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昌霞专利>正文

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7136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刷毛可实时更换的管道清理装置,包括手持段、保护壳、第一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支撑壳和清理终端。手持段前端与保护壳后端联接,保护壳前端为敞口并与支撑壳后端固定连接,支撑壳前端封闭且后部敞开,清理终端设置在支撑壳侧面,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清理终端中刷头的旋转角度,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清理终端的位置,两个调节装置均设置在保护壳内并通过连杆与清理终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清理管道时,可通过调节刷头的转向来实时调节朝向管壁的刷毛种类,来适应不同的污渍类型,还能通过调节刷头的位置控制有效清理直径。

Pipe clea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ipeline clean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pipe brush can be real-time replacement of the cleaning device comprises a handheld section, a protective shell, a first adjusting device, second adjusting device, support shell and terminal cleaning. The holding section of front end and the rea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protective shell, protective shell is open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casing support, supporting the front end of the shell and the closed open, clear the terminal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shell side, a first adjusting device for adjusting a rotation angle of the cleaning brush head terminal, second adjusting device is used for adjusting the clear position of the terminal, two a regulating device are arranged in the protection shel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erminal cleaning rod. When cleaning the pipe, the brush type of the pipe wall can be adjusted in real time by adjusting the steering of the brush head to adapt to different stain types,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brush head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brush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清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管道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管道清理
,对于管道内壁的清理是其中一个重要且不易执行的方面,一般采用刷子、腐蚀性液体、弹性钢丝绳或机器人清理。针对较短的管道,一般采用刷子或弹性钢丝绳进行清洁,而这些工具都是手工操作使清理部分与管道内壁摩擦来达到清洗的目的,清洗工具与管道内壁接触面积小,清理效率低。现有技术中将刷头设置在电动机上来提高清理效率,由于刷头转动的直径一般要小于管道直径,而刷头转动的直径是固定的,因此需要不断左右挪动刷头位置;由于管道内的污渍由多种杂质混合而成,刷头上安装的刷毛性能品质是一定的,因此只能将大多数污渍清理,而想要清理的更彻底,需要再用其他性能的刷毛再刷一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在管道清理时,可通过调节刷头的转向来实时调节朝向管壁的刷毛种类,来适应不同的污渍类型,还能通过调节刷头的位置控制有效清理直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包括手持段、保护壳、第一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支撑壳和清理终端。所述的手持段前端与保护壳后端联接,使用者握住手持段后使用。所述的保护壳上下两侧设置有开口,保护壳前端为敞口并与支撑壳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壳前端封闭且后部敞开,支撑壳内部设置有空腔,支撑壳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轨道孔和第二轨道孔,支撑壳两侧还向外延伸设置有安装条;所述的安装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第一轨道孔和第二轨道孔均为长条形通孔且二者平行,支撑壳用于为各个零部件提供安装平台。所述的清理终端设置在支撑壳侧面,清理终端包括支撑体、刷头、终端一号铰座、终端二号铰座和刷毛;所述的刷头设置在支撑体前端;所述的终端一号铰座设置在支撑体后端;所述的终端二号铰座设置在支撑体侧面;所述的刷毛设置在刷头上;清理终端上安装刷毛用来与污渍直接接触。