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7304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包括外箱体和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设有横向支座,横向支座的左侧设有第二伸缩缸,竖向支座上转动设置有转筒,转筒左端安装有偏心轮,偏心轮的左侧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左端安装有打磨棒,转筒上的从动带轮通过三角带与主动带轮连接,主动带轮安装固定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外箱体的左侧第一伸缩缸的活塞杆下端和第三伸缩缸的活塞杆上端分别安装有上夹板和下夹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节约了钢管的打磨时间,使得钢管的打磨更加充分,提高了钢管的打磨质量和工作效率,且打磨时的同步除尘,保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有益工作人员的健康。

Synchronous dedusting device for polishing internal wall of steel pipe compon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nchronous dust pipe piece inner wall polishing device, including a box body and a base, the top right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horizontal support, lateral support is arranged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second telescopic cylinder, vertical bearing is rotatably arranged on the drum, the drum is provided with an eccentric wheel, a fixed rod installed eccentric wheel on the left, the fixed rod is install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grinding rod, rotating cylinder on the driven pulley through the belt and the driving pulley is connected, the driving pulley is fixed o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drive motor, the piston rod of the outer box body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eft first telescopic cylinder and third telescopic cylinder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piston rod splint and the lower splint. The invention can greatly save the grinding time of steel pipe, the more fully polished steel pipe, steel tube to improve the grinding quality and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synchronous dust grinding, keep working environment clean, beneficial to the health of the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加工
,具体是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钢管(Steelpipe)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于自行车制造业的兴起、19世纪初期石油的开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船、锅炉、飞机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电锅炉的制造,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钻采和运输等,都有力地推动着钢管工业在品种、产量和质量上的发展。钢管不仅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它还是一种经济钢材。用钢管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支柱和机械支架,可以减轻重量,节省金属20~40%,而且可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用钢管制造公路桥梁不但可节省钢材、简化施工,而且可大大减少涂保护层的面积,节约投资和维护费用。钢管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天、海洋、核能、医疗器械和石化等领域,铝管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主要用于高端产品的流体输送管道。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人们对钢管件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对其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降低钢管件内壁的粗糙度可以减少内壁对流体的阻力及物料在内壁的吸附的效果,所以,人们对钢管件内壁粗糙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降低钢管件内壁粗糙度的方法主要采用机械抛光的方式。