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1343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头体积难以缩减导致移动终端厚度较大,用户体验低的问题。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透镜、导光部、第二透镜、成像部;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来自被摄物体的光通过所述第一透镜成为平行光;所述平行光通过所述导光部入射至所述第二透镜以形成汇聚光,所述汇聚光从所述第二透镜射出后在所述成像部成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信息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集成度也越来越高。更薄的机身方便人们携带,因此也就能够吸引到更多用户的关注。而限制手机厚度的第一因素就是摄像头的尺寸,但是由于摄像头厚度难以进一步缩减,移动终端的后摄像头位置还是存在一个凸起,用户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头体积难以缩减导致移动终端厚度较大,用户体验低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导光部、第二透镜、成像部;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来自被摄物体的光通过所述第一透镜成为平行光;所述平行光通过所述导光部入射至所述第二透镜以形成汇聚光,所述汇聚光从所述第二透镜射出后在所述成像部成像。可选的,所述导光部包括光纤或光波导。可选的,所述导光部的折射率和安放位置被配置成使在所述导光部中传输的光发生全反射。可选的,所述成像部包括驱动模块和成像模块;所述成像模块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上,在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下调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距离,以实现对焦。可选的,所述成像模块包括感光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感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三透镜。可选的,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为凸透镜。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一种摄像装置。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别制造所述第一透镜、所述导光部、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成像部;将所述第一透镜、所述导光部、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成像部分别设置在移动终端上,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透镜将来自被摄物体的光变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通过导光部入射至第二透镜以形成汇聚光,所述汇聚光从第二透镜射出后在成像部成像。由于第一透镜的光轴与第二透镜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而由导光部实现光路连接,第一透镜就可以与第二透镜及后续的光器件分离设置,从而减小了摄像装置沿光路方向的尺寸,有效减小了摄像装置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后。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应当可对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示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1、导光部2、第二透镜3、成像部4;第一透镜1的光轴与第二透镜2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来自被摄物体T的光通过第一透镜1成为平行光;所述平行光通过导光部2入射至第二透镜3以形成汇聚光,所述汇聚光从第二透镜3射出后在成像部4成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通过第一透镜1将来自被摄物体T的光变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通过导光部2入射至第二透镜3以形成汇聚光,所述汇聚光从第二透镜3射出后在成像部4成像。由于第一透镜1的光轴与第二透镜3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而由导光部2实现光路连接,第一透镜1就可以与第二透镜3及后续的光器件分离设置,从而减小了摄像装置沿光路方向的尺寸,有效减小了摄像装置的厚度,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可选的,导光部2可以为任何能够将第一透镜1出射的光传导至第二透镜3的装置,例如光纤或光波导等。由于第一透镜1的光轴与第二透镜3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导光部2需要将光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进行一定的平移,因此,导光部2的长度和安放位置都需要使其能够实现该平移。可选的,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3可以为凸透镜。进一步的,为了使光能够在导光部2中进行无损传输,优选的,导光部2的折射率和安放位置可以被配置成使在导光部2中传输的光发生全反射。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成像部4可包括驱动模块41和成像模块42;成像模块42设置于驱动模块41上,在驱动模块41的驱动下调整与第二透镜3的距离,以实现对焦。可选的,驱动模块41具体可以为音圈马达等。可选的,成像模块42可包括感光传感器421以及设置在感光传感器421与第二透镜3之间的第三透镜422。从第二透镜3出射的光经过第三透镜422后入射至感光传感器421,在感光传感器421上成像。当然,照射到感光传感器421上的光,其焦平面不一定正好被感光传感器421捕捉到,这就需要音圈马达进行自动调焦。根据自动调焦原理:当感光传感器接收到最原始的图像后,这些图像数据会被当作原始资料传送至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图像处理器)中,此时GPU便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图像中毗邻像素之间的密度差异。如果原始图像的对焦是不准确的,那么毗邻的像素密度将十分接近。GPU可以使用相应的算法对这些像素进行调整,通过将驱动模块41带动成像模块42运动,实现自动对焦。具体的,音圈马达主要包括线圈,磁铁组和弹片,线圈通过上下两个弹片固定在磁铁组内,当给线圈通电时,线圈会产生磁场,线圈磁场和磁铁组相互作用,线圈会产生位移,而锁在线圈里的便一起移动,当断电时,线圈在弹片弹力下返回,这样就实现了自动对焦功能。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摄像装置,因此也能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前文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相应的,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前述实施例中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S11,分别制造第一透镜、导光部、第二透镜和成像部;S12,将所述第一透镜、所述导光部、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成像部分别设置在移动终端上,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分别制造第一透镜、所述导光部、第二透镜和成像部,将所述第一透镜、所述导光部、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成像部分别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由于第一透镜的光轴与第二透镜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而由导光部实现光路连接,第一透镜就可以与第二透镜及后续的光器件分离设置,从而减小了摄像装置沿光路方向的尺寸,有效减小了摄像装置的厚度,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导光部、第二透镜、成像部;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来自被摄物体的光通过所述第一透镜成为平行光;所述平行光通过所述导光部入射至所述第二透镜以形成汇聚光,所述汇聚光从所述第二透镜射出后在所述成像部成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导光部、第二透镜、成像部;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彼此平行但不共线;来自被摄物体的光通过所述第一透镜成为平行光;所述平行光通过所述导光部入射至所述第二透镜以形成汇聚光,所述汇聚光从所述第二透镜射出后在所述成像部成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包括光纤或光波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的折射率和安放位置被配置成使在所述导光部中传输的光发生全反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部包括驱动模块和成像模块;所述成像模块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上,在所述驱动模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张志立朱先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