所述的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轮、圆杆、第一蜗杆和方向调节轴;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清理终端中刷头的旋转角度;所述的方向调节轴呈圆筒形,方向调节轴前部设置在支撑壳的空腔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方向调节轴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方向调节轴两侧设置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长条形侧孔,该侧孔上下两侧还设置有第一铰支座,且方向调节轴后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轮齿;所述的第一铰支座与终端二号铰座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且该连杆从第一轨道孔中穿过;第一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刷头的旋转角度来改变与管道内壁接触的刷毛种类。所述的第一调节轮一部分从保护壳侧面的开口中伸出;所述的第一蜗杆与第一轮齿啮合,且第一蜗杆通过圆杆与第一调节轮连接;所述的第一圆杆中部与保护壳旋转连接;使用者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轮来达到操控和调整方向调节轴位置的目的,进而调整刷头的旋转角度。所述的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调节轮、第二蜗杆和角度调节轴,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清理终端的位置,所述的角度调节轴前端设置在方向调节轴的内腔中并与其滑动连接,角度调节轴后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轮齿,且角度调节轴两侧设置有第二铰支座;所述的第二铰支座从侧孔中穿过,且第二铰支座与终端一号铰座通过连杆连接,该连杆从第二轨道孔中穿过,该连杆靠近终端一号铰座的一端设置有穿孔,且该穿孔与安装条上的一个通孔之间通过圆柱销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轮一部分从保护壳侧面的开口中伸出;所述的第二蜗杆与第二轮齿啮合,且第二蜗杆通过圆柱形轴与第二轮齿连接,该圆柱形轴中部与保护壳旋转连接。第二调节装置通过调节清理终端的位置来调整支撑壳转动时本装置的清理直径。优选的,所述的手持段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手持段内部设置有但不限于驱动电机、控制装置和蓄电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分别与蓄电装置、驱动电机和控制按钮联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保护壳后端联接;使用者通过点击控制按钮来控制驱动电机是否通电,当驱动电机通电时,除手持段外其他部件开始自动旋转,旋转中的清理终端构成一个圆柱形的清理范围,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装置可以调节这个清理范围的大小,使其适应管道直径。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按钮包括开关按钮、加速按钮和减速按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污渍的严重程度来选择性操控。优选的,所述的手持段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避免装置因高速旋转从手中脱落。优选的,所述支撑壳一侧的第一轨道孔共两个,且两个第一轨道孔对称设置在该侧的第二轨道孔上下两侧,每侧两个轨道孔使得操纵清理终端旋转时更加稳定。优选的,所述的刷头与支撑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由于刷头在工作过程中会与管壁强烈摩擦,传统的螺纹连接可能会松动导致刷头旋转,使得无法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轮来调整刷头角度,无法改变与管壁接触的刷毛种类;卡扣连接可避免二者相对转动,同时还达到可更换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的刷毛在每个刷头上均包括有三簇不同硬度的刚毛,三簇刚毛在刷头上呈“个”形分布,操作者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所用的刷毛种类,“个”形分布的刷毛在刷头转动时,使朝向管壁的刷毛位置变化明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在管道清理时,可通过调节刷头的转向来实时调节朝向管壁的刷毛种类,来适应不同的污渍类型,不需更换刷头,而且调节时只需转动一个调节轮即可完成所有刷头的角度调节,操作简单;(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道清理装置,能通过调节刷头的位置来增加对立两个刷头之间的距离,在调整至两个对立刷头均触碰到管壁时,让清理装置旋转,有效清理直径会与管道直径相同,此时只需纵向推拉本装置即可完成清理过程,相对于传统绕着管道内壁清理的方式具有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去除手持段和保护壳后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去除手持段、保护段和支撑壳后的立体图;图4是保护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二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清理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手持段(1)、保护壳(2)、第一调节装置(3)、第二调节装置(4)、支撑壳(5)、清理终端(6)、第一调节轮(31)、圆杆(32)、第一蜗杆(33)、方向调节轴(34)、第二调节轮(41)、第二蜗杆(42)、角度调节轴(43)、安装条(51)、第一轨道孔(52)、第二轨道孔(53)、支撑体(61)、刷头(62)、终端一号铰座(63)、终端二号铰座(64)、刷毛(65)、第一铰支座(341)、侧孔(342)、第一轮齿(343)、第二轮齿(431)、第二铰支座(43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包括手持段1、保护壳2、第一调节装置3、第二调节装置4、支撑壳5和清理终端6。如图1,所述的手持段1前端与保护壳2后端联接,使用者握住手持段1后使用。如图1,所述的保护壳2上下两侧设置有开口,保护壳2前端为敞口并与支撑壳5后端固定连接。