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级联固体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3878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8:52
一种介质级联固体激光器,包括:相互垂直错开设置的第一增益介质(3)和第二增益介质(4),两者之间使用偏振分束片(6)实现光路连接,而第一端镜(1)和第二端镜(2)组成谐振腔的两个端镜,也即在光路上依次为第一端镜(1),第一增益介质(3),偏振分束片(6),第二增益介质(4),第二端镜(2),其中还包括设置在谐振腔内的波片(5),波片(5)是泵浦光的二分之一波片,是激射光的四分之一波片,实现泵浦光的高效利用并实现光子相位完全相同的激光输出。

A dielectric cascade solid laser

A cascaded medium solid laser comprises a first gain medium vertically staggered (3) and second (4), the gain medium between the two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6) to achieve the connection of the optical path, and the first end mirror (1) and second (2) end mirror two end mirror resonator that is, in the light path in the first end mirror (1), the first gain medium (3),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6), second (4), second gain medium end mirror (2), which also includes the wave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resonant cavity (5), (5) a wave of wave plate the two cent piece pump, is the wave of the four cent piece of lasing light, to achieve efficient use of the pump and laser photon phase exactly the s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质级联固体激光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激光器,属于光电子

技术介绍
固体激光器属于光电子领域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激光器,其优点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固体激光器在很多情况下出光功率仍不能达到要求,现有技术为了实现大功率的激光输出,往往使用多个增益介质组合的方式,其中该多个增益介质使用一个共同的端镜,以此来实现大功率的输出,其中作为共同端镜的反射镜就是普通的反射镜,依靠该反射镜实现各个介质谐振腔内激射波长和相位的锁定,但是这种方式一般都需要对每个增益介质进行精确的定位以保证每个增益介质所在的谐振腔实现充分的增益和振荡。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固体激光器还存在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泵浦光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很多泵浦光未能被充分吸收即离开了增益介质,造成泵浦光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级联固体激光器,包括:相互垂直错开设置的第一增益介质(3)和第二增益介质(4),两者之间使用偏振分束片(6)实现光路连接,而第一端镜(1)和第二端镜(2)组成谐振腔的两个端镜,也即在光路上依次为第一端镜(1),第一增益介质(3),偏振分束片(6),第二增益介质(4),第二端镜(2),其中还包括设置在谐振腔内的波片(5),波片(5)是泵浦光的二分之一波片,是激射光的四分之一波片,实现泵浦光的高效利用并实现光子相位完全相同的激光输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分别由第一端镜和第二端镜入射泵浦光,并且两个泵浦光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偏振分束片(6)为45度角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产生激光束的方法,由第一端镜入射的泵浦光经过第一增益介质之后的剩余部分进入第二增益介质,由第二端镜入射的泵浦光经过第二增益介质之后的剩余部分进入第一增益介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固体激光器出射的每一激光束都完整的两次经过第一增益介质和第二增益介质之后才能射出谐振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固体激光器具有更大的纵模间隔。