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使用它的保护垫衬及保护用衣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05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以较小的面积集中地承受冲击时、也很好地保护腰部及大腿部等的保护部位,除此以外,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密地抵接在该保护部位上、并且能够实现抵接的保护部位的通气性、此外能够增减与保护部位的抵接面积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使用它的保护垫衬及保护用衣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用来保护腰部或大腿部等的保护部位不受来自外部施加的冲击损害的保护垫衬中使用,在吸收缓和上述来自外部施加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件(1)内,埋设有分散该冲击的冲击分散部件(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来保护腰部的腰骨及大腿部的大腿骨等的保护部位不受例如在跌倒等中来自外部所施加的冲击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使用它的保护垫衬及保护用衣物
技术介绍
这种保护垫衬(パツド)用冲击吸收体是用来保护腰部不受起因于跌倒、事故、运动及其他关联的事件带来的冲击的损伤的部件,特别是起因于不小心的跌倒的腰部的损伤容易在骨质疏松症的人及五十岁左右的人等中发生。为了防止上述的跌倒等带来的腰部的损伤,提出了由在特表2001-515548号公报中公开的结构构成的保护垫衬。该保护垫衬具有内面、外面及厚度,包括比较高密度的独立气泡的聚合物泡沫的第1层、和比较低密度的独立气泡的聚合物泡沫的第2层,并且是将至少一个弹性能量吸收用插入物插入到上述的层中而一起固定的结构的部件,通过该结构能够以较轻的量得到较高的耐冲击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155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以往的保护垫衬在对其外面整体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认为能够吸收该冲击,但在对其外面的一部分施加了冲击时,有-->不能充分地吸收该冲击的缺点。此外,虽然有与人体的差异等对应地想要改变抵接在腰部上的面积的要求,但为了满足该要求,必须准备尺寸不同的多个保护垫衬,是不经济的。进而,为了提高穿着感,优选为在抵接时变形为沿着腰部的曲面的形状,但是并非上述以往的保护垫衬能够充分应对的。所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以较小的面积集中地承受冲击时、也很好地保护腰部及大腿部等的保护部位,除此以外,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密地抵接在该保护部位上、并且能够实现所抵接的保护部位的通气性、此外能够增减与保护部位的抵接面积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使用它的保护垫衬及保护用衣物。专利技术效果技术方案1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在用来保护腰部或大腿部等的保护部位不受来自外部施加的冲击的保护垫衬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在吸收缓和上述来自外部施加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件内,埋设有分散该冲击的冲击分散部件。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即使在以较小的面积集中地承受冲击时也能够很好地保护腰部及大腿部等的保护部位。即,施加在较大的面积上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被冲击吸收部件吸收缓和,此外,集中地施加在较小的面积上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被冲击分散部件分散。由此,能够很好地保护腰部及大腿部等的保护部位。通过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得到的效果是在以下的技术方案2~17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也能够得到的共通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2~17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得到以下的各效果。技术方案2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在冲击吸收部件上形成有将其表背面连通的通气用孔。-->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在冲击吸收部件上形成有通气用孔,所以能够提高通气性。技术方案3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将冲击吸收部件做成在形成有与冲击分散部件的轮廓大致一致的收容孔的基材的两面上粘贴有回弹力相互不同的缓冲部件的三层构造。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更良好地吸收缓和施加在保护部位上的冲击。技术方案4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将冲击吸收部件做成在形成有与冲击分散部件的轮廓大致一致的收容孔的基材的两面上粘贴有回弹力相互不同的缓冲部件的三层构造,并且形成有将冲击吸收部件的表背面连通的通气用孔。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良好地吸收缓和施加在保护部位上的冲击,并且能够提高通气性。技术方案5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将两个缓冲部件中的、保护部位侧的缓冲部件通过具有通气性的高发泡低回弹聚氨酯泡沫等的塑料发泡体形成。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良好地吸收缓和施加在保护部位上的冲击,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通气性。技术方案6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将冲击吸收部件做成在形成有与冲击分散部件的轮廓大致一致的收容孔的基材的两面上粘贴有回弹力相互不同的缓冲部件的三层构造,并形成有将表背面连通的通气用孔;并且将两个缓冲部件中的、保护部位侧的缓冲部件通过具有通气性的高发泡低回弹聚氨酯泡沫等的塑料发泡体形成。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良好地吸收缓和施加在保护部位上的冲击,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通气性。-->技术方案7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冲击分散部件被如下形成,将卷绕形成为线圈形的两条金属线材相互位置错开地缠合,以形成它们重合的接触部分和不重合的间隙部分,并进行压接,以使整体成为扁平。