如图4,所述的支撑壳5前端封闭且后部敞开,支撑壳5内部设置有空腔,支撑壳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轨道孔52和第二轨道孔53,支撑壳5两侧还向外延伸设置有安装条51;所述的安装条5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第一轨道孔52和第二轨道孔53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道清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段(1)、保护壳(2)、第一调节装置(3)、第二调节装置(4)、支撑壳(5)和清理终端(6);所述的手持段(1)前端与保护壳(2)后端联接;所述的保护壳(2)上下两侧设置有开口,保护壳(2)前端为敞口并与支撑壳(5)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壳(5)前端封闭且后部敞开,支撑壳(5)内部设置有空腔,支撑壳(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轨道孔(52)和第二轨道孔(53),支撑壳(5)两侧还向外延伸设置有安装条(51);所述的安装条(5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第一轨道孔(52)和第二轨道孔(53)均为长条形通孔且二者平行;所述的清理终端(6)设置在支撑壳(5)侧面,清理终端(6)包括支撑体(61)、刷头(62)、终端一号铰座(63)、终端二号铰座(64)和刷毛(65);所述的刷头(62)设置在支撑体(61)前端;所述的终端一号铰座(63)设置在支撑体(61)后端;所述的终端二号铰座(64)设置在支撑体(61)侧面;所述的刷毛(65)设置在刷头(62)上;所述的第一调节装置(3)包括第一调节轮(31)、圆杆(32)、第一蜗杆(33)和方向调节轴(34);所述的方向调节轴(34)呈圆筒形,方向调节轴(34)前部设置在支撑壳(5)的空腔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方向调节轴(34)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方向调节轴(34)两侧设置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长条形侧孔(342),该侧孔(342)上下两侧还设置有第一铰支座(341),且方向调节轴(34)后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轮齿(343);所述的第一铰支座(341)与终端二号铰座(64)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且该连杆从第一轨道孔(52)中穿过;所述的第一调节轮(31)一部分从保护壳(2)侧面的开口中伸出;所述的第一蜗杆(33)与第一轮齿(343)啮合,且第一蜗杆(33)通过圆杆(32)与第一调节轮(31)连接;所述的第一圆杆(32)中部与保护壳(2)旋转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装置(4)包括第二调节轮(41)、第二蜗杆(42)和角度调节轴(43),所述的角度调节轴(43)前端设置在方向调节轴(34)的内腔中并与其滑动连接,角度调节轴(43)后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轮齿(431),且角度调节轴(43)两侧设置有第二铰支座(432);所述的第二铰支座(432)从侧孔(342)中穿过,且第二铰支座(432)与终端一号铰座(63)通过连杆连接,该连杆从第二轨道孔(53)中穿过,该连杆靠近终端一号铰座(63)的一端设置有穿孔,且该穿孔与安装条(51)上的一个通孔之间通过圆柱销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轮(41)一部分从保护壳(2)侧面的开口中伸出;所述的第二蜗杆(42)与第二轮齿(431)啮合,且第二蜗杆(42)通过圆柱形轴与第二轮齿(431)连接,该圆柱形轴中部与保护壳(2)旋转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段(1)、保护壳(2)、第一调节装置(3)、第二调节装置(4)、支撑壳(5)和清理终端(6);所述的手持段(1)前端与保护壳(2)后端联接;所述的保护壳(2)上下两侧设置有开口,保护壳(2)前端为敞口并与支撑壳(5)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壳(5)前端封闭且后部敞开,支撑壳(5)内部设置有空腔,支撑壳(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轨道孔(52)和第二轨道孔(53),支撑壳(5)两侧还向外延伸设置有安装条(51);所述的安装条(5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第一轨道孔(52)和第二轨道孔(53)均为长条形通孔且二者平行;所述的清理终端(6)设置在支撑壳(5)侧面,清理终端(6)包括支撑体(61)、刷头(62)、终端一号铰座(63)、终端二号铰座(64)和刷毛(65);所述的刷头(62)设置在支撑体(61)前端;所述的终端一号铰座(63)设置在支撑体(61)后端;所述的终端二号铰座(64)设置在支撑体(61)侧面;所述的刷毛(65)设置在刷头(62)上;所述的第一调节装置(3)包括第一调节轮(31)、圆杆(32)、第一蜗杆(33)和方向调节轴(34);所述的方向调节轴(34)呈圆筒形,方向调节轴(34)前部设置在支撑壳(5)的空腔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方向调节轴(34)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方向调节轴(34)两侧设置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长条形侧孔(342),该侧孔(342)上下两侧还设置有第一铰支座(341),且方向调节轴(34)后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轮齿(343);所述的第一铰支座(341)与终端二号铰座(64)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且该连杆从第一轨道孔(52)中穿过;所述的第一调节轮(31)一部分从保护壳(2)侧面的开口中伸出;所述的第一蜗杆(33)与第一轮齿(343)啮合,且第一蜗杆(33)通过圆杆(32)与第一调节轮(31)连接;所述的第一圆杆(3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昌霞
申请(专利权)人:蒋昌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