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延年专利>正文

一种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7568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一、育秧:配制营养土、培育秧苗;二、移栽:选取秧苗、移栽秧苗;三、田间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还包括化学控制和病虫草害防治。针对机插稻生育期向后推迟的属性,选用易长成壮杆大穗的早熟水稻品种来培育秧苗,进行早插、早管,靠提升秧苗的素质和群体质量来获取壮杆大穗,从而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

High yield cultivation method of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method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planting a machine includes: first, seedl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soil nutrition preparation; two, the transplanting of seedlings, transplanting seedling selection; three, field management,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water management, including chemical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pest.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of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growing period delayed, easy to use a strong pole big spike of early maturing rice varieties to seedling cultivation, early and early inserted tube, by raising seedling quality and population quality to obtain strong rod big ear, so as to realize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栽培技术,特别是一种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机插稻已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它解决了手工栽秧劳动强度大、栽秧进度慢等水稻生产上的社会问题,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秧苗素质不高、施肥不科学、群体质量不合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机插稻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秧苗素质从而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育秧:(1)配制营养土:方法一:秧田选用菜园土、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作为床土;在稻种播撒前1~2个月进行培肥,每亩床土施土杂肥1950~2050kg、过磷酸钙30~40kg和硫酸钾型复合肥15~20kg,于适耕期连续旋耕2~3次,再进行碎土、过筛,于晴天进行堆闷,覆膜;方法二:将营养土栽培基质与细土按照1:1.5~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混合土按照每公斤混合土添加过磷酸钙2.5~3.5g、硫酸钾1.5~1.8g和硫酸铵2.0~2.2g进行拌匀;(2)培育秧苗:选择方法一或方法二配制的营养土,对营养土进行过筛,并在营养土中添加硫磺粉使pH降低至4.0~7.0;将营养土铺撒于秧盘内,厚度为1.8~2.0cm;选取早熟的水稻品种并将其稻种按照0.65~0.75kg/m2的密度均匀播撒到秧盘内,再在稻种上铺撒一层营养土将稻种盖没;接着将秧盘整齐摆放到秧田中;沿秧沟向秧田灌水,待土壤与秧盘充分吸足水分后停止灌水,沿秧盘四周整理好盘边,使秧盘与土壤充分融合,不留缝隙,最后使用薄膜或无纺布覆盖在秧盘上进行增温保墒;出苗后到一叶一心期,秧苗叶面不卷不灌水,遇秧苗叶色变黄要及时追肥;待秧苗生长到2叶期后对秧苗进行湿润灌溉;在秧苗移栽前3~5天连续断水练苗;二、移栽:(1)选取秧苗:在培育出的秧苗中选取株高范围为12~17cm、根部长度达到2cm且秧龄为3~4叶的优质壮秧;(2)移栽秧苗:在秧苗移栽期,将秧苗按照每穴4~5株、每亩1.9万穴的密度通过机插稀播入稻田中,机插深度为1.5~2.0cm,实现将秧苗稳、直移栽入稻田且栽后不下沉;三、田间管理:(1)施肥管理:在秧苗移栽前和移栽初期给每亩稻田施49~51kg基肥,所述基肥中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4.4~19.0%、5.0~8.0%、4.0~6.0%;在分蘖期给每亩稻田施24~26kg分蘖肥,所述分蘖肥中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0.0~16.1%、3.0~3.6%、6.0~12.0%;在幼穗分化初期给每亩稻田施24~26kg穗肥,所述穗肥中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0.0~20.2%、8.4%、6.7~11.2%;在孕穗前期给每亩稻田施19~21kg孕穗肥,所述孕穗肥中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0.8~13.5%、9.5~13.5%、3.5~6.0%;在抽穗后给每亩稻田施9.5~10.5kg粒肥,所述粒肥中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5.2~6.3%、5.1~6.5%;(2)水分管理:在分蘖期保持田面上有2~3cm浅水层;在孕穗期保持田面上有2~3cm浅水层,孕穗期搁田后及时灌水;抽穗后湿润灌溉,保持田面不回软,到收割前保持田面硬实不烂;水稻生长前期遇33℃以上高温时要排水,直至田面无水层;扬花至灌浆阶段,遇18℃以下低温时要灌水护苗;施肥时保持土壤湿润。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中,所述的硫酸钾型复合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总含量为40~5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中,在培育秧苗步骤中,每公斤营养土中添加硫磺粉的量为0.5~2g。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中,在稻种播撒前要进行浸种处理:采用质量浓度为25%的咪鲜胺溶液1.9~2.1ml、质量浓度为10%的浸种灵溶液1.9~2.1ml和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0%的吡虫啉9.7~10.3g,兑水5kg搅拌均匀,按上述配比配制浸种液,投入稻种,浸种2~2.5天,浸后不淘洗。