但现有的装置对钢管件的内壁打磨不够充分,打磨质量和效率不佳,且打磨时产生的粉尘无法实时清除,影响工作环境的质量,且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包括除尘筒、外箱体、上夹板、下夹板、打磨棒、固定杆、冷风机、底座和驱动电机,所述外箱体安装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设有横向支座,横向支座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滚轮,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用于支撑滚轮滚动的滚轮槽,所述横向支座的左侧固定设有第二伸缩缸,第二伸缩缸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横向支座的顶部左侧安装固定有竖向支座,所述竖向支座上转动设置有转筒,所述竖向支座的左侧于转筒左端固定安装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左侧外圈安装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左端可拆卸安装有打磨棒,所述固定杆的左侧还周向安装有多个吹气头,所述固定杆的右侧还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固定杆的内侧还开设有用于吹气头和第二连接管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偏心轮上还开设有用于第二连接管和转筒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吹气头依次通过固定杆的第一通道、第二连接管和偏心轮的第二通道与转筒连通,所述竖向支座的右侧于转筒上安装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通过三角带与主动带轮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安装固定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于横向支座的顶部右侧,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转动连接于竖向支座上,所述转筒的右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弹性波纹管连接,所述底座的右侧外壁上还安装有与弹性波纹管连通的冷风机,所述外箱体的内顶部左侧固定设有第一伸缩缸,第一伸缩缸的下方于底座上固定设有第三伸缩缸,所述第一伸缩缸的活塞杆下端和第三伸缩缸的活塞杆上端分别安装有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均为圆弧形板,且上夹板和下夹板相对设置,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内侧均配合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外侧还设有若干卡凸,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内壁上设有与卡凸相配合的卡槽,卡槽和卡凸为“T”字形结构,所述外箱体的左侧壁上安装有除尘罩,所述除尘罩的左侧中部安装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左端设有除尘筒,所述除尘筒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排气口,除尘筒的底部设有排尘口,所述除尘筒的内侧上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海绵网和过滤网,所述第一连接管和除尘筒的连接处位于过滤网的下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磨棒为圆柱形结构,打磨棒上安装有金属刷毛。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吹气头周向均匀安装有4个,且吹气头的出风方向与固定杆呈45°夹角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接头用于转筒和弹性波纹管的连通,旋转接头的左侧为转动部,右侧为固定部,且旋转接头的右侧固定部上设有支架杆,支架杆的另一端固定于竖向支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尘罩为右开口的喇叭状结构,且除尘罩的中轴线与偏心轮的中轴线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偏心轮的旋转中心与打磨棒的最远垂直距离等于钢管内径的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伸缩缸、第三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为液压缸、气缸或电动推杆,且第一伸缩缸和外箱体连接处与第三伸缩缸和底座连接处均设置有减震铁片。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用于对第一伸缩缸、第三伸缩缸、第二伸缩缸、冷风机和驱动电机进行控制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上安装有操控板,操控板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伸缩缸、第三伸缩缸、第二伸缩缸、冷风机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第一伸缩缸和第三伸缩缸工作,在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作用下可将钢管夹持固定,通过上夹板和下夹板内侧设置的可拆卸的橡胶垫可对钢管进行保护,且方便对橡胶垫进行维护更换,通过控制冷风机、驱动电机和第二伸缩缸工作,通过驱动电机可带动转筒转动,进而带动打磨棒转动,可对钢管的内壁进行打磨抛光,通过第二伸缩缸可对打磨棒进行移动控制,可对钢管内壁进行充分打磨,且横向支座的底部设有支撑滚轮,底座上设有用于支撑滚轮稳定滚动的滚轮槽,可提升横向支座移动的稳定性,通过冷风机可向弹性波纹管内鼓入冷空气,后空气通过旋转接头、转筒、偏心轮的第二通道、第二连接管和固定杆的第一通道后从吹气头吹出,可起到对钢管内壁灰尘进行清除的作用,且可进行打磨时的降温,减少打磨棒的磨损,通过设置弹性波纹管可以适配于转筒的左右移动;外箱体内夹杂着粉尘的空气可通过除尘罩排入到除尘筒内,通过除尘筒内的海绵网和过滤网可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阻挡过滤,以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该装置大大节约了钢管的打磨时间,使得钢管的打磨更加充分,提高了钢管的打磨质量和工作效率,且打磨时的同步除尘,保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有益工作人员的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除尘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夹板和下夹板部分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夹板和橡胶垫的分离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横向支座和底座部分的侧视图。