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制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704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0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制丸机,包括支撑架、料斗、药条管、调节装置和制药辊,所述料斗的底部设有药条管,且药条管的侧面卡块孔,所述卡块孔的外侧设有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包括放置槽、第一伸缩杆和卡块,所述支撑架的下部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通过转动轴连接制药辊,所述制药辊位于药条管的正下方,所述制药辊的内腔中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制药辊的表面设有第一制药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制药槽,且第二制药槽的底部与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侧面安装有控制器,且支撑架的底部内腔中设有药丸输出管道,功能多,使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操作,双药条管和双制药辊同时工作,工作效率高。

Chinese medicine pill mak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inese medicine pill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frame, a hopper, a medicine pipe, adjusting device and pharmaceutical roller, the hoppe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ube and a medicine, medicine tube side block hole, outside the block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regulating device, and the adjusting device comprises a placing groove first, a telescopic rod and a clamping block, the lower side of the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motors and second motor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harmaceutical and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tube roll is located just below the middle chamber of the pharmaceutical roller is provided with a fixing element, wherein the surface of the roll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harmaceutical pharmaceutical tank.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lots and second end pharmaceutical, pharmaceutical tank bottom and second telescopic connecting rod, the bottom side of the support frame is installed on the controller, and the supporting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ttom pill output pipeline, multiple function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no manual operation,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the double medicine pipe and the double pharmaceutical roller,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制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中药制丸机。
技术介绍
中药制丸机用于个人、医院、私人诊所、中药厂、药厂实验室等场所的加工,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等优点,中药药丸保存和使用都比较方便,中药制丸机是中药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设备,应用及其广泛,但是传统的制丸机由于是手动操作,工作效率较低,传统的中药制丸机没有控制加料量的调节机构,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制作出的药丸大小一定,不能调节,如果需要不同大小的药丸,需要重新制备机器,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制丸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制丸机,包括支撑架、料斗、药条管、调节装置和制药辊,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料斗,且料斗的顶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与搅拌轴的一端连接,且搅拌轴的另一端穿插在料斗的内腔中所述搅拌轴的表面设有螺旋叶,所述料斗的底部设有药条管,且药条管的侧面设有卡块孔,所述卡块孔的外侧设有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包括放置槽、第一伸缩杆和卡块,所述放置槽的内壁与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连接,且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穿插在药条管的内腔中,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末端设有与卡块孔相匹配的卡块,所述支撑架的下部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通过转动轴连接制药辊,所述制药辊位于药条管的正下方,所述制药辊的内腔中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制药辊的表面设有第一制药槽,且第一制药槽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制药槽,且第二制药槽的底部与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固定件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侧面安装有控制器,且支撑架的底部内腔中设有药丸输出管道,