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5515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主体结构为第一薄壁套筒和第二薄壁套筒,第一薄壁套筒的内环状槽和第二薄壁套筒的外环状槽共同形成的腔体内注入第一液性塑料,当第二薄壁套筒内置待加工轴承时,对第一液性塑料施压,将压力均匀的传递到第二薄壁套筒上,第二薄壁套筒壁产生均匀的径向弹性形变,从而将内侧的轴承夹紧。在第二薄壁套筒的内环状槽与第二薄壁套筒内的腔体内注入液性塑料,当该夹具用于加工轴承外圆时,对第二液性塑料施压,依次通过第二液性塑料、第二薄壁套筒、第一液性塑料传递压力,使得第一薄壁套筒产生形变加紧外套轴承。本结构巧妙的设计了双薄壁套筒结构,从而使得在加工轴承时同时适用于内外径的研磨或切削。

Clamp for machining inner and outer diameter of bearing

The utility of a new kind of bearing inner and outer diameter of fixture for machining,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hin wall sleeve thin-walled sleeve, outer annular groove cavity annular groove and the first second thin-walled sleeve of the thin-walled sleeve together to form the first injection of liquid plastic, when the second built-in machining thin-walled sleeve bearing, put pressure on the first liquid plastic, even pressure transfer to second thin-walled sleeve, second thin wall of the sleeve to produce radial elastic deformation uniform, thus the bearing clamping inside. In the second cavity of the thin-walled sleeve annular groove and second thin-walled sleeve within the injected liquid plastic, when the clamp is used for processing cylindrical bearings, pressure of second liquid plastic, followed by second, second thin liquid plastic sleeve, the first liquid plastic transfer pressure, the first step up the deformation of thin-walled sleeve sleeve bear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double thin-wall sleeve structure is ingeniously designed, so that the grinding and cutting of the inner diameter and the outer diameter can be applied simultaneously when the bearing is proces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中,对于轴承的超精研加工,其内孔和外圆加工通常不能一次完成,多次研磨或切削对于工件的位置公差有严格的要求。如采用现有的弹簧套筒等夹具,工件的多次加工中很能保证零件与夹具的同轴度,即满足不了超精研加工的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多用途轴承加工用夹具,能够同时适用于内孔和外圆的研磨或切削加工用,提高超精研加工时的同轴精度。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包括第一薄壁套筒,所述第一薄壁套筒开有第一内环状槽,在所述第一薄壁套筒内设第二薄壁套筒,所述第二薄壁套筒的筒壁内上设有环状加筋,所述第二薄壁套筒开有相对设置的外环状槽和第二内环状槽,所述第二薄壁套筒与第一薄壁套筒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薄壁套筒的第一内环状槽和第二薄壁套筒的外环状槽共同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注入第一液性塑料;在第一薄壁套筒上,相对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液性塑料的右侧位置开有连通所述第一内环状槽的通孔,所述通孔上方设有柱状套筒,所述柱状套筒通过平滑相贯线连接在第一薄壁套筒外侧;所述柱状套筒内设有端面与所述液性塑料接触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上方设置夹紧螺丝;所述第二薄壁套筒内侧相对所述柱状套筒的右侧位置设有一个环状挡块,第一轴承置于所述第二薄壁套筒内,第一轴承的端部与所述挡块接触;所述第二薄壁套筒内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内环状槽的第二腔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薄壁套筒中轴线位置的活塞腔体,所述活塞腔体内设有活塞柱,在所述第二内环状槽和第二腔体内注入第二液性塑料,第二轴承套在所述第一薄壁套筒上,并正对所述第二内环状槽。