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0514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0:30
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控制主油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与主油缸活塞杆头端紧固连接的提拉杆同时控制压料块下行并且将下方的钢筋条向下压入长方体形凹槽中,左右两侧的侧压油缸各自伸出活塞杆并控制左右两根侧压板对向行进,对向行进中的左右两根侧压板再将钢筋条的两活动端边向中间方向顶压,左右两侧的副压缸各自向下伸出活塞杆并控制左右两块下压板同时下移,下移过程中的左右两块下压板最后再将钢筋条的两活动端边下压形成45º角倾斜,最后主油缸收缩活塞杆并控制压料机构上移复位,多根压制成型的钢筋条从压料块上取出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加工数量多、加工效率高、箍筋规格更统一的特点。

A device for processing stirrups

A device used for processing of stirrups, the piston rod of the main cylinder control extends downward, the lif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oil cylinder piston rod end is fastened while controlling the pressing block and downward to the bottom of the bar down into a rectangular groov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respective side pressing oil cylinder piston rod extension and control the two side on board to move forward, to the plate moving in two side the bar two movable end edge to the middle direction of the top pressur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respective side pressure cylinder piston rod extends downward and control about two blocks under the plat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down, down about two blocks under the plate finally will bar the two end edges under pressure forming activities to 45 degree angle, finally the main oil cylinder piston rod and control contraction pressing mechanism to move a plurality of pressing the reset bar from the pressing block can be remove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strong practicability, high processing quantity,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uniform specifications of the stirru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材预置件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主体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箍筋,箍筋主要用于混凝土浇筑前的钢筋框架的固定,目前,对于箍筋的加工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加工速度慢、加工数量有限,而且箍筋的加工规格不统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申请人以闽南建工集团总部大厦为具体技术措施实施地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它具有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加工数量多、加工效率高、箍筋规格更统一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具体技术措施: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它是由长方体形承料座、侧压油缸、侧压板、立柱、平撑板、主油缸、压料机构、副油缸、下压板组成,其特征在于,长方体形承料座平放于地面上,长方体形承料座呈前后水平走向,长方体形承料座的顶面中部下凹形成一道长方体形凹槽,该长方体形凹槽呈前后水平走向,该长方体形凹槽的左右两槽壁的上端各自设置有一道嵌板凹槽,左右两道嵌板凹槽均呈前后水平走向,长方体形承料座的顶面设置有10~20道用于放置钢筋条的料槽,这10~20道料槽前后平行并且等距排列,10~20道料槽均呈左右水平走向,每道料槽对应放置一根钢筋条;每道嵌板凹槽能嵌入一根侧压板,从长方体形承料座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各自设置有4~8个横向穿杆孔,横向穿杆孔与嵌板凹槽相连通,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数量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