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敏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082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3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丸机,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提供了这样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包括有气缸、减速电机、制丸桶、螺旋型接口、料斗、接料缸等;气缸设置在制丸桶左侧,气缸与活塞相连接,活塞与制丸桶相配合;制丸桶体上右侧设置有出丸孔Ⅰ、出丸孔Ⅱ、出丸孔Ⅲ;在出丸孔Ⅰ、出丸孔Ⅱ和出丸孔Ⅲ周围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切刀Ⅰ、切刀Ⅱ、切刀Ⅲ;制丸桶右侧与管道一端通过螺旋型接口相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管道的另一端与料斗相连接;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减速电机相连接。所提供的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利用旋转的方式制丸,制丸效率高速度快,制丸效果好,卫生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丸机,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制丸机的制丸方法大体是:用一对轴向上开半圆弧槽的滚(刀轮)作径向和轴向相对运动搓丸;由于药泵与顺条轮、顺条器之间有距离,药条从药泵挤出后是悬空的,并需人手工辅助搭条至控制轮、顺条轮、顺条器,这就需要药料的粘性非常好,如药料粘性差,则不易成条,不能顺利成丸或制丸效率低。药泵挤出的药条不能同步进入搓丸滚,造成部分药条拉长变细成丸率低。搓丸机构采用电机带动皮带在带动刀轮作径向运动;又采用涡轮蜗杆带动偏心轴及高质量弹簧带动刀轮作轴向运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磨损较大,噪音大,效率低,制丸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 I)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制丸机制丸效率低、效果差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包括有气缸、轴承、大齿轮、活塞、减速电机、小齿轮、制丸桶、螺旋型接口、阀门、管道、料斗、接料缸、出丸孔1、出丸孔I1、出丸孔II1、切刀1、切刀I1、切刀III;气缸设置在制丸桶左侧,气缸与活塞相连接,活塞与制丸桶相配合;制丸桶体上左侧设置有轴承,制丸桶体上左侧有大齿轮,大齿轮设置在轴承的右侧;制丸桶体上右侧设置有出丸孔1、出丸孔I1、出丸孔III;在出丸孔1、出丸孔II和出丸孔III周围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切刀1、切刀I1、切刀III;制丸桶右侧与管道一端通过螺旋型接口相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管道的另一端与料斗相连接;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减速电机相连接;接料缸设置在制丸桶的下方。优选地,出丸孔1、出丸孔I1、出丸孔III沿制丸桶体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优选地,出丸孔设置有三个以上。优选地,切刀设置有三个以上。工作原理:当准备制丸时,先将管道上的阀门打开,再将原料通过料斗加入制丸桶内,再关闭阀门,管道与制丸桶之间具有螺旋型接口,制丸桶可以进行旋转。问时启动气缸和减速电机,气缸控制活塞向右运动,活塞开始挤压制丸桶内的原料。同时减速电机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通过大齿轮带动制丸桶转动,轴承辅助制丸桶的转动。在制丸桶转动的同时,制丸桶内的原料被活塞从出丸孔1、出丸孔I1、出丸孔III中挤压出来。挤压出来的原料被分别对应地设置在出丸孔1、出丸孔I1、出丸孔III周围的切刀1、切刀I1、切刀III剪切成丸,落入设置在制丸桶下方的接料缸内。持续转动直至制丸桶内的原料,全部挤压制成丸后,减速电机停止运转。气缸收缩活塞至原来的位置,同时打开阀门,通过料斗再次向制丸桶内加入原料,关闭阀门,即可进行下一次的制丸工作。(3)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利用旋转的方式制丸,制丸效率高速度快,制丸效果好,结构简单,耐磨损,易于维护,噪音小,耗能低,卫生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气缸,2-轴承,3-大齿轮,4-活塞,5-减速电机,6_小齿轮,7-制丸桶,8-螺旋型接口,9-阀门,10-管道,11-料斗,12-接料缸,13-出丸孔I,14-出丸孔II,15-出丸孔III,16-切刀I,17-切刀II,18-切刀I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如图1所示,包括有气缸1、轴承2、大齿轮3、活塞4、减速电机5、小齿轮6、制丸桶7、螺旋型接口 8、阀门9、管道10、料斗11、接料缸12、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出丸孔III 15、切刀I 16、切刀II 17、切刀III 18。