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61879 阅读:7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生产与土壤有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5月在稻田中种植水稻;(2)在当年7月中下旬沿稻田田边田埂堆置畜禽粪便;(3)在当年的8月中下旬,在稻田中投放蚯蚓种苗;(4)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蚯蚓。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每667㎡水稻早熟品种产量5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40公斤左右;每667㎡水稻中熟品种产量6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30公斤左右,每条蚯蚓体重由0.3克增加到5~6克,鲜蚯蚓制备地龙干为8:1~9:1,地龙干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家药典标准。

Method for cultivating earthworm in paddy field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ice production and soil beneficial animal breeding,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earthworms in rice fields.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1) the May planting rice in paddy field; (2) along the edge of paddy field ridge stack of livestock manure in late 7 year month; (3) in the late 8 months, put earthworms seedlings in paddy field; (4) second years from 5 to June harvest of earthworm.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of the earthworm rice farming, rice yield of early maturing varieties each of 667 square meters and 500 kilograms, 40 kilograms of fresh earthworm; every 667 square meters of rice varieties yield about 600 kg, and 30 kg of fresh earthworm, earthworm each weight from 0.3 grams to 5 ~ 6 grams, fresh earthworm preparation Lumbricus 8:1 ~ 9:1, earthworm dry product quality reaches the national stand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生产与土壤有益动物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技术介绍
20世纪以来,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尤其是化肥、农药的专利技术与施用大幅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但是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业土壤遭到严重破坏与退化,土壤有益动物濒临灭绝,农作物产量增产效果越来越差,进而导致单位土地收益大幅下降。蚯蚓是土壤中生物生物量最大的动物类群之一,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龙(Pheretima)是蚯蚓的干制品,为我国传统的习用药材之一,是目前疏血通、脑血康等众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的主要原料。随着现代医学对水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近年来发现地龙制剂在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因此,其药用价值日益提高,地龙已成为世界性的紧俏中药材之一。《中国药典》(2015版)认为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后三种习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一带。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地龙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目前,蚯蚓养殖的专利技术有很多,主要是关于“太平二号”等蚯蚓的养殖技术。左中军提出了一种大棚养殖蚯蚓的方法(申请号CN201410518153.5)以及贾立明等在利用蚯蚓进行土壤修复的方法(申请号CN201310338838.7)提到了人工养殖蚯蚓的方法,主要采用人为的培养基进行养殖,人为控制温度和水分等。但是,关于药用蚯蚓“沪地龙”的养殖还无法像“太平二号”等蚯蚓可以进行人工无土养殖,大面积人工控制养殖这一难题至今仍无法攻克。“沪地龙”蚯蚓的生产主要还是在农田中进行,并且其药用价值的高低与土壤状况关系密切,不是所有的农田都可以进行“沪地龙”蚯蚓养殖。根据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适宜中药材“沪地龙”蚯蚓养殖的农田更是少之又少,不可能开辟占有特定的土地资源进行养殖。“沪地龙”蚯蚓主产区在上海地区,上海郊区共有426万亩耕地,其中稻田面积150万亩。稻田混养黄鳝、泥鳅、鳖、水蛭等水生动物的专利及相关技术很多,目前关于稻田养殖“沪地龙”蚯蚓的报道还没有。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养殖技术存在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稻田高产套养蚯蚓技术,在充分发挥稻田生态功能基础上,符合蚯蚓回归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能提高“沪地龙”蚯蚓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单位农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包括步骤:(1)5月在稻田中种植水稻;(2)在当年7月中下旬沿稻田田边田埂堆置畜禽粪便;(3)在当年的8月中下旬,在稻田中投放蚯蚓种苗;(4)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蚯蚓。优选地,在5月中下旬种植水稻。优选地,所述水稻为中早熟品种。亦即,所述水稻可以为早熟品种或中熟品种。优选地,所述水稻的全生育期在120~140天。优选地,所述稻田的每个田块面积≤3亩。例如,每个田块面积可为2亩。优选地,所述稻田的田边田埂宽0.5~0.6米,高0.25~0.3米。优选地,每亩稻田的田边田埂堆放畜禽粪便的量为0.4~0.6吨。优选地,所述畜禽粪便选自猪粪或牛粪中的任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畜禽粪便为鲜畜禽粪便或腐熟的鲜畜禽粪便。优选地,所述蚯蚓为环毛蚓属蚯蚓。进一步地,所述蚯蚓选自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可用于制备中药材-地龙干。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的干燥体习称为沪地龙。优选地,蚯蚓种苗投放至稻田的田边田埂上,投放后在田边田埂上摆放稻草。优选地,摆放稻草的厚度为3~5cm。优选地,每亩稻田中蚯蚓种苗的投放量为2~3公斤。每公斤有3000~3500只蚯蚓种苗。优选地,所述稻田可施用有机肥。每亩稻田施用有机肥2~3吨。优选地,蚯蚓养殖期间,所述稻田的含水率保持在30~60%。所述土壤含水率为土壤中水分的重量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当农田土壤含水量较低和土壤较为干燥时,可结合作物需水情况通过农田灌溉等常规手段控制。优选地,所述稻田的断水期控制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之间。土壤温度、湿度最适宜蚯蚓生长,蚯蚓可以在整个稻田内活动觅食。优选地,水稻收获前进行最后两次灌水,亦即跑马水。第一次灌水,每亩稻田灌水50~60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第二次灌水,每亩稻田灌水30~35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水量和水速控制是为了给蚯蚓提供足够的逃生时间,以便蚯蚓可能跑到田埂上。优选地,蚯蚓的采收采用水淹法。可控制稻田中85~90%面积的田块有5~10cm深的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每667㎡水稻早熟品种产量5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40公斤左右;每667㎡水稻中熟品种产量6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30公斤左右,每条蚯蚓体重由0.3克增加到5~6克,鲜蚯蚓制备地龙干为8:1~9:1,地龙干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家药典标准。具体实施方式在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专利技术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除实施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设备、材料外,根据本
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专利技术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专利技术。除非另外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制备方法均采用本
常规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实例中列举在稻田中养殖环毛蚓属蚯蚓的方法和措施。所述环毛蚓属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包括步骤:(1)5月在稻田中种植水稻;(2)在当年7月中下旬沿稻田田边田埂堆置畜禽粪便;(3)在当年的8月中下旬,在稻田中投放蚯蚓种苗;(4)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蚯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包括步骤:(1)5月在稻田中种植水稻;(2)在当年7月中下旬沿稻田田边田埂堆置畜禽粪便;(3)在当年的8月中下旬,在稻田中投放蚯蚓种苗;(4)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蚯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的田边田埂宽0.5~0.6米,高0.25~0.3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稻田的田边田埂堆放畜禽粪便的量为0.4~0.6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畜禽粪便选自猪粪或牛粪中的任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畜禽粪便为鲜畜禽粪便或腐熟的鲜畜禽粪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蚯蚓种苗投放至稻田的田边田埂上,投放后在田边田埂上摆放稻草。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喜吕卫光陶晓斌张惠兰张翰林张娟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蓝汇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