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笼养鸡场驱蝇的生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6188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笼养鸡场驱蝇的生物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干净鸡笼落粪区,然后均匀撒入1~20mm厚的黑水虻虫粪,1天后,将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以1‑3万只/平方米的密度均匀撒在落粪区,待黑水虻幼虫长大变成预蛹时,清理鸡粪。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预先在鸡粪池中放入黑水虻虫粪,同时直接利用最佳利用阶段(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实现了驱蝇物质的持续性产生和高效驱蝇,极大提高了驱蝇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驱蝇技术,极大避免了抗生素和农药等有害物质在人类食物链中的应用和残留,保护了人群健康。

Biological method for expelling flies in cage chicken far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ological method for expelling flies in a cage chicken farm.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leaning chicken dung falling, then sprinkle into 1 ~ 20mm thick black tabanid dung, 1 days later, the larvae of 4 aged 6 days to 1 30 thousand / square meters of density evenly in the dung falling zone, when the larvae grow into pupa when cleaning the chicken.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nto the septic tank in chicken feces at Blackwater tabanid, at the same time directly using the best utilization stage (4 ~ 6 days) of the larvae, to achieve sustained and efficient materials to produce fly fly,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driving flies.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s an ecological friendly fly repelling technique, which greatly avoids the application and residue of harmful substances such as antibiotics and pesticides in the human food chain, and protects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笼养鸡场驱蝇的生物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笼养鸡场驱蝇的生物方法。
技术介绍
规模化笼养场内,由于粪便堆积,会招引大量的苍蝇,特别是家蝇。家蝇成虫是一种有害的昆虫,到处沾染粪便和饲料,容易传播禽类疾病,是养殖场的一大害虫。目前,笼养鸡场防治苍蝇的方法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方法是在笼养鸡的饲料中添加具有灭蝇效果的低毒抗生素类添加剂,常用的药物有环丙氨嗪、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国内多数养殖场都选择这种方法。这类方法虽然效果良好,但大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在动物体内和粪便中残留,可能引发禽类或人类机体疾病。生产中以环丙氨嗪添加最为成熟,使用最多,但风险也最大。环丙氨嗪在禽类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三聚氰胺,自从2008年国内的婴幼儿三聚氰胺中毒事件后,环丙氨嗪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逐渐引起重视。据研究,环丙氨嗪会引起实验动物体重大降,肝肿大、血液血红蛋白、血细胞数量减少,对动物胎儿可造成骨胳发育迟缓,胎儿体重减轻,存活率下降等问题。第二类方法是在鸡粪堆上直接喷洒杀虫剂类农药防治蝇类,常用的药物包括敌敌畏、敌百虫等。由于粪便不断产生和堆积,农药的分布不均匀,因此第二类方法灭蝇效果较差,多见用于供出口的肉鸡笼养场。由于出口对鸡肉内抗生素含量有严格限制,不能让鸡内服灭蝇药,养殖场多选择在鸡粪中喷入农药的方法灭蝇。此种方法将造成农药残留,不利于粪便后续利用,是一种伴随着极大生态风险的方法。鉴于采用抗生素添加剂和农药进行笼养鸡场苍蝇防治的弊端,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来防治蝇类滋生。黑水虻(Hermitiaillucens)是一种安全无害的资源昆虫,其幼虫以粪便等为生,习性与蝇蛆接近,但黑水虻成虫生长期短,不取食,不进入人类居室,完全无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笼养鸡场利用益生昆虫黑水虻幼虫驱赶蝇类的新的生物方法,其是一种生态安全的生物方法。专利技术人一直致力于资源昆虫黑水虻在养殖场粪便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经过长期的实验探索,专利技术人发现黑水虻幼虫在取食时产生了一类驱赶蝇类的物质,而且这类物质也会被排放到虫粪中,并有效持续很长的时间;其可防止家蝇等蝇类在粪便中产卵,从而防止蝇类滋生;并且通过不断的实验和优化,专利技术人最终找到了一种高效可行的利用黑水虻幼虫在笼养鸡场内抑制家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笼养鸡场驱蝇的生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干净鸡笼落粪区,然后均匀撒入1~20mm厚的黑水虻虫粪,1天后,将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以1-3万只/平方米的密度均匀撒在落粪区,待黑水虻幼虫长大变成预蛹时,清理鸡粪。