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8915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的底部分别插入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开设在枕梁中轴线上,且关于枕梁的中心点对称;将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的顶端调整至与牵枕缓的基准面共面;在缓冲梁的横向棱线上获取距离缓冲梁的中心点为预设距离的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预设距离为第一销孔或第二销孔中心到枕梁的中心点的距离,在基准面上得到由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顶端端面中心、第一测量点以及第二测量点构成的四边形,测量四边形的对角线作为得到牵枕缓的两条对角线,测量两条对角线长度,通过比较两条对角线的长度能够确定牵枕缓是否发生结构变形。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holding delay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detecting the holding delay.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of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column detection detection at the bottom a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pin and the second pin hole; the first pin and the second pin hole opened in the beam axis, and the center of symmetry on the beam; the first test datum coplanar column and second column top and adjust to the detection of lead pillow slow acquisition center distance; the buffer beam for the first measurement point and second preset distance measuring points in the transverse ridge buffer beam on the preset center distance for the first or second pin hole pin hole center to bolster the distance from the quadrilateral consists of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column top detection detection center of the face first, measurement points and second measuring points on the reference surface, quadrilateral diagonal measurement as two diagonal pull pillow gently, measuring two diagonal length, by comparing the two diagonal The length of the line can determine whether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ccurs in the bol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牵枕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以25T型车为代表的碳钢铁路客车,是我国铁路线上运输旅客的主要车辆。在碳钢客车车体结构中,牵枕缓安装在底架前端,与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连接,主要承受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冲击载荷与支撑载荷,是车体关键部件。牵枕缓是由缓冲梁、牵引梁、枕梁及其附件通过焊接而成,理论上合格的牵枕缓的缓冲梁本体与上翼板结合处形成过渡棱与枕梁的中轴线平行,且缓冲梁的中轴线与牵引梁的中轴线垂直,牵枕缓整体呈方正的“工”字形结构,牵引梁的中轴线为牵枕缓的中心线。由于焊接过程中大量的热输入容易使牵枕缓各组件发生焊接变形或组装偏差,造成牵枕缓结构因发生变形超过可接受范围而不合格,从而导致车体底架变形,影响影响转向架与车体连接的可靠性,并导致在此基础上组装而成的车体的安全性低。目前,为了保证牵枕缓成方正的“工”字形结构,基于现有的牵枕缓的结构,无法准确测量牵枕缓对角线的长度,只能通过测量牵枕缓中心线两侧缓冲梁和枕梁之间的距离,根据两个距离差值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来确定牵枕缓的结构是否合格。但是,当牵枕缓的缓冲梁1和枕梁3发生同一方向的水平偏斜(如图1所示)、或者牵枕缓的缓冲梁1和枕梁3发生如图2所示的定位偏斜时,缓冲梁1和枕梁3仍然平行,根据现有的检测方法仍然得出牵枕缓未发生结构变形的结论,而实质上牵枕缓却已经发生了较大的结构变形,导致在此基础上组装而成的车体的安全性低;或者造成因牵枕缓结构不合格影响底架组装造成返工调修的状况,从而导致车辆组装成本高、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测量牵枕缓对角线的长度,当牵枕缓发生结构变形但缓冲梁和枕梁仍然平行时,根据现有的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到结构变形,导致在此基础上组装而成的车体的安全性低;或者造成因牵枕缓结构不合格影响底架组装造成返工调修的状况,从而导致车辆组装成本高、且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包括:牵枕缓包括缓冲梁、牵引梁和枕梁;所述缓冲梁包括缓冲梁本体和上翼板;将第一检测柱的底部插入第一销孔;将第二检测柱的底部插入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开设在所述牵枕缓的枕梁中轴线上,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关于所述枕梁的中心点对称;将所述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的顶端调整至与所述牵枕缓的基准面共面;确定所述牵枕缓的缓冲梁的中心点,并在缓冲梁的横向棱线上获取距离所述缓冲梁的中心点为预设距离的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第一销孔或第二销孔中心到所述枕梁的中心点的距离,所述横向棱线为缓冲梁的缓冲梁本体与所述上翼板结合处形成的过渡棱。如上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可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枕梁、缓冲梁和牵引梁的顶面确定所述基准面。