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构造及控制线缆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96770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11:20
具有:插通通路,将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连结且供长条构件插通;密封部,形成于所述插通通路的中间部且与插通了的所述长条构件的外周抵接,在所述插通通路的侧壁部设有排出通路,该排出通路从所述侧壁部的侧面起向所述插通通路上的比所述密封部靠存在流水流入的可能性的流入开口部侧的部位连接,使所述排出通路与形成在所述长条构件的外周和所述插通通路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即流水能够沿着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流入的所述间隙连通,通过上述构造,能够提供一种不将长条构件的插通通路构成得较紧就可防止水的浸入的密封构造及控制线缆单元。

Sealing structure and control cable unit

Has inserted the first pathway, opening and the second opening is connected and inserted for strip components; sealing part, forming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trip member is inserted through a pathway and inserted through the peripheral connecting side wall portion is inserted in the path through a discharge channel that side of the discharge passage from the side wall portions to the inserted path than the sealing port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water inflow into the opening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discharge passage and formed in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strip member and the gap of the inner surface is inserted the path between the water that is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along the elongated member is inserted into the direction of the gap by the structure, can provide a strip member is inserted through a pathway formed tight can prevent the water immersion of the sealing structure and control of cable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密封构造及控制线缆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构造及控制线缆单元。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中,车内的驾驶者对操作杆进行拉拽操作,为了向车外的装置传递拉拽操作而遍及车内和车外地配线控制线缆。因此,在将车内与车外分隔的隔壁上需要贯通使控制线缆通过的孔,而且,需要避免粉尘及水等从该贯通部分侵入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构造中主要使用套管。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85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车辆搭载时配线控制线缆之际,如果套管的轴与控制线缆的轴偏离,则在套管与控制线缆之间产生间隙,水从产生的间隙向车内浸入。然而,在即使防止轴偏离而控制线缆与套管的接触仍较弱的情况下,沿着向外部露出的控制线缆流过来的压力高的水使套管变形等而从套管与控制线缆的间隙浸入。另一方面,如果使供控制线缆插通的套管的插通通路构成为将控制线缆较紧地固定,则能够防止水的浸入。然而,在该结构中,控制线缆的插通变得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插通控制线缆等长条构件而进行密封的密封构造中,提供一种不将长条构件的插通通路较紧地构成就能防止水的浸入的密封构造及控制线缆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密封构造具有:长条构件;密封构件,具有供所述长条构件插通的插通部,其中,所述密封构造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插通部具有:第一开口部,供所述长条构件插入;第二开口部,供从所述第一开口部插入的所述长条构件插出;插通通路,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结,且供所述长条构件插通;端壁部,具有面向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的端面,且设置有作为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任一方的存在流水流入的可能性的流入开口部;侧壁部,具有与所述端壁部的所述端面相交的侧面;及密封部,形成于所述插通通路的中间部,且与插通了的所述长条构件的外周抵接,所述端壁部设置成阻挡沿着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流动的流水与所述侧壁部的所述侧面的直接接触,在所述侧壁部设置有排出通路,该排出通路从所述侧壁部的所述侧面起向所述插通通路上的比所述密封部靠所述流入开口部侧的部位连接,所述排出通路与如下间隙连通:形成在所述长条构件的外周和所述插通通路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即流水能够沿着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流入的所述间隙。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沿着控制线缆浸入到长条构件与插通通路之间的水浸入至密封的内侧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套管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2的截面的套管的插通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3的密封部设置的凹凸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控制线缆的插通前的插通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变更了排出通路的朝向时的图1的A-A线剖视图。图7是变更了排出通路的朝向时的图1的A-A线剖视图。图8是变更了排出通路的位置时的图1的A-A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套管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双点划线表示控制线缆1。长条构件是指控制线缆1尤其是外壳体1o。控制线缆1由内线缆1i和覆盖该内线缆1i的外壳体1o构成。但是,这没有对长条构件进行限定,也可以是例如内线缆1i、输电线、通信电路等。关于长条构件,可以使用具有规定的长度且贯通车辆内外等的内侧和外侧而配置的构件,优选外周面为平滑面。