之间对称设置;长方体形凹槽、嵌板凹槽、料槽、横向穿杆孔均在铸造长方体形承料座时一体铸造而成;长方体形承料座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还各自焊接有4~8个横向缸座板,横向缸座板的数量与横向穿杆孔的数量相同,位于左侧的横向缸座板数量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缸座板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横向缸座板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缸座板之间对称设置,每个横向缸座板的顶部均横放有一个侧压油缸并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侧压油缸的数量与横向缸座板的数量相同;位于左侧的侧压油缸的活塞杆朝右并且向右贯穿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后与位于左侧的侧压板的背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右侧的侧压油缸的活寒杆朝左并且向左贯穿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后与位于右侧的侧压板的背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左侧的侧压油缸通过活塞杆的伸出能控制位于左侧的侧压板向右作水平移动,位于右侧的侧压油缸通过活塞杆的伸出能控制位于右侧的侧压板向左作水平移动,位于左侧的侧压板与位于右侧的侧压板之间能对向顶近;长方体形承料座顶面的左侧和右侧通过焊接各自立置有3~6根立柱,位于左侧的立柱数量与位于右侧的立柱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立柱与位于右侧的立柱之间对称设置;平撑板通过焊接平置于立柱的顶面之上,平撑板通过左右两侧立柱的支撑悬置于长方体形承料座的正上方;平撑板的顶面之上通过立板紧固有2~4个主油缸,主油缸之间前后排列,每个主油缸的活塞杆朝下并且向下贯穿平撑板后与压料机构紧固连接,每个主油缸的左右两侧各自紧固有一个副油缸,每个副油缸的活塞杆均朝下,位于左侧的副油缸的活塞杆向下贯穿平撑板后与位于左侧的下压板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右侧的副油缸的活塞杆向下贯穿平撑板后与位于右侧的下压板通过焊接实现紧固,左右两块下压板之间相互平行,左右两块下压板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副油缸通过活塞杆的向下伸出能控制下压板向下移动;其中,压料机构包括上锤板、下锤板、衔接板、提拉杆,上锤板、下锤板、衔接板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上锤板顶面下凹形成V形槽,V形槽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V形槽的槽面倾斜角度为45º,V形槽的中部通过焊接紧固立置有2~4根提拉杆,提拉杆之间前后排列,提拉杆的数量与主油缸的数量相同,每根提拉杆的顶端能与上方对应的主油缸的活塞杆头端紧固焊接;上锤板的底面设置有左右两道燕尾型嵌槽一,每道燕尾型嵌槽一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上锤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一道半圆形凹槽一,每道半圆形凹槽一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下锤板的顶面设置有左右两道燕尾型嵌槽二,每道燕尾型嵌槽二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燕尾型嵌槽二与燕尾型嵌槽一对称设置,衔接板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衔接板的纵切面呈沙漏型结构,衔接板的上半部能嵌入燕尾型嵌槽一中,衔接板的下半部能嵌入燕尾型嵌槽二中,下锤板与下锤板通过衔接板实现连接并且组合形成一个长方体型结构的压料块;下锤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一道半圆形凹槽二,下锤板的底面设置有两道半圆形凹槽三,半圆形凹槽二、半圆形凹槽三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V形槽、燕尾型嵌槽一、半圆形凹槽一均在铸造上锤板时一体铸造而成,燕尾型嵌槽二、半圆形凹槽二、半圆形凹槽三均在铸造下锤板时一体铸造而成,半圆形凹槽一、半圆形凹槽二、半圆形凹槽三的设置能达到更便于将压成型的箍筯取出的目的。所述的主油缸、副油缸、侧压油缸均通过油管连通至液压油箱。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将钢筋条横放入料槽中,此时压料块位于钢筋条的上方,然后控制主油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此时,与主油缸活塞杆头端紧固连接的提拉杆同时控制压料块下行并且将下方的钢筋条向下压入长方体形凹槽中,此时的钢筋条被折弯形成具有两个直角的U形结构,然后,左右两侧的侧压油缸各自伸出活塞杆并控制左右两根侧压板对向行进,对向行进中的左右两根侧压板再将钢筋条的两活动端边向中间方向顶压,此时的钢筋条被折弯形成口字形结构,接着,左右两侧的侧压油缸各自收缩活塞杆并控制左右两根侧压板反向回缩复位,然后左右两侧的副压缸各自向下伸出活塞杆并控制左右两块下压板同时下移,下移过程中的左右两块下压板最后再将钢筋条的两活动端边下压形成45º角倾斜,此时的钢筋条最终压制成型,钢筋条的两活动端边的折弯角度总共为135º,然后,左右两侧的副压缸各自收缩活塞杆并控制左右两块下压板同时上移复位,最后主油缸收缩活塞杆并控制压料机构上移复位,多根压制成型的钢筋条从压料块上取出即可。