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涉及一种卸船设备上的料斗提升装置。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包括:顶部结构、司机室、旋转机构、提升机构、筒罩结构、支撑结构及继电滑环;司机室通过支撑梁装于顶部结构的前部;旋转机构装于顶部结构的上部;筒罩结构装于旋转机构的上部;提升机构装于筒罩结构上,通过轴与驱动装置和提升料斗结构相连接;支撑结构与顶部结构和筒罩结构相连接;继电滑环装于支撑结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紧凑、加工方便、安装简便、实用性强、密封性好、防尘环保等特点,故属于一种集经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新型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
本技术所述的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涉及一种卸船设备上的料斗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经济高速的发展,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和环境保护法规,设备生产厂家和用户越来越认识到高效、节能、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在港口装卸机械中,世界上大宗散货(如铁矿石、煤炭等)的主要卸船设备为抓斗卸船机,目前最大的单机卸船额定能力已接近抓斗卸船机经济运行的极限。同时抓斗卸船机在取料及抛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飞扬及洒料,卸船效率较低,能耗较大。故用于散货装卸作业的专用机械由间隙作业的起重机械向专业化连续式装卸的卸船机发展,而连续式卸船机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大发展。连续式卸船机的物料输送全在密封箱体内,机内的卸载点采取消尘措施,可减少作业中粉尘飞扬对环境的污染。另外,由于是连续作业,因而具有震动和噪音小、效率高、能耗比较低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上部提升装置是连续卸船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承担着整个提升机的重量及物料的转载与输送,目前,连续卸船机的上部提升装置结构复杂,布置繁冗,所有驱动机构均为内置型式。因传动磨损引起的零件更换比较频繁维修空间不足,以致维修时间过长对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在物料的转载与输送过程中极易出现洒料。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连续卸船机中的物料提升及转载装置,在箱型结构内完成物料的抛出与接收,并经由盘式给料装置进行输送,由此实现物料的连续输送,并克服了物料在转载输送过程中的洒落及粉尘飞扬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后期维护成本高的难题,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诉问题的上部提升装置,保证连续卸船机转运实现稳定安全的运行。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包括:顶部结构、司机室、旋转机构、提升机构、筒罩结构、支撑结构及继电滑环;司机室通过支撑梁装于顶部结构的前部;旋转机构装于顶部结构的上部;筒罩结构装于旋转机构的上部;提升机构装于筒罩结构上,通过轴与驱动装置和提升料斗结构相连接;支撑结构与顶部结构和筒罩结构相连接;继电滑环装于支撑结构上部。本技术所述的顶部结构为类似“L”型结构形式,由钢板焊接而成,在“L”型结构上表面,组焊一个环形结构,并在环形结构上设置一定数量的螺栓孔,用于安装旋转结构;承载整个提升系统的重量,同时,顶部结构相对于提升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本技术所述的司机室为吊挂式安装形式,通过卡槽及螺栓将司机室安装在支撑梁上,支撑梁与顶部结构用螺栓把合在一起;司机是用于工作人员操作整个取料提升及整机工作系统,安装位置位于顶部机构的前部,属于前置吊挂式形式,视野开阔,工作舒适。本技术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BE回转驱动单元、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盘式给料装置、盘式给料驱动装置;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用于实现取料提升系统的整体承载及360°的全回转,其内圈下部通过螺栓与顶部结构的环形结构相连接;BE回转驱动单元固定安装在顶部结构上,BE回转驱动单元输出端的齿轮与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的外齿啮合传动,驱动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旋转。盘式给料装置为一“U”型结构通过底部的5个支撑轮及4个侧向轮制成,支撑轮及侧向轮安装在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上。盘式给料装置通过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装于顶部结构上;盘式给料驱动装置安装于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上,驱动整个盘式给料装置的旋转;本结构主要用于提升物料抛出的接收机物料的转载输送,经由出料口将物料输送至臂架皮带机上。本技术所述的筒罩结构包括:上部筒体D、上部筒体E及上部筒体罩;上部筒体E的下部与上部筒体D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上部筒体罩下部与上部筒体E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上部筒体D的底部与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外圈通过螺栓连接,通过BE回转驱动单元的动力驱动,可实现整个提升系统的360°全回转。本技术所述的提升机构包括:提升链轮装置与张紧链轮装置;提升链轮装置包括轮齿与轮毂组成,轮齿通过螺栓把合在轮毂上,轮毂通过轴与驱动装置和提升料斗结构相连接;如此实现链轮的旋转,完成物料的提升。张紧链轮装置为一整体轮毂,不带轮齿,通过轴装于筒罩结构上;主要用于链条的改向,以此增大提升链轮的包角,增大提升链轮的承载能力。本技术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回转立柱、继电滑环安装支架;回转立柱的底端与上部筒体罩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继电滑环安装支架为一倒立“L”型结构梁,两端部分别与顶部结构和回转立柱相连接,与回转立柱共同支撑继电滑环。本技术所述的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为环状箱形梁结构,一侧与顶部结构焊接在一起,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上设置有两个盘式给料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孔。本结构主要用于支撑整个盘式给料装置及盘式给料装置内物料的重量。本技术所述的上部筒体D为一筒体结构,筒体结构是由下部的环形箱型梁和上部的环形筒体焊接在一起的整体。本机构主要用于连接上下筒体结构,传递回转作用力的功能。本技术所述的上部筒体E为箱型结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过渡连接板,下端过渡连接板与上部筒体D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上部筒体E上安装有提升链轮装置和张紧链轮装置。