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微机电系统(MEMS)的出现,微悬臂梁传感技术 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传感方法,其原理是当微悬臂梁表面发生生化反应时会产 生表面应力的改变,从而导致微悬臂梁产生弯曲变形,结合光学或电学方法监测这 种变形,就可以知道整个生化反应进行过程的信息。通过依靠免疫特异性识别建立 的微悬臂梁免疫传感技术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相比,该项技 术在检测时无需对待测样品进行标记,消除了可能由标记产生的附加影响,且灵敏 度高,可实现实时、并行的监测整个生化反应的发生过程,从而得到更丰富的生物 信息,容易实现大尺度、高通量、平行阵列测量的显著优势,特别适用于难于标记 的示踪物,如荧光素或示踪同位素的被检测靶分子。近年来,微悬臂梁免疫传感技 术在癌症检测、DNA杂交和转录因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悬臂梁免疫传感技术应用的关键,是如何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抗体有效 的结合到微悬臂梁的金膜上并尽量保持抗体的活性。关于将抗体固定到微悬臂梁上 对微悬臂梁进行修饰的方法,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具有双功能基团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微悬臂梁的金膜上修饰抗体的方法,是将带有金膜的微悬臂梁投入到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溶液中,得到结合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微悬臂梁;再将所述结合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微悬臂梁投入到抗体溶液中,将抗体修饰到微悬臂梁的金膜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民,谭伟明,南铁贵,何素平,刘威,赵洪伟,高巍,李召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