶膜;另外屏蔽盖4还包括一个平面和环绕所述平面垂直设置的包边,包边处同样设置胶层,屏蔽盖4在包边拐角处重合包盖;从而,屏蔽盖4可以通过胶层粘贴在屏蔽支架3上,屏蔽盖4的包边将屏蔽罩支架3完整包住,实现屏蔽盖4与屏蔽罩支架3能实现无缝贴合,避免现有屏蔽罩存在扣合间隙的问题,能较好的提高屏蔽效果。优化上述实施方式,利用方形治具将屏蔽盖4粘贴于屏蔽罩支架3的第一表面5上,其中,屏蔽盖4为铜制箔片,屏蔽盖4通过直接模切成型,在工艺上铜箔制的屏蔽盖4只需要一套刀模,简化工艺流程,降低了制造成本。优化上述实施方式,屏蔽盖4在设置胶层的另一面喷射屏蔽膜层,该屏蔽膜层材质为屏蔽漆,屏蔽漆由合成树脂、导电填料、溶剂配置而成,将屏蔽漆喷涂在屏蔽盖4的一面,形成一层固化膜,从而产生导电屏蔽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罩,包括屏蔽罩支架和屏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支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屏蔽盖粘贴于所述屏蔽罩支架的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屏蔽盖,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安装在依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罩,包括屏蔽罩支架和屏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支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屏蔽盖粘贴于所述屏蔽罩支架的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屏蔽盖,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安装在依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盖与所述屏蔽罩支架第一表面接触部分设有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盖包括一个平面和环绕所述平面垂直设置的包边。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盖在包边拐角处重合包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罩,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陀忠海,卢波,刘传钦,黄少锋,陈波良,廖念军,
申请(专利权)人: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