图中:1-排尘口,2-除尘筒,3-第一连接管,4-除尘罩,5-外箱体,6-钢管,7-减震铁片,8-第一伸缩缸,9-上夹板,10-打磨棒,11-吹气头,12-固定杆,13-冷风机,14-底座,15-第二伸缩缸,16-固定件,17-第三伸缩缸,18-下夹板,19-第二连接管,20-偏心轮,21-转筒,22-竖向支座,23-三角带,24-从动带轮,25-支架杆,26-旋转接头,27-弹性波纹管,28-驱动电机,29-横向支座,30-支撑滚轮,31-主动带轮,32-海绵网,33-过滤网,34-排气口,35-橡胶垫,36-卡槽,37-卡凸,38-滚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包括除尘筒(2)、外箱体(5)、上夹板(9)、下夹板(18)、打磨棒(10)、固定杆(12)、冷风机(13)、底座(14)和驱动电机(2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5)安装固定于底座(14)上,所述底座(14)的顶部右侧设有横向支座(29),横向支座(29)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滚轮(30),所述底座(14)上还开设有用于支撑滚轮(30)滚动的滚轮槽(38),所述横向支座(29)的左侧固定设有第二伸缩缸(15),第二伸缩缸(15)通过固定件(16)固定于底座(14)上,所述横向支座(29)的顶部左侧安装固定有竖向支座(22),所述竖向支座(22)上转动设置有转筒(21),所述竖向支座(22)的左侧于转筒(21)左端固定安装有偏心轮(20),所述偏心轮(20)的左侧外圈安装固定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左端可拆卸安装有打磨棒(10),所述固定杆(12)的左侧还周向安装有多个吹气头(11),所述固定杆(12)的右侧还设有第二连接管(19),所述固定杆(12)的内侧还开设有用于吹气头(11)和第二连接管(19)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偏心轮(20)上还开设有用于第二连接管(19)和转筒(21)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吹气头(11)依次通过固定杆(12)的第一通道、第二连接管(19)和偏心轮(20)的第二通道与转筒(21)连通,所述竖向支座(22)的右侧于转筒(21)上安装有从动带轮(24),所述从动带轮(24)通过三角带(23)与主动带轮(31)连接,所述主动带轮(31)安装固定于驱动电机(28)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28)固定设于横向支座(29)的顶部右侧,且驱动电机(28)的输出轴端部转动连接于竖向支座(22)上,所述转筒(21)的右端通过旋转接头(26)与弹性波纹管(27)连接,所述底座(14)的右侧外壁上还安装有与弹性波纹管(27)连通的冷风机(13),所述外箱体(5)的内顶部左侧固定设有第一伸缩缸(8),第一伸缩缸(8)的下方于底座(14)上固定设有第三伸缩缸(17),所述第一伸缩缸(8)的活塞杆下端和第三伸缩缸(17)的活塞杆上端分别安装有上夹板(9)和下夹板(18),所述上夹板(9)和下夹板(18)均为圆弧形板,且上夹板(9)和下夹板(18)相对设置,所述上夹板(9)和下夹板(18)的内侧均配合安装有橡胶垫(35),所述橡胶垫(35)的外侧还设有若干卡凸(37),上夹板(9)和下夹板(18)的内壁上设有与卡凸(37)相配合的卡槽(36),卡槽(36)和卡凸(37)为“T”字形结构,所述外箱体(5)的左侧壁上安装有除尘罩(4),所述除尘罩(4)的左侧中部安装有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左端设有除尘筒(2),所述除尘筒(2)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排气口(34),除尘筒(2)的底部设有排尘口(1),所述除尘筒(2)的内侧上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海绵网(32)和过滤网(33),所述第一连接管(3)和除尘筒(2)的连接处位于过滤网(33)的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包括除尘筒(2)、外箱体(5)、上夹板(9)、下夹板(18)、打磨棒(10)、固定杆(12)、冷风机(13)、底座(14)和驱动电机(2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5)安装固定于底座(14)上,所述底座(14)的顶部右侧设有横向支座(29),横向支座(29)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滚轮(30),所述底座(14)上还开设有用于支撑滚轮(30)滚动的滚轮槽(38),所述横向支座(29)的左侧固定设有第二伸缩缸(15),第二伸缩缸(15)通过固定件(16)固定于底座(14)上,所述横向支座(29)的顶部左侧安装固定有竖向支座(22),所述竖向支座(22)上转动设置有转筒(21),所述竖向支座(22)的左侧于转筒(21)左端固定安装有偏心轮(20),所述偏心轮(20)的左侧外圈安装固定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左端可拆卸安装有打磨棒(10),所述固定杆(12)的左侧还周向安装有多个吹气头(11),所述固定杆(12)的右侧还设有第二连接管(19),所述固定杆(12)的内侧还开设有用于吹气头(11)和第二连接管(19)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偏心轮(20)上还开设有用于第二连接管(19)和转筒(21)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吹气头(11)依次通过固定杆(12)的第一通道、第二连接管(19)和偏心轮(20)的第二通道与转筒(21)连通,所述竖向支座(22)的右侧于转筒(21)上安装有从动带轮(24),所述从动带轮(24)通过三角带(23)与主动带轮(31)连接,所述主动带轮(31)安装固定于驱动电机(28)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28)固定设于横向支座(29)的顶部右侧,且驱动电机(28)的输出轴端部转动连接于竖向支座(22)上,所述转筒(21)的右端通过旋转接头(26)与弹性波纹管(27)连接,所述底座(14)的右侧外壁上还安装有与弹性波纹管(27)连通的冷风机(13),所述外箱体(5)的内顶部左侧固定设有第一伸缩缸(8),第一伸缩缸(8)的下方于底座(14)上固定设有第三伸缩缸(17),所述第一伸缩缸(8)的活塞杆下端和第三伸缩缸(17)的活塞杆上端分别安装有上夹板(9)和下夹板(18),所述上夹板(9)和下夹板(18)均为圆弧形板,且上夹板(9)和下夹板(18)相对设置,所述上夹板(9)和下夹板(18)的内侧均配合安装有橡胶垫(35),所述橡胶垫(35)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智慧龙图腾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