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薄壁套筒内设贴紧所述第二液性塑料端面的挡板。进一步的,在所述夹紧螺丝和滑动柱之间设有石墨垫片。进一步的,在所述柱状套筒内侧壁上设有衬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薄壁套筒和第二薄壁套筒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柱的端部设有螺纹孔。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主体结构为第一薄壁套筒和第二薄壁套筒,第一薄壁套筒的内环状槽和第二薄壁套筒的外环状槽共同形成的腔体内注入第一液性塑料,当第二薄壁套筒内置待加工轴承时,夹紧力通过第一薄壁套筒外侧柱状套筒内的夹紧螺丝施加,通过旋转夹紧螺丝使其端部对滑动柱对第一液性塑料产生压力,第一液性塑料的自身特性能够将压力均匀的传递到第二薄壁套筒上,第二薄壁套筒壁产生均匀的径向弹性形变,轴承的外圆周与第二薄壁套筒壁接触,从而将内侧的轴承夹紧。在加工轴承内圆的研磨或切削时,通过第二薄壁套筒壁的均匀形变可以有效的将小微型零件的外圈夹紧,具有较高精度的同轴度。第二薄壁套筒的内环状槽与第二薄壁套筒内的腔体内注入液性塑料,当该夹具用于加工轴承外圆时,夹紧力通过第二薄壁套筒内的活塞柱来施加,通过活塞柱向内运动挤压第二液性塑料,第二液性塑料的自身特性能够将压力均匀的传递到第二薄壁套筒上,再通过第一液性塑料传递到第一薄壁套筒壁上,使第一薄壁套筒壁产生均匀的径向弹性形变,即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从而对套在第一薄壁上的轴承起到固定作用。本结构中巧妙的设计了双薄壁套筒结构,并设计了位置相对的双液性塑料结构,从而使得本结构的夹具在加工轴承时同时适用于内外径的研磨或切削。但需要说明的是,其存在的一个缺陷是,其只能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轴承内外径的加工。在第一薄壁套筒外侧的柱状套筒内,夹紧螺丝通过滑动柱作用在第一液性塑料上,而非通过夹紧螺丝直接作用在第一液性塑料上,这样的设计时防止滑动柱在施压中滑动造成第一液性塑料受旋转力而损坏,从而破坏第一液性塑料的整体结构。为了将活塞柱的挤压力有效得传递至液性塑料的径向方向,在该第二液性塑料的端面设置了挡板。进一步的,夹紧螺丝和滑动柱之间设有石墨垫片,石墨垫片起到润滑作用,进一步避免夹紧螺丝带动滑动柱转动的可能,从而提交夹具整体的寿命。第一薄壁套筒和第二薄壁套筒之间通过螺钉固定的设计能够防止零件切削或打磨时力量过大而使得第一薄壁套筒与第二薄壁套筒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影响夹具的性能。滑动柱的端部设有螺纹孔,能够在加工零件结束后通过长柄螺丝方便的取出滑动柱。附图说明图1为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图1所示,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包括第一薄壁套筒1,第一薄壁套筒1开有第一内环状槽。在第一薄壁套筒1内设第二薄壁套筒2,第二薄壁套筒2的筒壁内上设有环状加筋,第二薄壁套筒2开有相对设置的外环状槽和第二内环状槽,第二内环状槽的长度小于外环状槽。第二薄壁套筒2与第一薄壁套筒1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第一薄壁套筒1和第二薄壁套筒2之间通过螺钉15固定。第一薄壁套筒1的第一内环状槽和第二薄壁套筒2的外环状槽共同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注入第一液性塑料3。第二薄壁套筒2与第一薄壁套筒1之间的过盈量在0.008-0.011mm之间,第二薄壁套筒2环状槽部分的筒壁厚度为0.4-0.6mm之间,具有良好的弹性,第二薄壁套筒2的直接比轴承直接大0.015-0.025mm之间。一薄壁套筒1和第二薄壁套筒2均采用热处理硬度在30-40HRC的高屈服点材料,由于第二薄壁套筒2具有内外环状槽,能够防止其变形加大对轴承产生形变。在第一薄壁套筒1上,正对第一腔体内的第一液性塑料3的右侧位置开有连通第第一液性塑料的通孔,通孔上方设有柱状套筒4,柱状套筒4通过平滑相贯线连接在第一薄壁套筒1外侧,在柱状套筒4内侧壁上设有衬套14。柱状套筒4内设有端面与液性塑料3接触的滑动柱5,滑动柱5上方设置夹紧螺丝6;在夹紧螺丝6和滑动柱5之间设有石墨垫片13,滑动柱5的端部设有螺纹孔。第二薄壁套筒2内侧相对柱状套筒4的右侧位置设有一个环状挡块7,第一轴承8置于第二薄壁套筒2内,第一轴承8的端部与挡块7接触,并正对滑动柱5。