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和内抛光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1072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1:57
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和内抛光方法,属于机械抛光设备和抛光方法技术领域,包括大梁、移动小车、移动电机、移动横板、调节托板机构、轴向旋转机构和承载滚轮机构;所述大梁安装有水平前后设置的左梁齿条;所述移动电机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且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左梁齿条相啮合的移动齿轮;所述移动横板水平设置,右端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左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托板机构;所述轴向旋转机构,包括抛光电机、旋转内轴、套管、抛光轮;所述抛光电机固定安装于调节托板机构。本装置,实现复合管的自转、抛光轮的自传、抛光轮的轴向进给;上述三种运动复合在一起,实现了超长管体内壁自动抛光的工作。

Composite pipe polishing device and internal polishing method

Composite tube polishing device and polishing method, polishing apparatus and polishing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mechanical technical field, which comprises a crossbeam, mobile car, mobile motor, mobile diaphragm, regulating mechanism, supporting axial rotation mechanism and bearing roller mechanism; wherein the crossbeam is installed level set before and after the left beam rack; the motor is fixed on the mobile mobile car, the output and the mobile moto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mobile gear and a rack meshed left beam; the mobile plate is arranged horizontally, right end fixed to the moving car, fixed on the left end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support plate mechanism; the axial rot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polishing motor, rotating inner shaft, sleeve, polishing the polishing wheel; the motor is fixed and arranged on the adjusting plate mechanism. The device realizes the rotation of the composite pipe, the Autobiography of the polishing wheel and the axial feeding of the polishing wheel; the three movements are combined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polishing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per long pip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和内抛光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抛光设备和抛光方法
,具体涉及为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和内抛光方法。
技术介绍
镍基合金衬里和內覆式复合管内焊缝需要抛光,复合管的长度通常大于5m,直径大于1m。传统采用人工对复合管内抛光。工人钻入复合管内部,手持抛光机对内焊缝进行抛光。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抛光精度低,成套抛光设备成本高,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复合管内抛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复合管内抛光方法。本专利技术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包括大梁、移动小车、移动电机、移动横板、调节托板机构、轴向旋转机构和承载滚轮机构;所述大梁安装有水平前后设置的左梁齿条;所述移动电机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且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左梁齿条相啮合的移动齿轮;所述移动横板水平设置,右端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左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托板机构;所述轴向旋转机构,包括抛光电机、旋转内轴、套管、抛光轮;所述抛光电机固定安装于调节托板机构;所述套管套设于旋转内轴外部且与旋转内轴间隔设置;所述套管一端固定安装于抛光电机;所述旋转内轴一端与抛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抛光轮;所述承载滚轮机构安装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旋转内轴到主动轮的距离与旋转内轴到从动轮的距离相等。