如果压制成型的钢筋条紧紧卡在压料块上不好取出,只需先将压料块上的衔接板抽出,这样上锤板和下锤板就可以灵活分开了,钢筋条就更容易取下来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加工数量多、加工效率高、箍筋规格更统一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处于第一加工状态时的组合连接结构侧透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处于第二加工状态时的组合连接结构侧透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处于第三加工状态时的组合连接结构侧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处于第四加工状态时的组合连接结构侧透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长方体形承料座与侧压油缸组合连接结构俯视透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平撑板、主油缸、副油缸、下压板组合连接结构俯视透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锤板与提拉杆组合连接结构俯视图。图中:A-钢筋条、1-长方体形承料座、11-长方体形凹槽、12-嵌板凹槽、13-料槽、2-横向缸座板、3-侧压油缸、31-侧压板、4-立柱、5-平撑板、6-立板、7-副油缸、71-下压板、8-主油缸、91-上锤板、911-半圆形凹槽一、92-下锤板、921-半圆形凹槽三、93-衔接板、94-提拉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申请人以闽南建工集团总部大厦为具体实施地点,以同时加工十二根箍筯为例,提供如下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它是由长方体形承料座(1)、侧压油缸(3)、侧压板(31)、立柱(4)、平撑板(5)、主油缸(8)、压料机构、副油缸(7)、下压板(71)组成,其特征在于,长方体形承料座(1)平放于地面上,长方体形承料座(1)呈前后水平走向,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顶面中部下凹形成一道长方体形凹槽(11),该长方体形凹槽(11)呈前后水平走向,该长方体形凹槽(11)的左右两槽壁的上端各自设置有一道嵌板凹槽(12),左右两道嵌板凹槽(12)均呈前后水平走向,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顶面设置有10~20道用于放置钢筋条(A)的料槽(13),这10~20道料槽(13)前后平行并且等距排列,10~20道料槽(13)均呈左右水平走向,每道料槽(13)对应放置一根钢筋条(A);每道嵌板凹槽(12)能嵌入一根侧压板(31),从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各自设置有4~8个横向穿杆孔, 横向穿杆孔与嵌板凹槽(12)相连通,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数量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之间对称设置;长方体形凹槽(11)、嵌板凹槽(12)、料槽(13)、横向穿杆孔均在铸造长方体形承料座(1)时一体铸造而成;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还各自焊接有4~8个横向缸座板(2),横向缸座板(2)的数量与横向穿杆孔的数量相同,位于左侧的横向缸座板(2)数量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缸座板(2)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横向缸座板(2)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缸座板(2)之间对称设置,每个横向缸座板(2)的顶部均横放有一个侧压油缸(3)并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侧压油缸(3)的数量与横向缸座板(2)的数量相同;位于左侧的侧压油缸(3)的活塞杆朝右并且向右贯穿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后与位于左侧的侧压板(31)的背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右侧的侧压油缸(3)的活寒杆朝左并且向左贯穿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后与位于右侧的侧压板(31)的背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左侧的侧压油缸(3)通过活塞杆的伸出能控制位于左侧的侧压板(31)向右作水平移动,位于右侧的侧压油缸(3)通过活塞杆的伸出能控制位于右侧的侧压板(31)向左作水平移动,位于左侧的侧压板(31)与位于右侧的侧压板(31)之间能对向顶近;长方体形承料座(1)顶面的左侧和右侧通过焊接各自立置有3~6根立柱(4),位于左侧的立柱(4)数量与位于右侧的立柱(4)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立柱(4)与位于右侧的立柱(4)之间对称设置;平撑板(5)通过焊接平置于立柱(4)的顶面之上,平撑板(5)通过左右两侧立柱(4)的支撑悬置于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正上方;平撑板(5)的顶面之上通过立板(6)紧固有2~4个主油缸(8),主油缸(8)之间前后排列,每个主油缸(8)的活塞杆朝下并且向下贯穿平撑板(5)后与压料机构紧固连接,每个主油缸(8)的左右两侧各自紧固有一个副油缸(7),每个副油缸(7)的活塞杆均朝下,位于左侧的副油缸(7)的活塞杆向下贯穿平撑板(5)后与位于左侧的下压板(71)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右侧的副油缸(7)的活塞杆向下贯穿平撑板(5)后与位于右侧的下压板(71)通过