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化学控制:在育秧期对处于2~3.5叶期的秧苗使用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的多效唑的5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草害防治:秧苗移栽前,在每亩稻田的水层中施撒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5%的苄嘧·丙草胺95~105g,保持水层2~4天,进行封闭除草;秧苗移栽活棵后,在每亩稻田的水层中施撒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的苄嘧·苯噻酰78~82g,保持水层3~5天,进行再次封闭除草。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病虫害防治:在病虫敏感期和水稻关键生育期,采用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0%的稻瘟酰胺76~84g或质量百分比含量为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9~21g,与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的苯甲丙环唑19~21ml混合,兑水40kg搅拌均匀,按照上述配比配制喷雾剂给稻田喷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的技术效果:1、通过对秧田床土进行培肥配制成营养土,并在营养土中添加硫磺粉将pH控制在4.0~7.0范围内,利用所得营养土培育秧苗能够保证秧苗生长初期营养需求,利于培育出优质壮秧;而通过选取早熟的水稻品种进行育秧,能够弥补机插稻生育期推迟的缺陷;2、通过将选取好的优质壮秧稀播入稻田中,并在秧苗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科学施肥管理,靠提升秧苗的群体质量来获取壮杆大穗,从而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3、通过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对稻田进行灵活的水分管理,满足不同时期秧苗的水分需要,利于水稻生长;4、通过使用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来实现化学控制,能够有效控制秧苗的株高,防止秧苗串长,从而使封行时间推迟,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温光资源充足,同时能够增强秧苗的分蘖能力,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利于秧苗长成壮杆大穗,从而实现水稻增产。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秧苗素质、获取壮杆大穗,从而实现水稻增产增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一种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育秧:(1)配制营养土:方法一:秧田选用菜园土、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作为床土;在稻种播撒前1~2个月进行培肥,每亩床土施土杂肥1950~2050kg、过磷酸钙30~40kg和硫酸钾型复合肥15~20kg,于适耕期连续旋耕2~3次,再进行碎土、过筛,于晴天进行堆闷,覆膜;所述的硫酸钾型复合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总含量为40~50%;方法二:将营养土栽培基质与细土按照1:1.5~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育秧:(1)配制营养土:方法一:秧田选用菜园土、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作为床土;在稻种播撒前1~2个月进行培肥,每亩床土施土杂肥1950~2050kg、过磷酸钙30~40kg和硫酸钾型复合肥15~20kg,于适耕期连续旋耕2~3次,再进行碎土、过筛,于晴天进行堆闷,覆膜;方法二:将营养土栽培基质与细土按照1:1.5~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混合土按照每公斤混合土添加过磷酸钙2.5~3.5g、硫酸钾1.5~1.8g和硫酸铵2.0~2.2g进行拌匀;(2)培育秧苗:选择方法一或方法二配制的营养土,对营养土进行过筛,并在营养土中添加硫磺粉使pH降低至4.0~7.0;将营养土铺撒于秧盘内,厚度为1.8~2.0cm;选取早熟的水稻品种并将其稻种按照0.65~0.75kg/ 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育秧:(1)配制营养土:方法一:秧田选用菜园土、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作为床土;在稻种播撒前1~2个月进行培肥,每亩床土施土杂肥1950~2050kg、过磷酸钙30~40kg和硫酸钾型复合肥15~20kg,于适耕期连续旋耕2~3次,再进行碎土、过筛,于晴天进行堆闷,覆膜;方法二:将营养土栽培基质与细土按照1:1.5~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所得混合土按照每公斤混合土添加过磷酸钙2.5~3.5g、硫酸钾1.5~1.8g和硫酸铵2.0~2.2g进行拌匀;(2)培育秧苗:选择方法一或方法二配制的营养土,对营养土进行过筛,并在营养土中添加硫磺粉使pH降低至4.0~7.0;将营养土铺撒于秧盘内,厚度为1.8~2.0cm;选取早熟的水稻品种并将其稻种按照0.65~0.75kg/m2的密度均匀播撒到秧盘内,再在稻种上铺撒一层营养土将稻种盖没;接着将秧盘整齐摆放到秧田中;沿秧沟向秧田灌水,待土壤与秧盘充分吸足水分后停止灌水,沿秧盘四周整理好盘边,使秧盘与土壤充分融合,不留缝隙,最后使用薄膜或无纺布覆盖在秧盘上进行增温保墒;出苗后到一叶一心期,秧苗叶面不卷不灌水,遇秧苗叶色变黄要及时追肥;待秧苗生长到2叶期后对秧苗进行湿润灌溉;在秧苗移栽前3~5天连续断水练苗;二、移栽:(1)选取秧苗:在培育出的秧苗中选取株高范围为12~17cm、根部长度达到2cm且秧龄为3~4叶的优质壮秧;(2)移栽秧苗:在秧苗移栽期,将秧苗按照每穴4~5株、每亩1.9万穴的密度通过机插稀播入稻田中,机插深度为1.5~2.0cm;三、田间管理:(1)施肥管理:在秧苗移栽前和移栽初期给每亩稻田施49~51kg基肥,所述基肥中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4.4~19.0%、5.0~8.0%、4.0~6.0%;在分蘖期给每亩稻田施24~26kg分蘖肥,所述分蘖肥中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0.0~16.1%、3.0~3.6%、6.0~12.0%;在幼穗分化初期给每亩稻田施24~26kg穗肥,所述穗肥中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0.0~20.2%、8.4%、6.7~11.2%;在孕穗前期给每亩稻田施19~21k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延年陈学年王玉芳徐士清陈明王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朱延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