所述大梁为水平设置的长梁,包括上梁板、左梁板、下梁板、右梁板;所述左梁板和右梁板均竖立设置;所述上梁板和下梁板均水平设置;所述上梁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梁板顶端和右梁板顶端;所述下梁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梁板底端和右梁板底端;所述上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上梁导轨;所述下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上梁导轨相平行的下梁导轨;所述左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上梁导轨相平行的左梁齿条;所述右梁板固定设置于立柱顶端;所述立柱竖立设置。所述移动小车包括移动上板、移动左板和移动下板;所述移动上板固定安装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设于移动上板且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左梁齿条相啮合的移动齿轮;所述移动上板的右侧底部安装有上板卡扣;所述上板卡扣卡设于上梁导轨;所述移动左板上端固定连接于移动上板左侧,下端固定连接于移动下板的左侧;所述移动下板的右侧上部安装有下板卡扣;所述下板卡扣卡设于下梁导轨。所述调节托板机构,包括前调节导轨、后调节导轨、调节转盘、调节螺杆和调节底座;所述调节底座前端部卡设于前调节导轨,后端部卡设于后调节导轨,中部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竖立设置,顶端穿过移动横板后固定连接调节转盘;所述前调节导轨顶端和后调节导轨顶端均固定安装于移动横板。所述承载滚轮机构,包括承载底座、主动轮、主动轮架、从动轮、从动轮架、滚轮螺杆、滚轮电机;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分设于承载底座上方两侧;所述主动轮转动安装于主动轮架;所述从动轮转动安装于从动轮架;所述承载底座上设置有承载导轨;所述主动轮架和从动轮架均卡设于承载底座上的承载导轨;所述滚轮螺杆一端固定安装于滚轮电机的输出端,另一端螺纹连接主动轮架和从动轮架;所述主动轮架和从动轮架均设置有螺纹,且两者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复合管内抛光装置的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复合管的前后两端均放置于承载滚轮机构,滚轮电机动作,带动滚轮螺杆旋转,主动轮架和从动轮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调节复合管的两端的高度至复合管水平;步骤二,移动电机动作,带动移动齿轮旋转,使得移动齿轮在左梁齿条移动;移动小车沿着上梁导轨和下梁导轨前后移动,调整抛光轮的前后位置,使得抛光轮置于复合管内部;转动调节转盘,轴向旋转机构沿着前调节导轨和后调节导轨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抛光轮的上下位置,使得旋转内轴基本水平设置,抛光轮搁置于复合管内壁,抛光轮与复合管内壁的最下方接触;步骤三,抛光电机动作,通过旋转内轴带动抛光轮自转,对复合管的内壁进行抛光;主动轮旋转,位于主动轮上方的复合管同时旋转,实现复合管的自转;移动电机动作,带动抛光轮轴向前后移动,从而使得复合管内壁均匀被抛光。本装置,通过承载滚轮机构的设置,实现复合管的自转;通过轴向旋转机构的设置,实现抛光轮的自传;通过移动小车的设计,节省了人工进给抛光量,实现抛光轮的轴向进给;上述三种运动复合在一起,实现了超长管体内壁自动抛光的工作。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解决10米以上超长镍基合金衬里和內覆式复合管内抛光问题。本装置适用于镍基合金衬里和內覆式复合管内焊缝抛光工序,同样也可用于不锈钢管和碳钢管的内焊缝抛光使用,适用范围广,推广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轴向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调节托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立柱100、大梁200、上梁板201、上梁导轨202、下梁导轨203、左梁板204、左梁齿条205、下梁板206、右梁板207、移动小车300、移动上板301、上板卡扣302、移动左板303、移动下板304、下板卡扣305、移动电机400、移动齿轮401、移动横板500、调节托板机构600、前调节导轨601、后调节导轨602、调节转盘603、调节螺杆604、调节底座605、轴向旋转机构700、抛光电机701、旋转内轴702、套管703、抛光轮704、承载滚轮机构800、承载底座801、主动轮802、主动轮架803、从动轮804、从动轮架805、滚轮螺杆806、滚轮电机80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包括大梁200、移动小车300、移动电机400、移动横板500、调节托板机构600、轴向旋转机构700和承载滚轮机构800。所述大梁200为水平设置的长梁,包括上梁板201、左梁板204、下梁板206、右梁板207;所述左梁板204和右梁板207均竖立设置;所述上梁板201和下梁板206均水平设置;所述上梁板20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梁板204顶端和右梁板207顶端;所述下梁板206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梁板204底端和右梁板207底端。上梁板201、左梁板204、下梁板206、右梁板207围设呈一个口字型,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所述上梁板201的外表面设置有上梁导轨202;所述下梁板206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上梁导轨202相平行的下梁导轨203;所述左梁板204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上梁导轨202相平行的左梁齿条205;所述右梁板207固定设置于立柱100顶端;所述立柱100竖立设置。