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电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9449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包括辅助电源、主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主功率电路提供两路直流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主功率电路提供的两路直流电源的输出,辅助电源在主功率电路未工作时,为控制电路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电源和供电设备的可靠性,能够减小高压电源变换器的体积,防止输出电源短路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电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源变换
,具体涉及一种高电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用于通信、制导和电子对抗设备应用的高功率密度直流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阵面电源在雷达、综合射频有源阵面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雷达电子战系统阵面T/R组件功率和体积要求的不断增加,对阵面电源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低压大电流场合,高压输入、多路输出电源变换器常采用同步整流技术的半桥或全桥拓扑结构,一方面,由于高频变压器的体积大、输出电压纹波大等缺点,降低了直流电源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阵面电源带大电流的脉冲性负载,需在输出端接大容量电容来防止电压顶降,这会造成阵面电源启动瞬间的输出电源短路,不利于设备的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提高电源和供电设备的可靠性,能够减小高压电源变换器的体积,防止输出电源短路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包括辅助电源、主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主功率电路提供两路直流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主功率电路提供的两路直流电源的输出,辅助电源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电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源(1)、主功率电路(2)和控制电路(3);主功率电路(2)提供两路直流电源,控制电路(3)用于控制主功率电路(2)提供的两路直流电源的输出,辅助电源(1)在主功率电路(2)未工作时,为控制电路(3)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源(1)、主功率电路(2)和控制电路(3);主功率电路(2)提供两路直流电源,控制电路(3)用于控制主功率电路(2)提供的两路直流电源的输出,辅助电源(1)在主功率电路(2)未工作时,为控制电路(3)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功率电路(2)包括电容一(C1)、电容二(C2)、电容三(C3)、电容四(C4)、电容五(C5)、电容六(C6)、电容七(C7)、开关管一(S1)、开关管二(S2)、开关管三(S3)、变压器(T1)、二极管一(D1)、二极管二(D2)、二极管三(D3)、二极管四(D4)、滤波电感一(L1)、滤波电感二(L2)、滤波电感三(L3)、负载电阻一(R1)、负载电阻二(R2);其中,电容一(C1)、电容二(C2)、电容三(C3)、电容四(C4)、开关管一(S1)、开关管二(S2)、二极管一(D1)、二极管二(D2)、二极管三(D3)、电感一(L1)以及变压器(T1)构成半桥电路,电感一(L2)、电感三(L3)、电容五(C5)、电容六(C6)、二极管四(D4)以及负载电阻一(R1)构成降压电路;变压器(T1)采用PCB平面变压器,其包括第一绕组(N1)、第二绕组(N2)、第三绕组(N3)和第四绕组(N4),第三绕组(N3)和第四绕组(N4)置于PCB板的内层,第一绕组(N1)和第二绕组(N2)置于PCB板的外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高压输入两路输出高功率密度阵面电源,其特征在于,电容一(C1)与电容二(C2)串联后两端接外部输入的高压电源,变压器(T1)的第一绕组(N1)的一端接电容一(C1)与电容二(C2)的公共端;开关管一(S1)的漏极接外部输入的高压电源的正端,开关管一(S1)的源极接变压器(T1)中第一绕组(N1)的另一端;开关管二(S2)的源极接外部输入的高压电源的地端,开关管二(S2)的漏极接开关管一(S1)的源极;二极管一(D1)的阳极接变压器(T1)中第二绕组(N2)的一端,电容三(C3)的一端与二极管一(D1)的阴极连接,电容三(C3)的另一端与第二绕组(N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二(D2)的阴极与二极管三(D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二(D2)的阳极接变压器(T1)中第三绕组(N3)的一端,二极管三(D3)的阳极接变压器(T1)中第四绕组(N4)的一端,第三绕组(N3)的另一端与第四绕组(N4)的另一端连接;电感一(L1)一端与二极管二(D2)阴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感二(L2)一端连接;电容四(C4)的一端与电感一(L1)和电感二(L2)的公共端连接;电容五(C5)的一端同时与开关管三(S3)的漏极和电感二(L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三(S3)的源极同时与二极管四(D4)的阴极和电感三(L3)的一端连接;电感三(L3)的另一端同时与负载电阻一(R1)的一端和储能电容六(C6)的一端连接;电容四(C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寒瑜张俊杨亮王杰严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