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HS233菌株及其在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2909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HS233菌株及其在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中的应用,所述HS233菌株于2016年10月3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菌种保藏号为GDMCC No:60098。HS233菌株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除了能将镉富集与细胞内之外,该菌株还能分泌小分子物质至胞外与有效镉结合,降低有效镉的含量,从而两方面实现降低溶液中镉含量的目的。因此,HS233菌株可以用于制备耐镉和/或降低镉重金属的菌剂,用于受镉污染的水资源和耕地土壤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HS233菌株及其在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金属污染生物防治
,具体地,涉及一株HS233菌株及其在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镉(Cadmium,Cd)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且常以化合物状态存在并不能降解,是环境中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其对土壤的污染来源也有多种来源,如工业金属冶炼,生活污水,肥料的使用等。在动植物中却有很强的积累性;在人体中,即使低浓度镉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与含巯基的蛋白质结合,抑制酶活性,引发疾病。水稻等多种粮食作物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作用,是吸收镉能力最强的谷类作物。其主要的吸收途径是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而进入并在体内蓄积下来,如上世纪发生在日本富山县通川流域的“骨痛病”,就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含镉超标大米所致,以及还有湖南衡阳的镉大米事件等。现如今主要的粮食作物耕地正处于镉污染状态,因此减少耕地中的镉含量以及降低有效镉含量至关重要。Kosakoniasacchari是一类固氮菌,对宿主植物无害,反而可以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其既可以生活于根际土壤中,又可以定殖于植物内部。在根际土壤中可以提高土壤中土壤酶的活性,并且高产吲哚乙酸、铁载体,溶磷,还具有产生长素能力。1994年发现Enterobactersacchari,后改名为Kosakoniasacchari以来,其研究都是围绕在系统发育学中的地位,而实际应用并没有受到关注,因此对此菌株开发利用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株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所述菌株具有快速繁殖、生长势良好、具有分泌促生长物质生长素的能力,并且具有固氮能力的Kosakoniasacchari。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在耐镉生长和/或降低溶液中有效镉含量的中的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一株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所述菌株于2016年10月3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菌种保藏号为GDMCCNo:60098,分类命名为Kosakoniasacchari,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所述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具有如下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a、菌体形态特性: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呈棒杆状。b、菌落形态特性:在LB琼脂平板上生长速度较快,菌落圆形,呈现米白色,中间凸起(37℃,生长24小时),菌落直径8~12毫米。pH生长范围较广,可耐pH值4~10,最适生长温度是37℃及最佳生长pH值7。c、生理生化特性:兼性好氧,能以乳酸钠,盐酸胍,柠檬酸钠,蔗糖,山梨醇,腐胺,蜜二糖,D-阿拉伯糖,棉籽糖,D-葡糖,明胶,果胶,糊精,α-D-乳糖,D-甘露糖,D-甘露醇,N-乙酰羟脯氨酸,D-半乳糖醛酸盐,甲基丙酮酸,麦芽糖,D-果糖,L-丙氨酸,L-半乳糖酸内脂,三羟基丁酸,甲基葡萄糖苷,D-半乳糖,肌醇,葡萄糖酸钠,纤维素二塘,水杨苷,3-甲基葡萄糖,甘油,L-天冬氨酸,D-葡萄糖醛酸盐,柠檬酸钠,龙胆二糖,N-乙酰葡萄糖胺,D-岩藻糖,6-磷酸-葡糖,L-谷氨酸,N-乙酰甘露糖胺,L-岩藻糖,6-磷酸-果糖,粘酸,松二糖,N-乙酰半乳糖胺,L-苹果酸,乙酸钠,肌苷,L-丝氨酸,D-葡二酸,溴代丁二酸,L-鼠李糖,羟基苯乙酸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菌株耐NaCl的浓度达4.0%;对5μg/mL卡拉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50μg/mL新霉素100μg/mL链霉素,300μg/mL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均具有耐受性;而对氯霉素耐受性差、低浓度(5μg/mL)就能抑制其生长。进一步地,所述菌株的16SrDNA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能够在液体培养基中快速大量繁殖,将溶液中大部分的镉富集与细胞内,并且可以释放小分子物质至细胞外与溶液中的有效镉结合,解除隔的有效性和毒害作用,从而降低了溶液中的镉含量以及溶液中有效镉的含量。因此,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在耐镉生长和/或降低溶液中有效镉含量的中的应用。一种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的菌剂,含有如上所述的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及辅料。优选地,所述菌剂中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的细胞密度OD600为1。一种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的方法,将如上所述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制成OD600为1的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接种于镉污染的样品中,30~37℃培养3~36h。优选地,所述种子液接种于镉污染的样品中后,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在镉污染的样品中的最终细胞浓度OD600为0.025。优选地,种子液接种于镉污染的样品中后在37℃培养24h,处理镉的效果最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该菌株在含镉环境下的繁殖过程中能将大量镉富集与胞内,并且可分泌大量可与镉相互结合的小分子物质,将胞外的有效镉螯合成为无效镉,从而降低胞外有效镉含量,达到解除有效镉的毒害。其可以制备成为微生物肥料或者环境净化工程菌,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环境改良等方面。附图说明图1为菌株HS233接种到不同浓度含镉液体培养基中,不同时间处理后各处理的镉浓度;其中镉浓度分别为100、200、400μM。L代表离心处理后得上清液,G代表过滤处理后得滤液。图2为菌株HS233的菌落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实施例1一、菌株的分离和纯化:专利技术人通过分离纯化广西梧县野生稻中的内生菌获得KosakoniasacchariHS233,具体分离纯化步骤如下:将从广西梧县采取回来的野生稻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将从广西采取回来的野生稻用蒸馏水洗净,剪下长度3~5cm根、茎、叶分别置于已灭菌的3个培养皿中,用70%乙醇浸泡5min,再用0.1%的次氯酸钠浸泡10min,无菌水洗涤10次,每次10min,并将最后一次洗涤液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以检测体外消毒是否彻底。将表面消毒完全的根、茎、叶用灼烧过的剪刀剪碎,用灭过菌的碾砵碾碎,再用磷酸缓冲液悬浮。取20μL上清液于1mL无菌水中稀释,再取20μL稀释至1mL,后取20μL涂布于灭菌的LB固体平板培养基中,将平板于37℃培养箱中培养。观察菌体的生长情况,用接种环挑取长势较好并不同形态特征的菌苔,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反复传代培养,直至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和透明度一样。最后通过简单染色(石碳酸复红染色)和显微镜镜检(油镜),进一步观察其形态,以长度均一、宽度一致、染色情况统一为菌株纯化标准。纯化后的菌株于15%的甘油中-20℃和-80℃保存。二、菌株的筛选:1、对步骤一所分离、纯化到的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株HS233菌株及其在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于2016年10月3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菌种保藏号为GDMCCNo:6009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16SrDNA序列如SEQIDNO:1所示。3.权利要求1所述的KosakoniasacchariHS233菌株在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中的应用。4.一种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的菌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HS233菌株和辅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桂香谭泽文谭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