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水解酸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2029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水解酸化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区、反应区、沉降区和出水区,反应区内设有多个搅拌装置,沉降区内设有至少一个沉淀池,沉降区与反应区间通过通孔一连通,每个沉淀池内均设有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从沉淀池的底部伸入反应区内以使沉降区内的污泥回流至反应区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效水解酸化池,采用简易沉淀实现水解和沉淀的双重作用,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实现了水解酸化所需的微量氧和使活性污泥回流的双重作用,大幅提高了反应区的底物浓度,提高了水解酸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水解酸化池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水解酸化池。
技术介绍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污泥需要被保留下来。现有的水解酸化池多采用在搅拌池内对污泥沉降的方法,此种方法在排水时污泥也容易逃跑,污泥浓度很难提高。如设置后续沉淀池,会增加投资费用及占地面积,且采用污泥回流泵的回收方式收集污泥,增加了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水解酸化池,采用简易沉淀实现水解和沉淀的双重作用,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实现了水解酸化所需的微量氧和使活性污泥回流的双重作用,大幅提高了反应区的底物浓度,提高了水解酸化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区、反应区、沉降区和出水区,反应区内设有多个搅拌装置,沉降区内设有至少一个沉淀池,沉降区与反应区间通过通孔一连通,每个沉淀池内均设有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从沉淀池的底部伸入反应区内以使沉降区内的污泥回流至反应区内。优选的,所述沉降区与出水区之间设有溢流堰。优选的,所述溢流堰的高度为沉淀池高度的1/2-2/3。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数量为两个,通孔一设于其中一个沉淀池与反应区之间,溢流堰设于另一个沉淀池与出水区之间。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呈倒立的四棱台状。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侧壁的坡度为45-60°。优选的,所述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包括通气管和通泥管,通气管的一端与沉淀池外的压缩空气连通,通泥管部分套设在通气管的另一端上,通泥管与通气管间隙配合,通泥管水平的设于沉淀池的底部并从沉淀池的底部伸入反应区内。优选的,所述格栅区与反应区间通过通孔二连通,通孔二位置处设有过滤用的格栅。优选的,所述格栅与一提拉件连接,格栅区的侧壁上设有导轨,格栅滑动的设于导轨上。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为搅拌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本技术的高效水解酸化池,通过设置分开的反应区和沉淀区,使污水在反应区内充分搅拌并反应充分,泥水通过通孔一进入沉降区内,活性污泥在污泥沉淀区域内沉积,处理过的污水可由出水区排出,沉积在沉淀区内的活性污泥可经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回流入反应区内,以增加反应区内底物浓度;(2)本技术采用简易沉淀和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简易沉淀实现水解和沉淀的双重作用,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实现了水解酸化所需的微量氧和可使活性污泥回流的双重作用,沉淀分离后的活性污泥通过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回流到反应区,由于活性污泥的回流,大幅提高了反应区的底物浓度,进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率;(3)本技术的水解酸化池,不仅可以用于污水的水解酸化,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厌氧池,只需将气推式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改为出水回流即可,同样能够产生防止污泥逃跑、提高污泥浓度、增强处理效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高效水解酸化池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高效水解酸化池A-A方向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高效水解酸化池B-B方向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高效水解酸化池C-C方向剖视图。其中:1、格栅区,2、反应区,3、沉降区,4、出水区,5、搅拌装置,6、通孔一,7、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71、通气管,72、通泥管,8、溢流堰,9、通孔二,10、格栅,11、提拉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的高效水解酸化池,其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区1、反应区2、沉降区3和出水区4,格栅区1位于反应区2的一侧,沉降区3和出水区4位于反应区2的另一侧。格栅区1与反应区2之间通过通孔二9连通,反应区2与沉降区3之间通过通孔一6连通。格栅区1上设有进水口,格栅区1内位于通孔二9位置处设有格栅10,格栅10与一提拉件11连接。格栅区1的侧壁上设有导轨,格栅10滑动的设于导轨上。通过格栅10的设置,可以阻挡污水中的固体废物进入反应区2内,导轨的设置可以方便的取出格栅10,以便对废物的及时清理。反应区2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搅拌装置5,搅拌装置5为搅拌机。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5的数量为三个,可以理解,搅拌装置5的数量还可以做其他合理变换,均能达到和本实施例相同的处理目的。沉降区3内设有至少一个沉淀池。在本实施例中,沉淀池的数量为两个,通孔一6设于其中一个沉淀池与反应区2之间的连接壁上,另一个沉淀池与出水区4之间设有溢流堰8。溢流堰8的高度为沉淀池高度的1/2-2/3,溢流堰8的顶端距离沉淀池池顶的距离与调节容积相关,可以根据不同的调节容积需求调整溢流堰8的高度。沉淀池呈倒立的四棱台状,沉淀池的侧壁的坡度为45-60°。可以理解,沉淀池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数量个,均能达到和本实施例中两个沉淀池所能达到的相同的使用效果。沉淀池内均设有一个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7,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7从沉淀池的底部伸入反应区2内以使沉降区3内的污泥回流至反应区2内。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7包括通气管71和通泥管72,通气管71的一端与沉淀池外的压缩空气连通,通泥管72部分套设在通气管71的另一端上,通泥管72与通气管71间隙配合,通泥管72水平的设于沉淀池的底部并从沉淀池的底部伸入反应区2内。通过通气管71与通泥管72的配合,可以使沉淀池内的污泥通过通泥管72与通气管71间的间隙进入反应区2内。本技术的高效水解酸化池工作情况如下:污水经进水口进入格栅区1内,固体杂物被格栅10拦截下来,污泥及污水从通孔二9进入反应区2内,在反应区2内污泥及污水进行充分混合反应,以均质、均量,并有部分污泥在反应区2内沉降,然后充分混合的泥水经通孔一6进入沉降区3,污泥在此区域的沉降池内进行沉降,沉降完毕后的污水翻越溢流堰8进入出水区4,从出水口处流出。溢流堰8的高度可根据实际处理情况进行设计调整,以调节适应不同的容积需求。通过往通气管71内通入空气,因通泥管72是部分套设在通气管71上的,通泥管72内会形成负压状态,沉降区3内的污泥会因负压原因从通泥管72流入反应区2内,由于活性污泥的回流,大幅提高了反应区2的底物浓度,从而提高反应区2的去除能力。同时,从通气管71通入的空气也可以提高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效水解酸化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区(1)、反应区(2)、沉降区(3)和出水区(4),反应区(2)内设有多个搅拌装置(5),沉降区(3)内设有至少一个沉淀池,沉降区(3)与反应区(2)间通过通孔一(6)连通,每个沉淀池内均设有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7),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7)从沉淀池的底部伸入反应区(2)内以使沉降区(3)内的污泥回流至反应区(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区(1)、反应区(2)、沉降区(3)和出水区(4),反应区(2)内设有多个搅拌装置(5),沉降区(3)内设有至少一个沉淀池,沉降区(3)与反应区(2)间通过通孔一(6)连通,每个沉淀池内均设有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7),微增氧型污泥回流装置(7)从沉淀池的底部伸入反应区(2)内以使沉降区(3)内的污泥回流至反应区(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沉降区(3)与出水区(4)之间设有溢流堰(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溢流堰(8)的高度为沉淀池高度的1/2-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的数量为两个,通孔一(6)设于其中一个沉淀池与反应区(2)之间,溢流堰(8)设于另一个沉淀池与出水区(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旭红周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松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何旭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