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药条管的数量为两个,且药条管与调节槽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优选的,所述制药辊的数量为两个,且制药辊的表面对应药条管的出口周向均匀设有第一制药槽,第一制药槽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且第一制药槽和第二制药槽的形状均为半球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通过调节装置可以控制出药的量的大小,防止出料量过大制药丸不及时,浪费中药,而且通过制药辊上的不同大小的制药槽,可以制作出不同大小规格的药丸,功能多,使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操作,双药条管和双制药辊同时工作,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制药辊结构图;图3为药条管和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料斗、3药条管、31卡块孔、4调节装置、41放置槽、42第一伸缩杆、43卡块、5制药辊、51第一制药槽、52凹槽、53第二伸缩杆、54第二制药槽、6第二电机、7第一电机、8搅拌轴、9螺旋叶、10控制器、11药丸输出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制丸机,包括支撑架1、料斗2、药条管3、调节装置4和制药辊5,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设有料斗2,且料斗2的顶部设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底部与搅拌轴8的一端连接,且搅拌轴8的另一端穿插在料斗2的内腔中所述搅拌轴8的表面设有螺旋叶9,所述料斗2的底部设有药条管3,且药条管3的侧面设有卡块孔31,所述卡块孔31的外侧设有调节装置4,且调节装置4包括放置槽41、第一伸缩杆42和卡块43,所述放置槽41的内壁与第一伸缩杆42的一端连接,且第一伸缩杆42的另一端穿插在药条管3的内腔中,药条管3的数量为两个,且药条管3与调节槽4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一伸缩杆42的末端设有与卡块孔31相匹配的卡块43,所述支撑架1的下部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6,且第二电机6通过转动轴连接制药辊5,制药辊5的数量为两个,且制药辊5的表面对应药条管3的出口周向均匀设有第一制药槽51,第一制药槽51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且第一制药槽51和第二制药槽54的形状均为半球型,所述制药辊5位于药条管3的正下方,所述制药辊5的内腔中部设有固定件55,所述制药辊5的表面设有第一制药槽51,且第一制药槽51的底部设有凹槽52,所述凹槽52内设有第二制药槽54,且第二制药槽54的底部与第二伸缩杆5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53的另一端与固定件55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侧面安装有控制器10,且支撑架1的底部内腔中设有药丸输出管道11,所述控制器10分别与第一伸缩杆42、第二伸缩杆53、第二电机6和第一电机7电性连接,当该装置工作时,中药从料斗2中被螺旋叶9被旋转到药条管3中,中药从药条管3中被挤压成条状到制药辊5上,通过第一制药槽51倍制成药丸状从药丸输出管道11中流出,如果需要制作更小规格的药丸,控制器10控制第二伸缩杆53拉伸,带动第二制药槽54移动,伸出第一制药槽51外侧,通过两个制药辊5的相互配合工作,制作出更小规格的药丸,而且如果在工作中,重要出药量过大,可以通过控制器10控制第一伸缩杆42拉伸,延伸至药条管3中,减小药条的出药量,功能多,使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操作,双药条管和双制药辊同时工作,工作效率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药制丸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制丸机,包括支撑架(1)、料斗(2)、药条管(3)、调节装置(4)和制药辊(5),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设有料斗(2),且料斗(2)的顶部设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底部与搅拌轴(8)的一端连接,且搅拌轴(8)的另一端穿插在料斗(2)的内腔中,所述搅拌轴(8)的表面设有螺旋叶(9),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的底部设有药条管(3),且药条管(3)的侧面设有卡块孔(31),所述卡块孔(31)的外侧设有调节装置(4),且调节装置(4)包括放置槽(41)、第一伸缩杆(42)和卡块(43),所述放置槽(41)的内壁与第一伸缩杆(42)的一端连接,且第一伸缩杆(42)的另一端穿插在药条管(3)的内腔中,所述第一伸缩杆(42)的末端设有与卡块孔(31)相匹配的卡块(43),所述支撑架(1)的下部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6),且第二电机(6)通过转动轴连接制药辊(5),所述制药辊(5)位于药条管(3)的正下方,所述制药辊(5)的内腔中部设有固定件(55),所述制药辊(5)的表面设有第一制药槽(51),且第一制药槽(51)的底部设有凹槽(52),所述凹槽(52)内设有第二制药槽(54),且第二制药槽(54)的底部与第二伸缩杆(5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53)的另一端与固定件(55)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侧面安装有控制器(10),且支撑架(1)的底部内腔中设有药丸输出管道(11),所述控制器(10)分别与第一伸缩杆(42)、第二伸缩杆(53)、第二电机(6)和第一电机(7)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制丸机,包括支撑架(1)、料斗(2)、药条管(3)、调节装置(4)和制药辊(5),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设有料斗(2),且料斗(2)的顶部设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底部与搅拌轴(8)的一端连接,且搅拌轴(8)的另一端穿插在料斗(2)的内腔中,所述搅拌轴(8)的表面设有螺旋叶(9),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的底部设有药条管(3),且药条管(3)的侧面设有卡块孔(31),所述卡块孔(31)的外侧设有调节装置(4),且调节装置(4)包括放置槽(41)、第一伸缩杆(42)和卡块(43),所述放置槽(41)的内壁与第一伸缩杆(42)的一端连接,且第一伸缩杆(42)的另一端穿插在药条管(3)的内腔中,所述第一伸缩杆(42)的末端设有与卡块孔(31)相匹配的卡块(43),所述支撑架(1)的下部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6),且第二电机(6)通过转动轴连接制药辊(5),所述制药辊(5)位于药条管(3)的正下方,所述制药辊(5)的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圳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