气缸I设置在制丸桶7左侧,气缸I与活塞4相连接,活塞4与制丸桶7相配合;制丸桶7体上左侧设置有轴承2,制丸桶7体上左侧有大齿轮3,大齿轮3设置在轴承2的右侧;制丸桶7体上右侧设置有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出丸孔III 15 ;在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和出丸孔III 15周围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切刀I 16、切刀II 17、切刀III 18。制丸桶7右侧与管道10 —端通过螺旋型接口 8相连接,管道10上设置有阀门9,管道10的另一端与料斗11相连接;大齿轮3与小齿轮6相啮合,小齿轮6与减速电机5相连接;接料缸12设置在制丸桶7的下方。工作原理:当准备制丸时,先将管道10上的阀门9打开,再将原料通过料斗11加入制丸桶7内,再关闭阀门9,管道10与制丸桶7之间具有螺旋型接口 8,制丸桶7可以进行旋转。同时启动气缸I和减速电机5,气缸I控制活塞4向右运动,活塞4开始挤压制丸桶7内的原料。同时减速电机5带动小齿轮6转动,小齿轮6通过大齿轮3带动制丸桶7转动,轴承2辅助制丸桶7的转动。在制丸桶7转动的同时,制丸桶7内的原料被活塞4从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出丸孔III15中挤压出来。挤压出来的原料被分别对应地设置在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出丸孔III15周围的切刀I 16、切刀II 17、切刀III18剪切成丸,落入设置在制丸桶7下方的接料缸12内。持续转动直至制丸桶7内的原料,全部挤压制成丸后,减速电机5停止运转。气缸I收缩活塞4至原来的位置,同时打开阀门9,通过料斗11再次向制丸桶7内加入原料,关闭阀门9,即可进行下一次的制丸工作。实施例2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如图1所示,包括有气缸1、轴承2、大齿轮3、活塞4、减速电机5、小齿轮6、制丸桶7、螺旋型接口 8、阀门9、管道10、料斗11、接料缸12、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出丸孔III 15、切刀I 16、切刀II 17、切刀III 18。气缸I设置在制丸桶7左侧,气缸I与活塞4相连接,活塞4与制丸桶7相配合;制丸桶7体上左侧设置有轴承2,制丸桶7体上左侧有大齿轮3,大齿轮3设置在轴承2的右侧;制丸桶7体上右侧设置有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出丸孔III 15 ;在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和出丸孔III 15周围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切刀I 16、切刀II 17、切刀III 18。制丸桶7右侧与管道10 —端通过螺旋型接口 8相连接,管道10上设置有阀门9,管道10的另一端与料斗11相连接;大齿轮3与小齿轮6相啮合,小齿轮6与减速电机5相连接;接料缸12设置在制丸桶7的下方。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出丸孔III15沿制丸桶7体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工作原理:当准备制丸时,先将管道10上的阀门9打开,再将原料通过料斗11加入制丸桶7内,再关闭阀门9,管道10与制丸桶7之间具有螺旋型接口 8,制丸桶7可以进行旋转。同时启动气缸I和减速电机5,气缸I控制活塞4向右运动,活塞4开始挤压制丸桶7内的原料。同时减速电机5带动小齿轮6转动,小齿轮6通过大齿轮3带动制丸桶7转动,轴承2辅助制丸桶7的转动。在制丸桶7转动的同时,制丸桶7内的原料被活塞4从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出丸孔III15中挤压出来。挤压出来的原料被分别对应地设置在出丸孔I 13、出丸孔II 14、出丸孔III15周围的切刀I 16、切刀II 17、切刀III18剪切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型医用制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气缸(1)、轴承(2)、大齿轮(3)、活塞(4)、减速电机(5)、小齿轮(6)、制丸桶(7)、螺旋型接口(8)、阀门(9)、管道(10)、料斗(11)、接料缸(12)、出丸孔Ⅰ(13)、出丸孔Ⅱ(14)、出丸孔Ⅲ(15)、切刀Ⅰ(16)、切刀Ⅱ(17)、切刀Ⅲ(18);气缸(1)设置在制丸桶(7)左侧,气缸(1)与活塞(4)相连接,活塞(4)与制丸桶(7)相配合;制丸桶(7)体上左侧设置有轴承(2),制丸桶(7)体上左侧有大齿轮(3),大齿轮(3)设置在轴承(2)的右侧;制丸桶(7)体上右侧设置有出丸孔Ⅰ(13)、出丸孔Ⅱ(14)、出丸孔Ⅲ(15);在出丸孔Ⅰ(13)、出丸孔Ⅱ(14)和出丸孔Ⅲ(15)周围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切刀Ⅰ(16)、切刀Ⅱ(17)、切刀Ⅲ(18);制丸桶(7)右侧与管道(10)一端通过螺旋型接口(8)相连接,管道(10)上设置有阀门(9),管道(10)的另一端与料斗(11)相连接;大齿轮(3)与小齿轮(6)相啮合,小齿轮(6)与减速电机(5)相连接;接料缸(12)设置在制丸桶(7)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
申请(专利权)人:郑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