所述的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可以是新鲜饲养培育的,或者是在新鲜饲养培育的幼虫不能及时使用的情况下先进行储存。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的储存条件为温度6-13℃、相对湿度为80%。优选,所述的鸡笼落粪区为落粪池或砌有阻隔墙的落粪区。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预先在鸡粪池中放入黑水虻虫粪,同时直接利用最佳利用阶段(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实现了驱蝇物质的持续性产生和高效驱蝇,极大提高了驱蝇效率,并且延长了驱蝇的有效期,大大的减少了人工清粪的工作量,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除了防蝇,还会对养鸡场达到一系列附加的优良效果。首先,养殖场的鸡粪由于及时得到处理和转化,使养殖场的臭味得到极大消除,养殖场环境得到改观。其次,黑水虻虫的取食相当于鸡粪堆肥,虫粪分离后会收集到黑水虻虫和有机肥,避免了鸡粪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驱蝇技术,极大避免了抗生素和农药等有害物质在人类食物链中的应用和残留,保护了人群健康。以虫抗虫的生物防蝇技术,为笼养鸡养殖场环境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改善了养殖场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下沉式落粪池示意图,其中1为养鸡笼,2为落粪区,3为落粪池。图2为上砌式落粪区示意图,其中1为养鸡笼,2为落粪区,3为阻隔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黑水虻虫粪、黑水虻幼虫由广州翘楚昆虫繁育中心有限公司提供。本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笼养鸡场,主要针对国内普便采用“人”字形鸡笼架构,鸡粪落地,采用人工刮粪工艺的笼养蛋鸡、笼养肉鸡、笼养中鸡等养殖场。本专利技术方法所针对的养鸡场,不能在鸡饲料中添加环丙氨嗪、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马杜霉素等杀虫性添加剂。另外,养鸡场鸡粪中不能喷洒杀虫类农药。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所要求的鸡舍,温度为15~35℃,通风良好。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先对鸡笼下面落粪区进行如下改造:挖落粪池(如图1所示)或砌阻隔墙(如图2所示),防止落粪撒出,落粪池高或阻隔墙高12cm左右。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前,需要将鸡笼下落粪区清理干净。在清理干净的落粪区内,均匀撒入一层黑水虻虫粪作为鸡笼下的初始垫料,然后落粪区开始收集鸡粪;黑水虻虫粪的厚度为1~20mm,可根据生产情况调整。在鸡粪收集1天后,将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均匀撒在落粪区鸡粪上,黑水虻幼虫的添加比例为1-3万只/平方米。黑水虻幼虫自行钻入粪便中取食,并产生新的驱蝇物质,养殖场中家蝇活动量减少,蝇类成虫也不在鸡粪上产卵。然后黑水虻幼虫不断取食下落的新鲜鸡粪,黑水虻幼虫长大并同时持续产生驱蝇物质,黑水虻幼虫的有效驱虫时间为2周。2周后,黑水虻幼虫开始大量变成预蛹,此时可以进行清理鸡粪。清理鸡粪时,将粪便和黑水虻幼虫一起刮出,并做进一步的虫粪分离或其它用途的处理。清理粪便后,重复前述操作,开始一个新的驱蝇处理周期。所述的黑水虻虫粪为3-10日龄的黑水虻白色幼虫所产的粉沙状排泄物,其中含有驱蝇物质。黑水虻虫粪最好在黑水虻排泄后2天内收集并进行使用。所述的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为利用黑水虻虫卵孵化得到黑水虻幼虫,并在常温(25~30℃)下饲养4-6天。所述的4-6日龄黑水虻幼虫可以通过培养或购买得到,其无法及时使用时,可通过以下方法保存:将4-6日龄黑水虻幼虫放置于6-13℃、相对湿度为80%的恒温箱或冰箱,此时黑水虻幼虫处于发育停滞状态,能有效保存时间15天。实施例12016年9月份,在广州白云区牛牛儿虫草鸡养殖场的笼养鸡场,所养殖的鸡种为笼养清远麻鸡,养鸡96只,鸡笼占地面积为5平方米。养鸡所用的饲料为玉米粉、豆粕、麸皮、中草药等配合而成,无抗生素添加。养殖过程中气温为20~33℃。鸡笼下的落粪区如图2所示,为用砖砌阻隔墙的落粪区,墙体高12cm。先清理鸡粪,然后在鸡笼落粪区均匀布撒2mm厚的新鲜黑水虻虫粪;第2天鸡粪落粪区内开始积累鸡粪,然后将5日龄黑水虻幼虫均匀撒在鸡粪上,共用幼虫10万只。投放黑水虻幼虫两周后,鸡粪落粪区中的粪便堆积量达到7cm厚,鸡粪疏松。粪堆内黑水虻幼虫活动很好,整个过程中,几乎未见家蝇和蝇蛆活动,驱蝇效果很好。而且还获得了一系列附加的效果。首先,除了防蝇,养殖场的鸡粪可以及时得到处理和转化,使养殖场的臭味得到极大消除,养殖场环境得到改观。其次,黑水虻幼虫的取食相当于鸡粪堆肥,虫粪分离后会收集到黑水虻虫和有机肥,避免了鸡粪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实施例2在黑水虻幼虫不能及时使用时,将4-6日龄黑水虻幼虫放置在10℃低温箱中储存待用,需要投放使用时,将该储存的4-6日龄黑水虻幼虫取出然后均匀撒在鸡粪上;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也能获得与实施例1相当的效果。实施例3实验条件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笼养鸡场驱蝇的生物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笼养鸡场驱蝇的生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干净鸡笼落粪区,然后均匀撒入1~20mm厚的黑水虻虫粪,1天后,将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以1‑3万只/平方米的密度均匀撒在落粪区,待黑水虻幼虫长大变成预蛹时,清理鸡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笼养鸡场驱蝇的生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干净鸡笼落粪区,然后均匀撒入1~20mm厚的黑水虻虫粪,1天后,将4-6日龄的黑水虻幼虫以1-3万只/平方米的密度均匀撒在落粪区,待黑水虻幼虫长大变成预蛹时,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志强陈丰林李博文潘新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翘楚昆虫繁育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