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激光器示意图;在上述图中,(1)和(2)分别表示第一端镜和第二端镜,(3)和(4)分别表示第一增益介质和第二增益介质,(5)表示波片,(6)表示45度设置的偏振分束片,S表示由第一端镜入射的泵浦光,P表示由第二端镜入射的泵浦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在结合附图的基础上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激光器。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激光器包括第一增益介质(3)和第二增益介质(4),如图1所示,第一增益介质(3)和第二增益介质(4)相互垂直错开设置,两者之间使用偏振分束片(6)实现光路连接,而第一端镜(1)和第二端镜(2)组成谐振腔的两个端镜,也即在光路上依次为第一端镜(1),第一增益介质(3),偏振分束片(6),第二增益介质(4),第二端镜(2),其中波片(5)可设置在谐振腔内的任意位置上,其中的波片(5)是泵浦光的二分之一波片,是激射光的四分之一波片。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激光器采用激光二极管进行泵浦,泵浦光均具有线偏振性,并且由第一端镜和第二端镜入射的泵浦光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由第一端入射的泵浦光S为S偏振,那么由第二端镜入射的泵浦光P就为P偏振,对于泵浦光S来说,当泵浦光S通过第一增益介质(3)后未被吸收的部分则会通过波片(5),由于波片(5)对于泵浦光来说为二分之一波片,那么该泵浦光S通过波片(5)之后就变为P偏振光,偏振分束片(6)反射P偏振透射S偏振,所以剩余的并且经由波片(5)变换为P偏振的由第一端镜入射的泵浦光S被偏振分束片(6)反射到第二增益介质(4)内被第二增益介质(4)所吸收,由此增加了由第一端镜入射的泵浦光的利用效率,同时,由第二端镜入射的泵浦光P为P偏振,其经过第二增益介质(4)后未被吸收的部分通过偏振分束片(6)反射之后由波片(5)变为S偏振并进入第一增益介质(3)内被吸收,由此也增加了由第二端镜入射的泵浦光的利用效率。同时,更加重要的是,由于波片(5)为对于激射光来说为四分之一波片,并且在第一增益介质和第二增益介质之间设置了偏振分束片(6),这样实现了将第一增益介质和第二增益介质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效果上单一的谐振腔,因为无论是在第一增益介质内产生的激射光,还是在第二增益介质内产生的激射光,都需要至少通过第一增益介质两次并且至少通过第二增益介质两次之后才能射出谐振腔,所以其实质上从效果上来说第一增益介质和第二增益介质相当于一个谐振腔的两个部分,这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共同的端镜来实现种子注入的相位相关存在本质差别。由于上述两个原因的存在,一方面在于泵浦光的充分利用,并且整个激光器包括了两个增益介质,并且从两个端镜处都进行泵浦,由此保证了高效率高功率的泵浦光,为高功率的激光输出提供了前提保证;另外一方面,由于波片(5)对于激射光来说为四分之一波片,这就保证了无论是第一增益介质还是第二增益介质内产生的激射光都需要至少两次通过第一增益介质和第二增益介质才能射出谐振腔,这实质上保证了由该激光器出射的每一激光束都必须完整的两次经过第一增益介质和第二增益介质,也即第一增益介质和第二增益介质实质上是一个谐振腔,两个增益介质相当于级联在一起,而不是共用一个端镜的两个谐振腔,这样做,首先保证了出射激光的更好的相干性,共用端镜的形式实现相位的相关性是依靠类似种子注入的效果实现的,而本申请中的谐振腔则仅由一束激光束,其中光子的相位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效果明显好于种子注入的形式。再者,由于激光束需要至少两次度越整个谐振腔,这样可以实现更稳定的单模输出,因为纵模间隔更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介质级联固体激光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质级联固体激光器,包括:相互垂直错开设置的第一增益介质(3)和第二增益介质(4),两者之间使用偏振分束片(6)实现光路连接,而第一端镜(1)和第二端镜(2)组成谐振腔的两个端镜,也即在光路上依次为第一端镜(1),第一增益介质(3),偏振分束片(6),第二增益介质(4),第二端镜(2),其中还包括设置在谐振腔内的波片(5),波片(5)是泵浦光的二分之一波片,是激射光的四分之一波片,实现泵浦光的高效利用并实现光子相位完全相同的激光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级联固体激光器,包括:相互垂直错开设置的第一增益介质(3)和第二增益介质(4),两者之间使用偏振分束片(6)实现光路连接,而第一端镜(1)和第二端镜(2)组成谐振腔的两个端镜,也即在光路上依次为第一端镜(1),第一增益介质(3),偏振分束片(6),第二增益介质(4),第二端镜(2),其中还包括设置在谐振腔内的波片(5),波片(5)是泵浦光的二分之一波片,是激射光的四分之一波片,实现泵浦光的高效利用并实现光子相位完全相同的激光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级联固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分别由第一端镜和第二端镜入射泵浦光,并且两个泵浦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