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切断充电电路的带指示灯的蓄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切断充电电路的带指示灯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能够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加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所谓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即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常用的蓄电池主要分为三类:普通蓄电池、干荷蓄电池和免维护蓄电池。普通蓄电池的极板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它的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价格便宜,缺点是必能低(即每公斤蓄电池储存的电能少),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频繁。干荷蓄电池的主要特点是负极板有较高的储电能力,在完全干燥的状态下,能在两年内保存所得到的电量,使用时,只需加入电解液,等过20—30分钟就可以使用。免维护蓄电池由于自身结构上的优势,电解液的消耗量非常小,在使用寿命内基本不需要补充蒸馏水,它还具有耐震、耐高温、体积小、自放电小的特点,使用寿命一般为普通蓄电池的两面,市场上的免维护蓄电池也有两种,一种是在购买时一次性加电解液,以后的使用不需要维护(添加补充液),另一种是电池本身出厂时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动切断充电电路的带指示灯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充电电路,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全波整流桥(A)、继电器(J)、开关(K)、蓄电池(GB)、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三三极管(VT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开关(K)为继电器(J)的常闭开关,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变压器(T)的一次侧线圈的两端连接有外接电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切断充电电路的带指示灯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充电电路,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全波整流桥(A)、继电器(J)、开关(K)、蓄电池(GB)、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三三极管(VT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开关(K)为继电器(J)的常闭开关,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变压器(T)的一次侧线圈的两端连接有外接电源,变压器(T)的二次侧线圈的两端与全波整流桥(A)的两个输入端相连,全波整流桥(A)的一个输出端同时与开关(K)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全波整流桥(A)相对连接开关(K)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开关(K)相对连接全波整流桥(A)的另一端同时与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全波整流桥(A)相对连接开关(K)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九电阻(R9)相对连接开关(K)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五电阻(R5)相对连接开关(K)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在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相连的线路上,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全波整流桥(A)相对连接开关(K)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相对连接开关(K)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同时与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昶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万家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