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2087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所述箱体操作面板相邻的侧板外平行设有风道板,所述箱体操作面板平行的另一侧板外设置抽风风机,所述风道板与对应的侧板之间形成紧贴箱体外壁的风道,所述风道靠近箱体操作面板的一端与外部空气连通,另一端与抽风风机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箱体的侧板外设置风道,通过加装的抽风风机形成一个围绕在箱体外表面的主动风冷系统,箱体内部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等方式传递到箱体的侧板上,通过抽风风机主动带动风道内的气流流动,对侧板聚集的热量通过流动的空气排出箱体,可以在保证机箱完全封闭的情况下,满足设备的散热要求,避免空气中的潮湿水气和灰尘对箱体内元器件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
本技术属于封闭箱体的散热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电气机箱都是采用设备内置风道的方式,在箱体内设置风机,将空气连通机箱内外,气流与设备箱体内的电气元件直接接触,而空气中的潮湿水气、灰尘等因素与元器件直接接触,会导致元器件老化、腐蚀,进一步使设备的故障率上升,使用寿命降低。也有的机箱箱体是采用密闭的机箱,通过在设备箱体表面设置散热肋板等提高散热面积的方式提高设备的散热能力,但是这种被动的散热方式对于箱体的散热效果提升有限,难以满足较为苛刻的热功耗和热环境。特别是一些电子设备需要达到防潮、防尘、防电磁干扰的效果,必须做成密闭机箱,导致设备散热面临很多困难,需要特殊的散热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电气箱体存在的散热难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箱体表面散热系统,在不改变箱体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箱体表面的主动散热。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所述箱体操作面板相邻的侧板外平行设有风道板,所述箱体操作面板平行的另一侧板外设置抽风风机,所述风道板与对应的侧板之间形成紧贴箱体外壁的风道,所述风道靠近箱体操作面板的一端与外部空气连通,另一端与抽风风机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为封闭的框架式箱体,其中箱体的侧板在框架内部拼装,所述风道板固定安装在框架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风道板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在框架上。进一步的,所述风道板与操作面板之间封闭连接,在风道板靠近操作面板的区域设有若干进风孔。进一步的,所述抽风风机通过出风板封装在箱体侧板和出风板之间,所述出风板与所有的风道板密封连接,在出风板上设有若干与抽风风机出风方向对应的出风孔。在本技术中,所述箱体的侧板外表面设有若干平行的侧板肋条,所述肋条之间的通道与风道板一同形成若干条平行的风道。进一步的,所述风道板的表面设有若干与肋条对应的冲槽。本技术采用框架式箱体,保留箱体的主要操作面板,用于实现箱体内元器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连接功能,同时在其余的侧板外设置风道,通过加装的抽风风机形成一个围绕在箱体外表面的整体风冷系统,箱体内部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等方式传递到箱体的侧板上,通过抽风风机主动带动风道内的气流流动,对侧板聚集的热量通过流动的空气排出箱体。由上所述,本技术为一种高效的风冷散热系统,可以在保证机箱完全封闭的情况下,满足设备的散热要求,避免空气中的潮湿水气和灰尘对箱体内元器件的影响。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箱体立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箱体左侧视图。图3为实施例中的箱体右侧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的箱体俯视图。图5为实施例中的箱体仰视图。图6为实施例中的箱体后侧视图。图7为实施例中的箱体前侧视图。图8为图6中的B向剖视图,具体为箱体截面的风道分布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中的箱体分解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中的箱体左侧风道分解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中的箱体顶侧风道分解示意图。图中标号:1-箱体,11-左侧板,11’-左风道板,111-左侧板肋条,112-左风道进风孔,113-左风道冲槽,114-左风道板固定孔,12-右侧板,12’-右风道板,13-上侧板,13’-上风道板,131-上侧板肋条,132-上风道进风孔,133-上风道冲槽,134-上风道板固定孔,14-下侧板,14’-下风道板,15-前操作面板,151-接头,16-后侧板,16’-后出风板,161-出风孔,2-左风道,3-右风道,4-上风道,5-下风道,6-抽风风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8,图示为应用本技术的电气箱体优选方式,图示中的箱体1通过左侧板11、右侧板12、上侧板13、下侧板14、前操作面板15和后侧板16为一封闭箱体,在箱体内部布置若干电气元件,在箱体前侧面的前操作面板15上安装接头151,通过电缆线和接头与箱体内部的电气元件连接。