焊接实现紧固,左右两块下压板(71)之间相互平行,左右两块下压板(71)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副油缸(7)通过活塞杆的向下伸出能控制下压板(71)向下移动;其中,压料机构包括上锤板(91)、下锤板(92)、衔接板(93)、提拉杆(94),上锤板(91)、下锤板(92)、衔接板(93)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上锤板(91)顶面下凹形成V形槽,V形槽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V形槽的槽面倾斜角度为45º,V形槽的中部通过焊接紧固立置有2~4根提拉杆(94),提拉杆(94)之间前后排列,提拉杆(94)的数量与主油缸(8)的数量相同,每根提拉杆(94)的顶端能与上方对应的主油缸(8)的活塞杆头端紧固焊接;上锤板(91)的底面设置有左右两道燕尾型嵌槽一,每道燕尾型嵌槽一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上锤板(9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一道半圆形凹槽一(911),每道半圆形凹槽一(911)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下锤板(92)的顶面设置有左右两道燕尾型嵌槽二,每道燕尾型嵌槽二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燕尾型嵌槽二与燕尾型嵌槽一对称设置,衔接板(93)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衔接板(93)的纵切面呈沙漏型结构,衔接板(93)的上半部能嵌入燕尾型嵌槽一中,衔接板(93)的下半部能嵌入燕尾型嵌槽二中,下锤板(92)与下锤板(92)通过衔接板(93)实现连接并且组合形成一个长方体型结构的压料块;下锤板(9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一道半圆形凹槽二,下锤板(92)的底面设置有两道半圆形凹槽三(921),半圆形凹槽二、半圆形凹槽三(921)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箍筋的装置,它是由长方体形承料座(1)、侧压油缸(3)、侧压板(31)、立柱(4)、平撑板(5)、主油缸(8)、压料机构、副油缸(7)、下压板(71)组成,其特征在于,长方体形承料座(1)平放于地面上,长方体形承料座(1)呈前后水平走向,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顶面中部下凹形成一道长方体形凹槽(11),该长方体形凹槽(11)呈前后水平走向,该长方体形凹槽(11)的左右两槽壁的上端各自设置有一道嵌板凹槽(12),左右两道嵌板凹槽(12)均呈前后水平走向,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顶面设置有10~20道用于放置钢筋条(A)的料槽(13),这10~20道料槽(13)前后平行并且等距排列,10~20道料槽(13)均呈左右水平走向,每道料槽(13)对应放置一根钢筋条(A);每道嵌板凹槽(12)能嵌入一根侧压板(31),从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各自设置有4~8个横向穿杆孔,横向穿杆孔与嵌板凹槽(12)相连通,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数量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之间对称设置;长方体形凹槽(11)、嵌板凹槽(12)、料槽(13)、横向穿杆孔均在铸造长方体形承料座(1)时一体铸造而成;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左侧壁上端和右侧壁上端还各自焊接有4~8个横向缸座板(2),横向缸座板(2)的数量与横向穿杆孔的数量相同,位于左侧的横向缸座板(2)数量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缸座板(2)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横向缸座板(2)与位于右侧的横向缸座板(2)之间对称设置,每个横向缸座板(2)的顶部均横放有一个侧压油缸(3)并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侧压油缸(3)的数量与横向缸座板(2)的数量相同;位于左侧的侧压油缸(3)的活塞杆朝右并且向右贯穿位于左侧的横向穿杆孔后与位于左侧的侧压板(31)的背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右侧的侧压油缸(3)的活寒杆朝左并且向左贯穿位于右侧的横向穿杆孔后与位于右侧的侧压板(31)的背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左侧的侧压油缸(3)通过活塞杆的伸出能控制位于左侧的侧压板(31)向右作水平移动,位于右侧的侧压油缸(3)通过活塞杆的伸出能控制位于右侧的侧压板(31)向左作水平移动,位于左侧的侧压板(31)与位于右侧的侧压板(31)之间能对向顶近;长方体形承料座(1)顶面的左侧和右侧通过焊接各自立置有3~6根立柱(4),位于左侧的立柱(4)数量与位于右侧的立柱(4)的数量相等,位于左侧的立柱(4)与位于右侧的立柱(4)之间对称设置;平撑板(5)通过焊接平置于立柱(4)的顶面之上,平撑板(5)通过左右两侧立柱(4)的支撑悬置于长方体形承料座(1)的正上方;平撑板(5)的顶面之上通过立板(6)紧固有2~4个主油缸(8),主油缸(8)之间前后排列,每个主油缸(8)的活塞杆朝下并且向下贯穿平撑板(5)后与压料机构紧固连接,每个主油缸(8)的左右两侧各自紧固有一个副油缸(7),每个副油缸(7)的活塞杆均朝下,位于左侧的副油缸(7)的活塞杆向下贯穿平撑板(5)后与位于左侧的下压板(71)通过焊接实现紧固,位于右侧的副油缸(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