所述移动小车300包括移动上板301、移动左板303和移动下板304;所述移动上板301固定安装有移动电机400;所述移动电机400的输出端穿设于移动上板301且所述移动电机400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左梁齿条205相啮合的移动齿轮401;所述移动上板301的右侧底部安装有上板卡扣302;所述上板卡扣302卡设于上梁导轨202;所述移动左板303上端固定连接于移动上板301左侧,下端固定连接于移动下板304的左侧;所述移动下板304的右侧上部安装有下板卡扣305;所述下板卡扣305卡设于下梁导轨203。所述移动横板500水平设置,右端固定安装于移动左板303,左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托板机构600。所述调节托板机构600,包括前调节导轨601、后调节导轨602、调节转盘603、调节螺杆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和内抛光方法

【技术保护点】
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梁(200)、移动小车(300)、移动电机(400)、移动横板(500)、调节托板机构(600)、轴向旋转机构(700)和承载滚轮机构(800);所述大梁(200)安装有水平前后设置的左梁齿条(205);所述移动电机(400)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300),且所述移动电机(400)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左梁齿条(205)相啮合的移动齿轮(401);所述移动横板(500)水平设置,右端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300),左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托板机构(600);所述轴向旋转机构(700),包括抛光电机(701)、旋转内轴(702)、套管(703)、抛光轮(704);所述抛光电机(701)固定安装于调节托板机构(600);所述套管(703)套设于旋转内轴(702)外部且与旋转内轴(702)间隔设置;所述套管(703)一端固定安装于抛光电机(701);所述旋转内轴(702)一端与抛光电机(7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抛光轮(704);所述承载滚轮机构(800)安装有主动轮(802)和从动轮(804);所述旋转内轴(702)到主动轮(802)的距离与旋转内轴(702)到从动轮(804)的距离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梁(200)、移动小车(300)、移动电机(400)、移动横板(500)、调节托板机构(600)、轴向旋转机构(700)和承载滚轮机构(800);所述大梁(200)安装有水平前后设置的左梁齿条(205);所述移动电机(400)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300),且所述移动电机(400)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左梁齿条(205)相啮合的移动齿轮(401);所述移动横板(500)水平设置,右端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300),左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托板机构(600);所述轴向旋转机构(700),包括抛光电机(701)、旋转内轴(702)、套管(703)、抛光轮(704);所述抛光电机(701)固定安装于调节托板机构(600);所述套管(703)套设于旋转内轴(702)外部且与旋转内轴(702)间隔设置;所述套管(703)一端固定安装于抛光电机(701);所述旋转内轴(702)一端与抛光电机(7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抛光轮(704);所述承载滚轮机构(800)安装有主动轮(802)和从动轮(804);所述旋转内轴(702)到主动轮(802)的距离与旋转内轴(702)到从动轮(804)的距离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200)为水平设置的长梁,包括上梁板(201)、左梁板(204)、下梁板(206)、右梁板(207);所述左梁板(204)和右梁板(207)均竖立设置;所述上梁板(201)和下梁板(206)均水平设置;所述上梁板(20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梁板(204)顶端和右梁板(207)顶端;所述下梁板(206)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梁板(204)底端和右梁板(207)底端;所述上梁板(201)的外表面设置有上梁导轨(202);所述下梁板(206)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上梁导轨(202)相平行的下梁导轨(203);所述左梁板(204)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上梁导轨(202)相平行的左梁齿条(205);所述右梁板(207)固定设置于立柱(100)顶端;所述立柱(100)竖立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300)包括移动上板(301)、移动左板(303)和移动下板(304);所述移动上板(301)固定安装有移动电机(400);所述移动电机(400)的输出端穿设于移动上板(301)且所述移动电机(400)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左梁齿条(205)相啮合的移动齿轮(401);所述移动上板(301)的右侧底部安装有上板卡扣(302);所述上板卡扣(302)卡设于上梁导轨(202);所述移动左板(303)上端固定连接于移动上板(301)左侧,下端固定连接于移动下板(304)的左侧;所述移动下板(30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民孙伟周根杰徐小平向金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