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镇丰专利>正文

易拆式驻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046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5:21
一种易拆式驻车架,包含一第一撑柱、一第二撑柱与一枢接结构,该第一撑柱相对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撑柱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一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撑柱相对两端分别为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二撑柱在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具有一第二枢设部,该枢接结构与该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枢设部枢接,使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彼此枢设而能在一收合位置与一撑张位置之间枢摆,在该收合位置时,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彼此重叠而呈直线状,在该撑张位置时,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概呈X形,且该第一撑柱之第一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三端能供插设于一自行车的一踏板,该第一撑柱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四端能供驻撑于地面,使该自行车被驻撑定位。

Detachable type parking frame

A detachable parking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column, a second support column and a pivot joint structure,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respectively at opposite ends of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ivoted part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the second support column opposite respectively. Third and fourth ends, the second support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ivoted part between the third and fourth ends, the pivot structure with the first pivoted part of the second pivoted part is pivoted, the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s can be pivoted with each other in a closed position and a bracing position between the pivot and swing, in the closed position,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s overlap with each other and form a straight line shape, in the bracing position,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s are in a X shape, and th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and the second the prop third end can be inserted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and the fourth end of the second support column can be stationed on the ground so that the bicycle is positioned in the support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拆式驻车架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的驻车架。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自行车的驻车架常为一杆体枢设至车体,骑乘时,将杆体往车体方向收起,驻车时,则将杆体往外枢摆,使杆体的自由端能撑置于地面,然而,为了稳固车身,驻车架的位置通常位于踏板附近,踩踏踏板时有可能碰撞到驻车架而受伤,甚至,忘记收起驻车架时,对安全造成更大的隐忧,此外,驻车架属于车体的一部分,使车体重量增加,提高了骑乘的负担。因此,一些专业级的自行车常常根本不设置驻车架,以避免骑乘者受伤,这类自行车驻车时只能放倒于地面或靠墙放置等,不稳固而易倾倒或移动,容易造成车体损伤或行人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拆式驻车架,易于拆装与收纳,并具有多种功能。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拆式驻车架,包含一第一撑柱、一第二撑柱与一枢接结构,该第一撑柱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撑柱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具有一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撑柱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该第二撑柱在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之间具有一第二枢设部,该枢接结构与该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枢设部枢接,使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彼此枢设而能在一收合位置与一撑张位置之间枢摆,在该收合位置时,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彼此重叠而呈直线状,在该撑张位置时,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概呈X形而夹一角度,且该第一撑柱的第一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三端能供插设于一自行车的一踏板,该第一撑柱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四端能供驻撑于地面,使该自行车被驻撑定位。更进一步地,该第一枢设部包含一枢接孔,该枢接孔两端分别为一大径孔与一小径孔,该枢接孔更包含一长形孔,该长形孔连接于该大径孔与该小径孔之间,该大径孔的内径大于该小径孔的内径,该小径孔的内径大于该长形孔的宽度,该枢接结构包含一插销与一压缩弹簧,该插销具有一外径较大的头部以及相对该头部的一尾部,该尾部与该头部之间的部分为一连接段,该连接段相对两侧面分别为切削平面而具有较小的外径,该插销的尾部固定于该第二枢设部,该压缩弹簧套设于该连接段,该第一撑柱以该大径孔套设于该插销并使该连接段经由该长形孔移动至该小径孔,使该插销的头部抵顶于该第一撑柱,且该压缩弹簧弹抵于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之间。更进一步地,该第二枢设部为一螺孔,该插销的尾部为一螺纹段,该螺纹段与该螺孔螺合固定,且该插销连接段的两切削平面分别朝向该第二撑柱的第三端与第四端。更进一步地,该第二枢设部为一穿孔,该插销的尾部插设于该穿孔并铆设于该穿孔,且该插销连接段的两切削平面分别朝向该第二撑柱的第三端与第四端。更进一步地,该连接段的该两个切削平面之间的距离为一最小外径,该连接段具有一最大外径,该最大外径的延伸线与该最小外径的延伸线垂直,该最大外径大于该长形孔的宽度,该最小外径小于该长形孔的宽度。更进一步地,该第一撑柱的第一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三端分别具有一工具部。更进一步地,各该工具部为一挖胎棒或一起子头。更进一步地,各该工具部为可拆地装设至该第一撑柱或该第二撑柱。更进一步地,该第一撑柱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四端分别具有一弯折部,该两个弯折部朝同一方向弯折。