套管2(相当于密封构件)在安装于对汽车的内侧与外侧进行分隔的隔壁等的状态下,保持控制线缆1。套管2具备主体部21和设置于该主体部21的插通部22。需要说明的是,套管2由具有弹性的材质(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形成。但是,关于材质没有限定,也可以是例如丁腈橡胶(NBR)或氯丁橡胶(CR)等。而且,也可以是在不具有弹性的材质的一部分合成具有弹性的材质而成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由金属形成的主体部21上烧结由橡胶形成的插通部22而成的结构。作为弹性构件,优选具有弹性功能且能够与外壳体1o密接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控制线缆1(长条构件)和套管2(密封构件)的构造称为密封构造,所述套管2具有供控制线缆1插通的插通部。套管2中的宽广且平坦地形成的部分是主体部21。主体部21形成为多角形形状,将在分隔汽车的内侧与外侧的隔壁上设置的线缆孔堵塞。而且,主体部21设有两个螺栓孔21h,通过穿过该螺栓孔21h的螺栓而固定于隔壁。插通部22是供控制线缆1插通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套管2中的形成有筒状部23的部分。筒状部23形成沿其轴向延伸的插通通路23h,配线至线缆孔,对插入于插通通路23h的控制线缆1进行保持。而且,插通通路23h在其内壁设有密封部24,通过该密封部24将控制线缆1密封。具体地说明的话,插通通路23h在其内壁设有密封部24,利用该密封部24的凸部对外壳体1o的外周进行密封。另外,插通部22具备开口部23o,开口部23o具有第一开口部23o1和第二开口部23o2。而且,插通部22具有端壁部23t和侧壁部23s。端壁部23t具有面向控制线缆1的插通方向的端面23t1,设置在两开口部23o中的位于车辆外侧的开口部的一侧即第一开口部23o1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位于车辆外侧的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23o1是存在流水Wt的流入的可能性的流入开口部。由此,在流水Wt沿着控制线缆1朝向作为流入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23o1流动的情况下,流水Wt与端面23t1接触。而且,侧壁部23s的侧面23s1以与端壁部23t的端面23t1相交的方式设置,端壁部23t阻止沿着控制线缆1的插通方向流动的流水与侧壁部23s的侧面23s1直接接触的情况。但是,端壁部23t的端面23t1与侧壁部23s的侧面23s1也可以正交,它们的面所成的角也可以是锐角。通过这样的结构,流水Wt主要与端壁部23t的端面23t1接触,能够避免与构成筒状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侧壁部23s的面向车辆外侧的侧面23s1直接接触。而且,在侧壁部23s设有将侵入到插通通路23h的水排出的排出通路23d。排出通路23d将插通通路23h中的比密封部24靠流入开口部侧的部位与侧壁部23s的侧面23s1的外侧连通。详细而言,排出通路23d将形成在控制线缆1的外周和插通通路23h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与形成在侧面23s1的外表面上的开口连通。流水Wt能够沿着控制线缆1的插通方向从作为流入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23o1流入至该间隙。排出通路23d将流入到该间隙内的流水Wt排出。排出通路23d以沿着与控制线缆1的插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这样,通过设置排出通路23d,能够将侵入到插通通路23h内的水从排出通路23d排出,使插通通路23h内的压力下降。由此,在密封部24未作用水压,能够维持密封性。接下来,关于插通部22,使用图3及图4进行详细说明。图3示出套管2的插通部22。图4示出设于密封部24的凹凸。如上所述,插通部22包括套管2中的形成有筒状部23的部分。筒状部23在其两端具备开口部23o(参照图2)。开口部23o形成为能够供控制线缆1插入的大小,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圆形。并且,以将第一开口部23o1与第二开口部o2连通的方式形成插通通路23h。即,筒状部23成为插通通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密封构造及控制线缆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构造,具有:长条构件;密封构件,具有供所述长条构件插通的插通部,所述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插通部具有:第一开口部,供所述长条构件插入;第二开口部,供从所述第一开口部插入的所述长条构件插出;插通通路,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结,且供所述长条构件插通;端壁部,具有面向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的端面,且设置有作为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任一方的存在流水流入的可能性的流入开口部;侧壁部,具有与所述端壁部的所述端面相交的侧面;及密封部,形成于所述插通通路的中间部,且与插通了的所述长条构件的外周抵接,所述端壁部设置成阻挡沿着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流动的流水与所述侧壁部的所述侧面的直接接触,在所述侧壁部设置有排出通路,该排出通路从所述侧壁部的所述侧面起向所述插通通路上的比所述密封部靠所述流入开口部侧的部位连接,所述排出通路与如下间隙连通:形成在所述长条构件的外周和所述插通通路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即流水能够沿着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流入的所述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9 JP 2014-2202801.一种密封构造,具有:长条构件;密封构件,具有供所述长条构件插通的插通部,所述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插通部具有:第一开口部,供所述长条构件插入;第二开口部,供从所述第一开口部插入的所述长条构件插出;插通通路,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结,且供所述长条构件插通;端壁部,具有面向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的端面,且设置有作为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任一方的存在流水流入的可能性的流入开口部;侧壁部,具有与所述端壁部的所述端面相交的侧面;及密封部,形成于所述插通通路的中间部,且与插通了的所述长条构件的外周抵接,所述端壁部设置成阻挡沿着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流动的流水与所述侧壁部的所述侧面的直接接触,在所述侧壁部设置有排出通路,该排出通路从所述侧壁部的所述侧面起向所述插通通路上的比所述密封部靠所述流入开口部侧的部位连接,所述排出通路与如下间隙连通:形成在所述长条构件的外周和所述插通通路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即流水能够沿着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流入的所述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构造,其中,所述排出通路设置成沿着与所述长条构件的插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川拓磨西村淳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