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助听装置连接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9632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传导助听装置连接结构,包括体外语音处理器,所述体外语音处理器包括机壳、磁性垫片、位于机壳内且带有磁铁和线圈的电磁骨导振子,电磁骨导振子通过金属连接件穿过机壳后与磁性垫片连接,磁性垫片与磁性植入体磁性连接,磁性垫片靠近磁性植入体一侧设置有凝胶或粘胶层,且磁性垫片上与凝胶或粘胶层连接一侧内嵌有磁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凝胶或粘胶设置于体外语音处理器壳体与患者头部皮肤之间,有效避免体外语音处理器输出声音在到达患者头骨前的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传导助听装置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听器,特别是一种骨传导助听装置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骨锚助听器是一种基于骨传导理论的助听器。它包括植入人体的植入体和体外的语音处理器。骨锚助听器使用人的颅骨作为声音传输入内耳的通路。对于传导性耳聋的患者,骨锚助听器绕过患者的外耳和中耳,通过金属植入体把声音直接传输到患者的正常的耳蜗。对于单侧耳聋的患者,骨锚助听器把声音通过颅骨从患者失聪的一层传到正常的一侧。大多数的骨锚助听器都要求把一个钛杆或者板通过手术植入头骨,并有一个小接头露出患者皮肤。骨锚助听器的语音处理器安装在这个接头上,并通过接头把声音振动传到植入体。植入体振动颅骨和内耳,从而刺激内耳神经,实现患者复听。骨锚助听器设备也可以通过使用微型FM接收机或蓝牙设备的方式连接到FM系统或智能设备上。当前市场上的国内外品牌的骨传导助听器都把体外语音处理器通过磁力或头带、骨锚植入体等方法固定在患者头部。针对体外语音处理器通过磁力固定在患者头部的方式,其由于决定皮肤衰减效果因素包括助听器、皮肤、毛发和头骨等多种原因,所以很难提前量化皮肤衰减的模型。而通常骨传导助听器和患者头部之间可能会有由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骨传导助听装置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传导助听装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外语音处理器(10)、植入人体颅骨(70)外皮肤(75)下的磁性植入体(60),所述体外语音处理器(10)包括机壳(107)、带有磁铁和线圈的电磁骨导振子(25)、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80)、电池(95)和微型麦克风(85),电磁骨导振子(25)、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80)、电池(95)、磁性垫片(50)、微型麦克风(85)均置于所述机壳(107)内,电磁骨导振子(25)、微型麦克风(85)分别与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80)电性连接,所述磁性垫片(50)位于机壳(107)外,电磁骨导振子(25)通过金属连接件(40)穿过机壳(107)后与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传导助听装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外语音处理器(10)、植入人体颅骨(70)外皮肤(75)下的磁性植入体(60),所述体外语音处理器(10)包括机壳(107)、带有磁铁和线圈的电磁骨导振子(25)、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80)、电池(95)和微型麦克风(85),电磁骨导振子(25)、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80)、电池(95)、磁性垫片(50)、微型麦克风(85)均置于所述机壳(107)内,电磁骨导振子(25)、微型麦克风(85)分别与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80)电性连接,所述磁性垫片(50)位于机壳(107)外,电磁骨导振子(25)通过金属连接件(40)穿过机壳(107)后与磁性垫片(50)连接,磁性垫片(50)与磁性植入体(60)磁性连接,磁性垫片(50)靠近磁性植入体一侧设置有凝胶或粘胶层(12),且磁性垫片(50)上与凝胶或粘胶层(12)连接一侧内嵌有磁铁(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助听装置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凝胶或粘胶层(12)为一种水溶性凝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助听装置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凝胶或粘胶层(12)的厚度为1mm-3mm。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文河牛晓辉李祖河汤丹味芮立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索菲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