本结构主用用于提升链轮装置和张紧链轮装置的安装,以此保证整个提升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本技术所述的上部筒体罩为箱型结构,上端封闭,下端设置有过渡连接板;下端的过渡连接板通过螺栓与上部筒体E上端的过渡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本结构主要用于提升系统的防尘,防止物料抛落过程中的粉尘飞扬。本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1、本技术整个上部提升装置为密封状态,在整个物料输送过程中无粉尘飞扬及洒料现象,起到很好的环保效果。2、本技术所用筒体及各部件均单独制造,加工方便。3、本技术整体装置均由螺栓连接,安装方便。4、本技术传动系统均为外置式齿轮传动,传动型式简单。5、本技术结构紧凑简单,容易制造,实用性强。6、本技术较之内置式传动型式,本结构维护量小,操作简单。本技术具有结构新颖、紧凑、加工方便、安装简便、实用性强、密封性好、防尘环保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本技术共有12幅附图,其中: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顶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的俯视图;附图4为司机室与顶部结构的安装示意图;附图5为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和BE回转驱动单元与顶部结构的安装示意图;附图6为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与顶部结构的安装示意图;附图7为附图6的俯视图;附图8为盘式给料装置和盘式给料驱动装置与顶部结构的安装示意图;附图9为上部筒体D与顶部结构的安装示意图;附图10为上部筒体D、E和提升机构与顶部结构的安装示意图;附图11为筒罩结构和提升机构与顶部结构的安装示意图;附图12为筒罩结构、提升机构、支撑结构和继电滑环与顶部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在图中:1、顶部结构1a、环形结构2、司机室2a、支撑梁2b、卡槽3、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4、B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包括:顶部结构(1)、司机室(2)、旋转机构、提升机构、筒罩结构、支撑结构及继电滑环(a);司机室(2)通过支撑梁(2a)装于顶部结构(1)的前部;旋转机构装于顶部结构(1)的上部;筒罩结构装于旋转机构的上部;提升机构装于筒罩结构上,通过轴与驱动装置和提升料斗结构相连接;支撑结构与顶部结构(1)和筒罩结构相连接;继电滑环(a)装于支撑结构上部;所述的顶部结构为类似“L”型结构形式,由钢板焊接而成,在“L”型结构上表面,组焊一个环形结构(1a),并在环形结构(1a)上设置一定数量的螺栓孔,用原装旋转结构;所述的司机室(2)为吊挂式安装形式,通过卡槽(2b)及螺栓将司机室(2)安装在支撑梁(2a)上,支撑梁(2a)与顶部结构(1)用螺栓把合在一起;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BE回转驱动单元(4)、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5)、盘式给料装置(6)、盘式给料驱动装置(7);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内圈下部通过螺栓与顶部结构(1)的环形结构(1a)相连接;BE回转驱动单元(4)固定安装在顶部结构(1)上,BE回转驱动单元(4)输出端的齿轮与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的外齿啮合传动,驱动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的外圈旋转;盘式给料装置(6)通过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5)装于顶部结构(1)上;盘式给料驱动装置(7)安装于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5)上,驱动整个盘式给料装置的旋转;所述的筒罩结构包括:上部筒体D(8)、上部筒体E(9)及上部筒体罩(10);上部筒体E(9)的下部与上部筒体D(8)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上部筒体罩(10)下部与上部筒体E(9)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上部筒体D(8)的底部与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外圈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提升机构包括:提升链轮装置(11)与张紧链轮装置(12);提升链轮装置(11)包括轮齿(11a)与轮毂(11b)组成,轮齿(11a)通过螺栓把合在轮毂(11b)上,轮毂(11b)通过轴与驱动装置和提升料斗结构相连接;张紧链轮装置(12)为一整体轮毂,不带轮齿,通过轴装于筒罩结构上;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回转立柱(13)、继电滑环安装支架(14);回转立柱(13)的底端与上部筒体罩(10)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继电滑环安装支架(14)为一倒立“L”型结构梁,两端部分别与顶部结构(1)和回转立柱(13)相连接,与回转立柱(13)共同支撑继电滑环(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卸船机上部提升装置包括:顶部结构(1)、司机室(2)、旋转机构、提升机构、筒罩结构、支撑结构及继电滑环(a);司机室(2)通过支撑梁(2a)装于顶部结构(1)的前部;旋转机构装于顶部结构(1)的上部;筒罩结构装于旋转机构的上部;提升机构装于筒罩结构上,通过轴与驱动装置和提升料斗结构相连接;支撑结构与顶部结构(1)和筒罩结构相连接;继电滑环(a)装于支撑结构上部;所述的顶部结构为类似“L”型结构形式,由钢板焊接而成,在“L”型结构上表面,组焊一个环形结构(1a),并在环形结构(1a)上设置一定数量的螺栓孔,用原装旋转结构;所述的司机室(2)为吊挂式安装形式,通过卡槽(2b)及螺栓将司机室(2)安装在支撑梁(2a)上,支撑梁(2a)与顶部结构(1)用螺栓把合在一起;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BE回转驱动单元(4)、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5)、盘式给料装置(6)、盘式给料驱动装置(7);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内圈下部通过螺栓与顶部结构(1)的环形结构(1a)相连接;BE回转驱动单元(4)固定安装在顶部结构(1)上,BE回转驱动单元(4)输出端的齿轮与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的外齿啮合传动,驱动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的外圈旋转;盘式给料装置(6)通过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5)装于顶部结构(1)上;盘式给料驱动装置(7)安装于盘式给料装置支撑梁(5)上,驱动整个盘式给料装置的旋转;所述的筒罩结构包括:上部筒体D(8)、上部筒体E(9)及上部筒体罩(10);上部筒体E(9)的下部与上部筒体D(8)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上部筒体罩(10)下部与上部筒体E(9)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上部筒体D(8)的底部与BE回转外齿式三排圆柱滚子轴承(3)外圈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生,车路,郭胜伟,卢守源,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