使用时,第一轴承8从夹具的右侧置于第二薄壁套筒2内,通过旋转夹紧螺丝6使其端部对滑动柱5对液性塑料产生压力,液性塑料的自身特性能够将压力均匀的传递到第二薄壁套筒上,第二薄壁套筒壁产生均匀的径向弹性形变,从而将内侧的轴承外圆夹紧,第二薄壁套筒2与第一薄壁套筒1之间的过盈量能够保证两者之间的同轴度和密封性。为了防止第一轴承8置入腔体时碰撞到第二薄壁套筒2,在第二薄壁套筒2右侧的端口上设有切向倒角。第二薄壁套筒2内还设有连通第二内环状槽的圆柱形第二腔体9,在第二薄壁套筒2中轴线位置设置了活塞腔体,活塞腔体内设有活塞柱10。在第二内环状槽和第二腔体9内注入第二液性塑料11,在第二薄壁套筒2内设贴紧第二液性塑料11端面的挡板12;第二轴承16套在第一薄壁套筒1上,并正对第二内环状槽。在对轴承外圆进行研磨或切削时,将第二轴承16套在第一薄壁套筒1上并正对第二液性塑料11,通过对活塞柱10的施加压力使第二液性塑料沿径向产生均匀形变,由于第二液性塑料11同样为圆柱头,因此能够对第二薄壁套筒2产生均匀的压力,然后通过第一液性塑料传递到第一薄壁套筒壁上,使第一薄壁套筒壁产生均匀的径向弹性形变,从而对套接在第一薄壁套筒壁上的第一轴承起到固定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薄壁套筒(1),所述第一薄壁套筒(1)开有第一内环状槽,在所述第一薄壁套筒(1)内设第二薄壁套筒(2),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的筒壁内上设有环状加筋,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开有相对设置的外环状槽和第二内环状槽,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与第一薄壁套筒(1)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薄壁套筒(1)的第一内环状槽和第二薄壁套筒(2)的外环状槽共同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注入第一液性塑料(3);在第一薄壁套筒(1)上,相对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液性塑料(3)的右侧位置开有连通所述第一内环状槽的通孔,所述通孔上方设有柱状套筒(4),所述柱状套筒(4)通过平滑相贯线连接在第一薄壁套筒(1)外侧;所述柱状套筒(4)内设有端面与所述液性塑料(3)接触的滑动柱(5),所述滑动柱(5)上方设置夹紧螺丝(6);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内侧相对所述柱状套筒(4)的右侧位置设有一个环状挡块(7),第一轴承(8)置于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内,第一轴承(8)的端部与所述挡块(7)接触;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内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内环状槽的第二腔体(9),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中轴线位置的活塞腔体,所述活塞腔体内设有活塞柱(10),在所述第二内环状槽和第二腔体(9)内注入第二液性塑料(11),第二轴承(16)套在所述第一薄壁套筒(1)上,并正对所述第二内环状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外径加工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薄壁套筒(1),所述第一薄壁套筒(1)开有第一内环状槽,在所述第一薄壁套筒(1)内设第二薄壁套筒(2),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的筒壁内上设有环状加筋,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开有相对设置的外环状槽和第二内环状槽,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与第一薄壁套筒(1)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薄壁套筒(1)的第一内环状槽和第二薄壁套筒(2)的外环状槽共同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注入第一液性塑料(3);在第一薄壁套筒(1)上,相对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液性塑料(3)的右侧位置开有连通所述第一内环状槽的通孔,所述通孔上方设有柱状套筒(4),所述柱状套筒(4)通过平滑相贯线连接在第一薄壁套筒(1)外侧;所述柱状套筒(4)内设有端面与所述液性塑料(3)接触的滑动柱(5),所述滑动柱(5)上方设置夹紧螺丝(6);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内侧相对所述柱状套筒(4)的右侧位置设有一个环状挡块(7),第一轴承(8)置于所述第二薄壁套筒(2)内,第一轴承(8)的端部与所述挡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宏达轻工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