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吸声组件,所述吸声组件能够设置在涡旋压缩机的上支架至排气管之间的气流通道中,所述吸声组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至少一个穿孔件;其中,所述穿孔件上设置有多个穿孔;所述底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能固定在所述涡旋压缩机内;所述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穿孔件相配合构成吸声腔体,或者所述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穿孔件能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预定部件相配合构成吸声腔体,所述吸声组件对应的共振频率与所述气流通道中需降低的噪声频率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涡旋压缩机及其吸声组件能够降低涡旋压缩机整机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及其吸声组件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吸声组件。
技术介绍
一般的,衡量压缩机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噪声。对于涡旋压缩机而言,气流噪声是涡旋压缩机的噪声主要来源之一。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工作时,涡旋压缩机中的冷媒从吸气管进入涡旋动涡盘2和静涡盘1啮合形成多个压缩腔中,并经多个压缩机腔压缩后,从静涡盘1的排气口排出而后进入静涡盘1和压缩机顶盖组成的腔体内,接着再流经由静涡盘1、上支架4和壳体3组成的排气通道,最后经过排气管5排出;或者,流经该排气通道后,再经过平衡块6、曲轴7与电机定子8间的间隙,最后经过排气管5排出。在涡旋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气体在经过所述多个压缩腔压缩后形成高压气体。一方面,该高压气体从静涡盘1的排气口排出时存在压力脉动,导致预定频段的噪声的产生;同时气流通过由静涡盘1、上支架4和壳体3组成的排气通道时,由于该排气通道存在流通截面积由大到小的变化段,因此会使得气体的流速增加,从而导致预定频段的气流噪声的产生。综上而言,目前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管5排出的气流存在的预定频段的噪声较大,导致涡旋压缩机整机的噪声无法被有效降低。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涡旋压缩机静涡盘1的排气口处产生的排气噪声,通常在静涡盘1的排气口处增加相应的消音装置,以进行降噪。但是,一方面由于静涡盘1的排气口处结构空间有限,使得该消音装置体积也被限制至较小,从而导致消声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在流经上述排气通道时,因流速的增加还会产生二次噪声,因而,从排气管5排出的气流相应的还是存在较大预定频段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吸声组件,能够有效降低涡旋压缩机内产生的预定频段的噪声,从而达到降低涡旋压缩机整机噪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声组件,所述吸声组件能够设置在涡旋压缩机的上支架至排气管之间的气流通道中,所述吸声组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至少一个穿孔件;其中,所述穿孔件上设置有多个穿孔;所述底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能固定在所述涡旋压缩机内;所述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穿孔件相配合构成吸声腔体,或者所述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穿孔件能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预定部件相配合构成吸声腔体,所述吸声组件对应的共振频率与所述气流通道中需降低的噪声频率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预定部件包括上支架和壳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部,所述吸声组件通过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涡旋压缩机内。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设置有用于和动涡盘、静涡盘配合的第一部分以及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相应的,所述吸声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壳体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穿孔件呈环形的板状,所述穿孔件至所述固定件具有预定的距离,该预定距离为所述吸声腔体的深度。进一步的,所述穿孔件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穿孔件整体沿着所述穿孔件的轴向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穿孔件的穿孔率相同或不同。进一步的,所述穿孔件呈环形的管状,所述穿孔件沿着轴向具有预定的高度,该高度为所述吸声腔体的深度。进一步的,所述穿孔件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穿孔件整体沿着所述穿孔件的径向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的穿孔件的穿孔率相同或不同。进一步的,所述穿孔件与所述底座通过过盈配合,或者所述穿孔件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穿孔件上的穿孔的孔径小于2毫米,所述穿孔件的厚度小于2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穿孔件的穿孔率在1%至5%之间。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吸声组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吸声组件,通过在涡旋压缩机的上支架至排气管之间的气流通道中设置所述吸声组件,充分利用涡旋压缩机上支架与电机间的内部空间;且设置的所述吸声组件本质上为由许多单个赫姆霍兹共振器并联而成的组合共振器;该吸声组件独立或者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预定部件相配合能构成吸声腔体,所述吸声组件对应的共振频率与所述气流通道中需降低的噪声频率相匹配。使用时,与吸声组件的共振频率相匹配的噪声声波传播至所述穿孔件时,穿孔板的孔径处的空气柱产生强烈的振动,在空气振动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声能,从而大大降低了涡旋压缩机气体通过上支架与壳体之间的排气通道后的气流噪声。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带有吸声组件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吸声组件的穿孔件的一种穿孔排列方式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吸声组件的穿孔件的又一种穿孔排列方式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吸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吸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吸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穿孔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为静涡盘、2为动涡盘、3为壳体、4为上支架、5为排气管、6为平衡块、7为曲轴、8为电机定子、9为吸声组件、91为底座、92为穿孔件、34为气流通道。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吸声组件,能够有效降低涡旋压缩机内产生的预定频段的噪声,从而达到降低涡旋压缩机整机噪声的目的。对于涡旋压缩机而言,可以先通过测量的方式获取该涡旋压缩机内产生的气流噪声对应的频段,然后针对性地设置吸声组件,使得吸声组件的共振频率与该噪声频率相同。整体上,本申请主要是利用赫姆霍兹共振器的原理,充分利用涡旋压缩机上支架与电机间的内部空间,采用不同位置增加不同方式的吸声组件,以降低涡旋压缩机气体通过上支架与壳体之间的排气通道后的气流噪声。本质上,所述吸声组件是由许多单个赫姆霍兹共振器并联而成的组合共振器。所述吸声组件与涡旋压缩机的壳体内表面或者上支架的外圆面构成的吸声腔体是一个带穿孔板的密闭腔体。上述吸声组件的工作原理是:噪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噪声声波频率与吸声组件的共振频率一致时,穿孔板的孔径处的空气柱产生强烈的振动,在空气振动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声能,因而能起到很好的吸声降噪效果。具体的,请参阅图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组件(9)能够设置在涡旋压缩机的上支架(4)至排气管(5)之间的气流通道(34)中,所述吸声组件(9)包括:底座(9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91)上的至少一个穿孔件(92);其中,所述穿孔件(92)上设置有多个穿孔;所述底座(91)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能固定在所述涡旋压缩机内;所述底座(9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91)上的穿孔件(92)相配合构成吸声腔体,或者所述底座(9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91)上的穿孔件(92)能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预定部件相配合构成吸声腔体,所述吸声组件对应的共振频率与所述气流通道(34)中的需降低的噪声频率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组件(9)能够设置在涡旋压缩机的上支架(4)至排气管(5)之间的气流通道(34)中,所述吸声组件(9)包括:底座(9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91)上的至少一个穿孔件(92);其中,所述穿孔件(92)上设置有多个穿孔;所述底座(91)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能固定在所述涡旋压缩机内;所述底座(9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91)上的穿孔件(92)相配合构成吸声腔体,或者所述底座(9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91)上的穿孔件(92)能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预定部件相配合构成吸声腔体,所述吸声组件对应的共振频率与所述气流通道(34)中的需降低的噪声频率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预定部件包括上支架(4)和壳体(3)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部,所述吸声组件(9)通过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涡旋压缩机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4)设置有用于和动涡盘(2)、静涡盘(1)配合的第一部分以及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相应的,所述吸声组件(9)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壳体(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声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繁华,张荣婷,谷欢欢,郭莉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