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辉荣专利>正文

罩杯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83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罩杯支撑结构,包括内、外布层,其设于罩杯下缘,其特点是:内、外布层之间还设有内、外无纺布层,并于内、外无纺布层之间设有泡棉层,它们依:外布层、外无纺布层、泡棉层、内无纺布层、内布层的顺序,一体成型压合而成一与罩杯下缘曲线一致的弧形支撑件,各结构层为一层或一层以上;其中弧形支撑件中的泡棉层厚度由近胸口端向远端逐渐加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已有罩杯支撑结构因金属材料限制造成的弊端,提供一种既可替代具有较好的立体支撑效果的金属钢圈,又穿着舒适,同时可延长使用寿命的罩杯支撑结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胸罩的罩杯结构,尤指一种改进的更具立体性和舒适性的罩杯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为提升胸罩罩杯的支撑力,又要提高其使用舒适性,业界对罩杯支撑结构的材质、设计与结构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当前,为增加罩杯的提托定型效果一般是在罩杯下缘设置一与罩杯下缘曲线一致的钢圈作为支撑体,钢圈材质包括钢片、铁丝、不锈钢材质、钛金属等,为求使用舒适将被固定在胸罩二罩杯底缘的二个定型用圆弧钢圈的外表缘包覆无毒且具弹韧性的胶体,加工成型而构成一弹性复合塑形圈,使弹性复合塑形圈的内缘面形成具弹性柔软的接触体。虽然该已有技术针对一般钢圈于使用后易发生滑动现象,造成钢圈两端外露,或因钢圈材质较硬,穿着时易造成不适感所进行了改良设计,但其所使用的支撑体材料终究摆脱不了金属材质,难免其对使用舒适度的影响;同时金属材料与柔性材料结合易磨损,也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胸罩罩杯支撑结构因材料限制造成的弊端,提供一种既可替代具有较好的立体支撑效果的金属钢圈,又能兼顾人体功学可提升穿着舒适度,同时可延长使用寿命的罩杯支撑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主要技术手段实现:一种罩杯支撑结构,包括内、外布层,其设于罩杯下缘,其特点是:内、外布层之间还设有内、外无纺布层,并于内、外无纺布层之间设有泡棉层,它们依:外布层、外无纺布层、泡棉层、内无纺布层、内布层的顺序,一体成型压合而成一与罩杯下缘曲线一致的弧形支撑件,所述各结构层为一层或一层以上。-->上述的罩杯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弧形支撑件中的泡棉层厚度是由近胸口端向远端逐渐加大。上述的罩杯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弧形支撑件包括一上沿和一下沿,该下沿为一与胸线下缘的半圆形曲线吻合的下贴合部,上沿向外弯折成与下贴合部形成互为凹陷的弯弧,并延伸形成具一小空间的上支撑部。本技术罩杯支撑结构经改进后,全部用柔性材料(布料和泡棉)替代了金属钢圈,并且支撑件中的泡棉层厚度设计为是由近胸口端向远端逐渐加大,使该支撑结构近腋下端因泡绵层较厚,经高温、高压塑形后硬度较高,可将乳房组织由身体两侧向中间撑托,近胸口端之泡绵层较薄,经高温、高压塑形后硬度较低,弹性较高,可与胸口内测完全服贴,提升穿戴时的舒适感,如此既保持了罩杯支撑结构具有较好的立体支撑效果,又穿着舒适,同时可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图1为已知罩杯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罩杯支撑结构的各结构层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横截面剖示图;图4为本技术具延伸的上、下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应用于胸罩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应用于产品后的穿戴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图1为已知罩杯支撑结构的示意图,这类罩杯支撑结构是由钢片、铁丝、不锈钢、钛等金属材料制成钢圈4,缝制于罩杯下缘的布层之间,以撑托乳房,因该支撑结构是由金属材质制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在布层间产生左右滑动的情况,有时其一端甚至可能会将布层刺破而使钢圈4外露,造成使用时之不适。图2-6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看到本技术罩杯支撑-->结构由多层非金属材料:布层、无纺布层和泡棉构成,设于罩杯下缘,它们依:外布层23、外无纺布层22、泡棉层21、内无纺布层22′、内布层23′的顺序,一体成型压合而成一与罩杯下缘曲线一致的弧形支撑件1,以上各结构层一般各为一层,也可为多层,也即该支撑件1是由一泡绵层21为中心,向内、外侧分别依序堆垒内、外无纺布层22及内、外布层23,各层之间以胶体紧密贴合,经高温、高压塑型,成为一一体成型的立体罩杯支撑件1。如图4所示,罩杯支撑件1中泡绵层21为一非均厚结构,它由近胸口端13向远端即近腋下端14渐渐增厚,塑型后的支撑件1近腋下端14因泡绵层21较厚,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硬度较高,可将乳房组织由身体两侧向中间撑托,近胸口端13的泡绵层21较薄,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硬度较低,弹性较高,可完全服贴于胸口,提升穿戴时的舒适感。罩杯支撑件1的曲线与罩杯下缘曲线弧度一致,为一U字形,装设于胸罩一侧的罩杯下缘;罩杯支撑件1也可为一体成型的双U形,并列设于胸罩两侧的两罩杯下缘。如图4-5所示,罩杯支撑件1还可包括一上沿及一下沿,该下沿可与胸线下缘的半圆形弧线贴合形成一下贴合部12,该上沿则向外翻出,与下贴合部12形成互为一凹陷的弯弧,并延伸一小空间产生一上支撑部11,藉由与乳房突出之下缘的近乳根处密切贴合达到支撑功能,以使罩杯下缘可顺沿该上支撑部11由下方向上完整包覆撑托乳房。图6为本技术罩杯支撑结构1缝制于胸罩后的穿戴效果图。以上阐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对本技术范畴加以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罩杯支撑结构,包括内、外布层,其设于罩杯下缘,其特征在于:内、外布层之间还设有内、外无纺布层,并于内、外无纺布层之间设有泡棉层,它们依:外布层(23)、外无纺布层(22)、泡棉层(21)、内无纺布层(22′)、内布层(23′)的顺序,一体成型压合而成一与罩杯下缘曲线一致的弧形支撑件(1),所述各结构层为一层或一层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罩杯支撑结构,包括内、外布层,其设于罩杯下缘,其特征在于:内、外布层之间还设有内、外无纺布层,并于内、外无纺布层之间设有泡棉层,它们依:外布层(23)、外无纺布层(22)、泡棉层(21)、内无纺布层(22′)、内布层(23′)的顺序,一体成型压合而成一与罩杯下缘曲线一致的弧形支撑件(1),所述各结构层为一层或一层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杯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件(1)中的泡棉层(21)厚度是由近胸口端(13)向远端(14)逐渐加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罩杯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件(1)包括一上沿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荣
申请(专利权)人:黄辉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