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泽英专利>正文

一种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7488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底座;所述壳体一侧面设置有开合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固定柱、向下凸的透明的U型树脂面以及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于壳体顶部;所述第一反射镜中心下方横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转轴分别连接有长条形的三棱镜;所述双轴电机通过一固定杆与固定柱上端连接;所述固定柱下端穿过U型树脂面与壳体底部连接;所述固定柱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合叶框;所述开合叶框一端铰接在固定柱上,另一端设置有刃部;一第一电机驱动开合叶框绕其铰接端转动;所述刃部紧贴U型树脂面刮动;所述壳体底部配合U型树脂面的弧度在固定柱的两侧设置有紫外线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对于食用菌的实用方式有着各式各样的需求,导致对于一些可食用的食用菌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食用菌里的金针菇备受广大消费群体的喜爱,现有的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都是基于将培养料直接放入杀菌装置直接杀菌,这样的杀菌方式效果显然不佳,而且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并且由于培养料没有杀菌彻底,直接用于金针菇栽培,间接的导致金针菇老化变色现象,而且无法产出优质金针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可以提高培养料的杀菌效果,不仅可以均匀的杀菌,而且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机械能,解决了由于培养料没有杀菌彻底导致的金针菇老化变色现象,提高了产出金针菇的品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底座;所述壳体一侧面设置有开合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固定柱、向下凸的透明的U型树脂面以及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于壳体顶部;所述第一反射镜中心下方横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转轴分别连接有长条形的三棱镜;所述双轴电机通过一固定杆与固定柱上端连接;所述固定柱下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1)以及底座(2);所述壳体(1)一侧面设置有开合门(15);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固定柱(11)、向下凸的透明的U型树脂面(12)以及第一反射镜(13);所述第一反射镜(13)设置于壳体(1)顶部;所述第一反射镜(13)中心下方横置有双轴电机(14);所述双轴电机(14)的转轴分别连接有长条形的三棱镜(141);所述双轴电机(14)通过一固定杆(142)与固定柱(11)上端连接;所述固定柱(11)下端穿过U型树脂面(12)与壳体(1)底部连接;所述固定柱(11)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合叶框(4);所述开合叶框(4)一端铰接在固定柱(11)上,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针菇培养料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底座(2);所述壳体(1)一侧面设置有开合门(15);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固定柱(11)、向下凸的透明的U型树脂面(12)以及第一反射镜(13);所述第一反射镜(13)设置于壳体(1)顶部;所述第一反射镜(13)中心下方横置有双轴电机(14);所述双轴电机(14)的转轴分别连接有长条形的三棱镜(141);所述双轴电机(14)通过一固定杆(142)与固定柱(11)上端连接;所述固定柱(11)下端穿过U型树脂面(12)与壳体(1)底部连接;所述固定柱(11)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合叶框(4);所述开合叶框(4)一端铰接在固定柱(11)上,另一端设置有刃部(41);一第一电机(3)驱动开合叶框(4)绕其铰接端转动;所述刃部(41)紧贴U型树脂面(12)刮动;所述壳体(1)底部配合U型树脂面(12)的弧度在固定柱(11)的两侧设置有紫外线灯(5);所述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泽英王增术
申请(专利权)人:吴泽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