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使冲击分散部件与冲击吸收部件一起柔性变形。由此,能够很好地保护腰部及大腿部等的保护部位。此外,能够使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紧密地抵接在上述的保护部位上。进而,由于降低了单位面积的重量,所以能够实现轻量化。因而,能够减轻穿着它时的身体的负担。技术方案8所述的保护垫衬的特征在于,将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容许相互的相对的倾斜而密集地排列。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紧密地抵接在保护部位上,并且仅通过改变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的数量,就能够容易地增减与保护部位的抵接面积。技术方案9所述的保护垫衬的特征在于,将技术方案7所述的多个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容许相互的相对的倾斜而密集地排列。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紧密地抵接在保护部位上,并且仅通过改变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的数量,就能够容易地增减与保护部位的抵接面积。技术方案10所述的保护垫衬的特征在于,将技术方案8所述的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形成为相互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多边形的板状体,并使它们的侧壁面彼此相对接近。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容易将这些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彼此密集地排列。-->技术方案11所述的保护垫衬的特征在于,将技术方案9所述的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形成为相互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多边形的板状体,并使它们的侧壁面彼此相对接近。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专利技术,容易将这些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彼此密集地排列。技术方案12所述的保护垫衬是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将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收容缝接在具有通气性的外装部件内。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使保护垫衬紧密地抵接在保护部位上,并且能够增减保护垫衬与保护部位的抵接面积。此外,由于收容缝接在具有通气性的外装部件内,所以能够减轻闷热。技术方案13所述的保护垫衬是在技术方案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将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收容缝接在具有通气性的外装部件内。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使保护垫衬紧密地抵接在保护部位上,并且能够增减保护垫衬与保护部位的抵接面积。此外,由于收容缝接在具有通气性的外装部件内,所以能够减轻闷热。技术方案14所述的保护用衣物的特征在于,将用来收容技术方案8所述的保护垫衬的垫衬收容袋配设在穿着时与保护部位相对的位置上。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专利技术,仅通过穿着使用保护用衣物就能够简单地使保护垫衬与保护部位相对,并且不需要另外准备用来安装使用该保护垫衬的安装用具等。技术方案15所述的保护用衣物的特征在于,将用来收容技术方案9~11所述的保护垫衬的垫衬收容袋配设在穿着时与保护部位相对的位置上。-->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专利技术,仅通过穿着保护用衣物就能够简单地使保护垫衬与保护部位相对,并且不需要另外准备用来安装使用该保护垫衬的安装用具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在用来保护腰部或大腿部等的保护部位不受来自外部施加的冲击的保护垫衬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在吸收缓和上述来自外部施加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件内,埋设有分散该冲击的冲击分散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0-3 008098/20051、一种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在用来保护腰部或大腿部等的保护部位不受来自外部施加的冲击的保护垫衬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在吸收缓和上述来自外部施加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件内,埋设有分散该冲击的冲击分散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冲击吸收部件上形成有将其表背面连通的通气用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将冲击吸收部件做成在形成有与冲击分散部件的轮廓大致一致的收容孔的基材的两面上粘贴有回弹力相互不同的缓冲部件的三层构造。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将冲击吸收部件做成在形成有与冲击分散部件的轮廓大致一致的收容孔的基材的两面上粘贴有回弹力相互不同的缓冲部件的三层构造,并且形成有将冲击吸收部件的表背面连通的通气用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将两个缓冲部件中的、保护部位侧的缓冲部件通过具有通气性的高发泡低回弹聚氨酯泡沫等的塑料发泡体形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将冲击吸收部件做成在形成有与冲击分散部件的轮廓大致一致的收容孔的基材的两面上粘贴有回弹力相互不同的缓冲部件的三层构造,并形成有将表背面连通的通气用孔;并且将两个缓冲部件中的、保护部位侧的缓冲部件通过具有通气性的高发泡低回弹聚氨酯泡沫等的塑料发泡体形成。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垫衬用冲击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冲击分散部件被如下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井启子寺田桃代冈田武志新仓晃
申请(专利权)人:灯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