结合参见图8和图9,本实施例在与前操作面板15’相邻的左侧板11、右侧板12、上侧板13、下侧板14的外侧依次平行设置左风道板11’、右风道板12’、上风道板13’、下风道板14’,分别形成了贯穿箱体外侧前后的左风道2、右风道3、上风道4和下风道5,这四个风道分别紧贴箱体的左侧板11、右侧板12、上侧板13和下侧板14,覆盖了箱体内的全部区域,保证了箱体表面的整体散热效果。同时四个风道与箱体内部完全隔开,仅通过箱体侧板进行热传递。为了提高箱体侧板的热传递效率,在四个设有风道的侧板外壁分别设置若干平行的肋条用于提高侧板的散热面积,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左侧板11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前后方向的左侧板肋条111,右侧板的肋条设置方式与左侧板相同,在上侧板13的顶面设有若干前后方向的上侧板肋条131,下侧板的肋条设置方式与上侧板相同。在侧板外壁设置肋条后,侧板对应的风道板与肋条形成若干前后贯通的平行风道。四个风道的前端设置通道与外部空气连通,提供进入风道内的冷空气,为了避免占用箱体前操作面板15的操作区域,分别在四个风道板靠近前端的区域设置若干进风孔,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左风道板11’的前端区域冲孔排列若干左风道进风孔112,右风道板的进风孔设置方式与左侧板相同,在上风道板13’的前端区域冲孔排列若干上风道进风孔132,下风道板的进风孔设置方式与上侧板相同。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提高风道板外侧的接触散热面积,在风道板的外表面还设有若干冲槽,在左风道板11’和上风道板13’上分别设有与风道肋条对应的左风道冲槽113和上风道冲槽133,右风道板和下风道板的冲槽设置方式分别与左风道板和上风道板相同。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采用框架式箱体,箱体的侧板固定在一个方形框架的内侧,拼装成封闭的箱体内腔,然后将风道板分别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框架的外表面,组成一个具备表面散热系统的箱体整体。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左风道板11’和右风道板13’的周边分别设有用于螺钉安装的左风道板固定孔114和右风道板固定孔134,右风道板和下风道板的固定孔设置方式分别与左风道板和上风道板相同。本实施例采用的主动气流带走箱体侧壁热量,在箱体的后侧板16外平行设置一出风板16’,出风板16’分别与四个风道板侧边密封连接,出风板16’和后侧板16之间的封闭空间与四个箱体侧面的风道分别连通,在该空间内安装两组抽风风机6,抽风风机6的进风方向朝向箱体前端,与风道对接,抽风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出风板16’,在出风板16’上对应抽风风机的出风区域设置若干出风孔161。抽风风机6的电源可与箱体内的电气元件共用,在箱体启动时即控制抽风风机工作,实现抽风风机和箱体内电气系统一同启停。本实施例在运行过程中,箱体内部电气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辐射或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箱体侧板上,并通过肋条发散,同时,抽风风机带动肋条和风道板所围成的风道内的空气流动,通过流动的空气主动将侧板上聚集的热量带走排出,同时将外部的冷空气循环带入风道内对箱体侧板进行持续散热。能够应用在各类大功率电气设备箱体上,极大的提升了箱体的散热效率,并且保证箱体完全密封,避免潮湿气体、灰尘对设备电气元件的影响。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操作面板相邻的侧板外平行设有风道板,所述箱体操作面板平行的另一侧板外设置抽风风机,所述风道板与对应的侧板之间形成紧贴箱体外壁的风道,所述风道靠近箱体操作面板的一端与外部空气连通,另一端与抽风风机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操作面板相邻的侧板外平行设有风道板,所述箱体操作面板平行的另一侧板外设置抽风风机,所述风道板与对应的侧板之间形成紧贴箱体外壁的风道,所述风道靠近箱体操作面板的一端与外部空气连通,另一端与抽风风机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所述箱体为封闭的框架式箱体,其中箱体的侧板在框架内部拼装,所述风道板固定安装在框架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体表面散热系统,所述风道板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在框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体表面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欣钟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晟芯源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