更进一步地,该第一枢设部与第二枢设部分别为一孔洞,该枢接结构为可相互螺锁的一螺杆及一螺帽。藉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易拆式驻车架可快速拆装,收合时体积甚小而可随身携带,且同时也能作为其他手工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撑张位置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在收合位置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在撑张位置时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撑柱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面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在收合位置时的立体图。图9至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10、10a、10b:易拆式驻车架;11、11a、11b:第一撑柱;111、111a:第一端;112、112a:第二端;113、113a:枢接孔;113b:孔洞;1131、1131a:大径孔;1132、1132a:长形孔;1133:小径孔;114、114a、114b、114c、114d:工具部;115、115a:弯折部;12、12a、12b:第二撑柱;121、121a:第三端;122、122a:第四端;123、123a:螺孔;123b:孔洞;125、125a:弯折部;13、13a:枢接结构;131:插销;1311:螺纹段;1312:连接段;1313:头部;132:压缩弹簧;20:踏板;30:自行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要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至图11,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拆式驻车架10、10a,包含一第一撑柱11、11a、一第二撑柱12、12a与一枢接结构13,该第一撑柱11、11a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111、111a与一第二端112、112a,该第一撑柱11、11a在该第一端111、111a与该第二端112、112a之间具有一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撑柱12、12a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三端121、121a与一第四端122、122a,该第二撑柱12、12a在该第三端121、121a与该第四端122、122a之间具有一第二枢设部,该枢接结构13与该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枢设部枢接,使该第一撑柱11、11a与该第二撑柱12、12a彼此枢设而能在一收合位置与一撑张位置之间枢摆,在该收合位置时,该第一撑柱11、11a与该第二撑柱12、12a彼此重叠而呈直线状,在该撑张位置时,该第一撑柱11、11a与该第二撑柱12、12a概呈X形而夹一角度,且该第一撑柱11、11a的第一端111、111a与该第二撑柱12、12a的第三端121、121a能供插设于一自行车30的一踏板20,该第一撑柱11、11a的第二端112、112a与该第二撑柱12、12a的第四端122、122a能供驻撑于地面,使该自行车30被驻撑定位。详细来说,该第一枢设部包含一枢接孔113、113a,该枢接孔113、113a两端分别为一大径孔1131、1131a与一小径孔1133、1133a,该大径孔1131、1131a与该小径孔1133、1133a之间有一长形孔1132、1132a连接于其间,该大径孔1131、1131a的内径大于该小径孔1133、1133a的内径,该小径孔1133、1133a的内径大于该长形孔1132、1132a的宽度,该枢接结构13包含一插销131与一压缩弹簧132,该插销131具有一外径较大的头部1313以及相对该头部1313的一尾部,该尾部与该头部1313之间的部分为一连接段1312,该连接段1312相对两侧面分别为切削平面而具有较小的外径,该插销131的尾部固定至该第二枢设部,该压缩弹簧132套设于该连接段1312,该第一撑柱11、11a以该大径孔1131、1131a套设于该插销131并使该连接段1312经由该长形孔1132、1132a移动至该小径孔1133、1133a,使该插销131的头部1313抵顶于该第一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易拆式驻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拆式驻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撑柱、一第二撑柱与一枢接结构,该第一撑柱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撑柱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具有一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撑柱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该第二撑柱在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之间具有一第二枢设部,该枢接结构与该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枢设部枢接,使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彼此枢设而能在一收合位置与一撑张位置之间枢摆,在该收合位置时,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彼此重叠,在该撑张位置时,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概呈X形而夹一角度,且该第一撑柱的第一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三端能供插设于一自行车的一踏板,并使踏板与该枢接结构上下卡抵,该第一撑柱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四端能供驻撑于地面,使该自行车被驻撑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04 TW 104219546;2016.08.01 TW 1052115681.一种易拆式驻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撑柱、一第二撑柱与一枢接结构,该第一撑柱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撑柱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具有一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撑柱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该第二撑柱在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之间具有一第二枢设部,该枢接结构与该第一枢设部、该第二枢设部枢接,使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彼此枢设而能在一收合位置与一撑张位置之间枢摆,在该收合位置时,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彼此重叠,在该撑张位置时,该第一撑柱与该第二撑柱概呈X形而夹一角度,且该第一撑柱的第一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三端能供插设于一自行车的一踏板,并使踏板与该枢接结构上下卡抵,该第一撑柱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撑柱的第四端能供驻撑于地面,使该自行车被驻撑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式驻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设部包含一枢接孔,该枢接孔两端分别为一大径孔与一小径孔,该枢接孔更包含一长形孔,该长形孔连接于该大径孔与该小径孔之间,该大径孔的内径大于该小径孔的内径,该小径孔的内径大于该长形孔的宽度,该枢接结构包含一插销与一压缩弹簧,该插销具有一外径较大的头部以及相对该头部的一尾部,该尾部与该头部之间的部分为一连接段,该连接段相对两侧面分别为切削平面而具有较小的外径,该插销的尾部固定于该第二枢设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镇丰
申请(专利权)人:林镇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