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缝隙内表面菌斑进行探测及定向清除的增效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123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缝隙内表面菌斑进行探测及定向清除的增效探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摄像头发现缝隙内的菌斑,由高压气流带动螺旋桨,传动至毛刷,将表面菌斑刷下。之后菌斑经由气流带动,经过装置另一端的负压抽吸,过滤富集在滤网上。这些富集的菌斑块之后通过加热将其中的微生物彻底杀死。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清除缝隙内的菌斑,还可以对暴露表面的菌斑、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清除和杀灭。

A synergistic probe for detecting and orienting plaque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a cr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ynergistic probe for detecting and eliminating the plaque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revice. The invention uses the camera to detect the plaque in the crevice, drives the propeller by the high pressure air current, drives the brush, and brushes the surface plaque. After the plaque is driven by the airflow, the suction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device is sucked, and the filter is enriched and filtered on the filter net. These enriched plaque are then killed thoroughly by heating the microorganisms. The invention not only can remove the plaque in the crevice, but also can eliminate the plaque on the exposed surface and the microorganism in the 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缝隙内表面菌斑进行探测及定向清除的增效探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缝隙内表面菌斑进行探测及定向清除的增效探头。本专利技术利用摄像头发现缝隙内的菌斑,由高压气流带动螺旋桨,传动至毛刷,将表面菌斑刷下。之后菌斑经由气流带动,经过装置另一端的负压抽吸,过滤富集在滤网上。这些富集的菌斑块之后通过加热将其中的微生物彻底杀死。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清除缝隙内的菌斑,还可以对暴露表面的菌斑、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清除和杀灭。技术背景空间舱室,潜艇,舰船等密闭舱室内部结构和设备的材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形成菌斑,如果不及时有效清除,其不仅会危及乘员健康,而且还会腐蚀材料危及设备安全。目前,对舱室内材料表面菌斑的清除方法主要是用湿巾或者棉签擦拭,然而采用湿巾或者棉签擦拭方法很难触及背板和缝隙中的菌斑,消耗性材料使用较多,且工作量大,也无法有效快速的杀灭菌斑。因此,如何利用更简单、易行的设备和方法提高舱室内材料表面菌斑的清除效率和更彻底的清除和杀灭包括难以触及部位的菌斑就成为了关键。专利CN104907284A《一种舱室内材料表面菌斑定向清除设备和方法》中提出了用高压气流冲刷菌斑的方法。但由于一些菌斑结合力强,光靠气流无法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对专利CN104907284A《一种舱室内材料表面菌斑定向清除设备和方法》中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改进,巧妙地利用高压气流提供的动力带动毛刷清除菌斑,在探头上安装的摄像头能够发现肉眼不易观察到部位的菌斑,使得装置能够快速有效的确定菌斑位置,定向清除材料表面、背板和缝隙中的菌斑,并且将其全部杀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安装在专利CN104907284A《一种舱室内材料表面菌斑定向清除设备和方法》所述设备两端的探头,包括:毛刷(1)(可与磨砂轮相互替换)、传动杆(2)、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摄像头(4)、外接显示器(5)、螺旋桨(6)。本专利技术的毛刷(1)可与传动杆(2)连接,方便拆卸安装,毛刷(1)可有多种尺寸、硬度,针对不同尺寸的缝隙和表面选用。传动杆(2)材质应为具有一定刚性又可弯曲的橡胶棒,能以不同角度对缝隙进行清洁,且能承受一定扭矩,以便传动。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将整个装置整合起来,并可以连接专利CN104907284A《一种舱室内材料表面菌斑定向清除设备和方法》中设备的出气口,配合螺旋桨(6)将高压气流的动力转换为毛刷(1)和传动杆(2)的动力。摄像头(4)带有照明装置,可配合外接显示器(5)观察缝隙内的菌斑位置。定向清除菌斑。附图说明图1为菌斑清除探头示意图。图2左为针对狭缝的毛刷(1),右为针对暴露面的磨砂轮,制作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塑料。图3为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中风栅的左视图,风栅的作用是防止螺旋桨(6)引起乱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例11将本探头固定在高压空气出口,打开摄像头(4)、照明装置和外接显示器(5)。2将探头装上毛刷(1)并伸入要清理的缝隙,通过摄像头(4)传回的画面,观察显示器(5),寻找菌斑。3找到菌斑后,打开高压气泵,高压气流带动螺旋桨(6)转动。4用转动的毛刷(1)清理菌斑,过程中可以传动轴(2)轴向前后抖动毛刷(1),以便更加充分的清除各种方向缝隙中的菌斑。5高压气流在通过螺旋桨(6)后,经过风栅整流,沿着传动杆(2)轴向流动,带走毛刷(1)刷下的菌斑,将吸气口放在风向的下端,吸走气流带着的菌斑。6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传动轴(2)、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和螺旋桨(6),毛刷(1)浸泡在酒精中消毒。实例21将本探头固定在高压空气出口。2将探头装上磨砂轮,将磨砂轮对准菌斑。3打开高压气泵,高压气流带动螺旋桨(6)转动。4用转动的磨砂轮清理菌斑,过程中可以传动轴(2)轴向前后移动磨砂轮,以便更加充分的清除表面的菌斑。5高压气流在通过螺旋桨(6)后,经过风栅整流,沿着传动杆(2)轴向流动,带走磨砂轮刷下的菌斑,将吸气口放在风向的下端,吸走气流带着的菌斑。6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传动轴(2)、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和螺旋桨(6),磨砂轮浸泡在酒精中消毒。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对缝隙内表面菌斑进行探测及定向清除的探头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对缝隙内表面菌斑进行探测及定向清除的增效探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缝隙内表面菌斑进行探测及定向清除的增效探头,包括:毛刷(1)、传动杆(2)、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摄像头(4)、外接显示器(5)、螺旋桨(6)。毛刷(1)可与磨砂轮相互替换。毛刷(1)可与传动杆(2)连接,方便拆卸安装,毛刷(1)可有多种尺寸、硬度,针对不同尺寸的缝隙和表面选用。传动杆(2)材质应为具有一定刚性又可弯曲的橡胶棒,能以不同角度对缝隙进行清洁,且能承受一定扭矩,以便传动。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将整个装置整合起来,并可以连接专利CN104907284A《一种舱室内材料表面菌斑定向清除设备和方法》中设备的出气口,配合螺旋桨(6)将高压气流的动力转换为毛刷(1)和传动杆(2)的动力。毛刷(1)、传动杆(2)、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摄像头(4)、外接显示器(5)、螺旋桨(6)等部件均可以拆卸,分别进行清洁,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缝隙内表面菌斑进行探测及定向清除的增效探头,包括:毛刷(1)、传动杆(2)、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摄像头(4)、外接显示器(5)、螺旋桨(6)。毛刷(1)可与磨砂轮相互替换。毛刷(1)可与传动杆(2)连接,方便拆卸安装,毛刷(1)可有多种尺寸、硬度,针对不同尺寸的缝隙和表面选用。传动杆(2)材质应为具有一定刚性又可弯曲的橡胶棒,能以不同角度对缝隙进行清洁,且能承受一定扭矩,以便传动。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将整个装置整合起来,并可以连接专利CN104907284A《一种舱室内材料表面菌斑定向清除设备和方法》中设备的出气口,配合螺旋桨(6)将高压气流的动力转换为毛刷(1)和传动杆(2)的动力。毛刷(1)、传动杆(2)、软管连接座(含风栅)(3)、摄像头(4)、外接显示器(5)、螺旋桨(6)等部件均可以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霍天翔谢倍珍付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