如上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可选地,还包括:测量所述牵枕缓的平面度,并根据所述平面度的值调整所述牵枕缓的顶面。如上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可选地,还包括:测量所述第一销孔到所述第二测量点之间的距离,测量所述第二销孔到所述第一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如上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可选地,还包括:测量所述第一销孔到所述第一测量点之间的距离,测量所述第二销孔到所述第二测量点的距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牵枕缓的检测系统,包括:牵枕缓,所述牵枕缓包括:缓冲梁、牵引梁和枕梁;所述缓冲梁包括缓冲梁本体和上翼板,所述缓冲梁本体与所述上翼板结合处形成过渡棱;所述枕梁包括枕梁下盖板和枕梁腹板,所述下盖板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为所述枕梁的中轴线,所述枕梁的中轴线上开设有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关于所述枕梁的中心点对称;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所述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分别与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配合。如上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系统,可选地,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的孔底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高度相等。如上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系统,可选地,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的孔口形成在所述枕梁下盖板表面;所述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的外侧形成有定位凸台,在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枕梁下盖板之间压设有检测套。如上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系统,可选地,螺钉或螺栓穿过所述定位凸台支撑于所述检测套上,用于调节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检测套之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将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插入到牵枕缓上的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并使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的顶端与基准面共面,从而在基准面上得到由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顶端端面中心、第一测量点以及第二测量点构成的四边形,使得可以直接测量第一检测柱顶端端面中心到第二测量点的距离和第二检测柱顶端端面中心到第一测量点的距离,作为得到牵枕缓的两条对角线长度,通过比较两条对角线的长度进一步方便、准确地判断牵枕缓是否发生结构变形,提高了牵枕缓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当牵枕缓的缓冲梁和枕梁发生同一方向的水平偏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当牵枕缓的缓冲梁和枕梁发生定位偏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牵枕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牵枕缓的检测系统中检测柱与枕梁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牵枕缓上对角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内”、“外”、“轴向”、“周向”、“顶端”、“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水平面和垂直线的限定,是以牵枕缓水平放置,且牵枕缓上表面在一水平面上的前提下进行的限定。图3为牵枕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铁路车辆中,牵枕缓包括缓冲梁1、牵引梁2和枕梁3;缓冲梁1和枕梁3平行设置,牵引梁2连接在缓冲梁1和枕梁3之间。缓冲梁1包括缓冲梁本体11和上翼板12,缓冲梁本体11与上翼板12结合处形成过渡棱13。枕梁3包括枕梁下盖板31和枕梁腹板32,下盖板31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为枕梁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的、到缓冲梁和枕梁距离相等的中点即为枕梁的中心点。枕梁的中轴线上开设有第一销孔33和第二销孔34,且第一销孔33和第二销孔34关于枕梁的中心点对称。在本实施例中,牵枕缓的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牵枕缓包括缓冲梁、牵引梁和枕梁;所述缓冲梁包括缓冲梁本体和上翼板;将第一检测柱的底部插入第一销孔;将第二检测柱的底部插入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开设在所述牵枕缓的枕梁中轴线上,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关于所述枕梁的中心点对称;将所述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的顶端调整至与所述牵枕缓的基准面共面;确定所述牵枕缓的缓冲梁的中心点,并在缓冲梁的横向棱线上获取距离所述缓冲梁的中心点为预设距离的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第一销孔或第二销孔中心到所述枕梁的中心点的距离,所述横向棱线为缓冲梁的缓冲梁本体与所述上翼板结合处形成的过渡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牵枕缓包括缓冲梁、牵引梁和枕梁;所述缓冲梁包括缓冲梁本体和上翼板;将第一检测柱的底部插入第一销孔;将第二检测柱的底部插入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开设在所述牵枕缓的枕梁中轴线上,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关于所述枕梁的中心点对称;将所述第一检测柱和第二检测柱的顶端调整至与所述牵枕缓的基准面共面;确定所述牵枕缓的缓冲梁的中心点,并在缓冲梁的横向棱线上获取距离所述缓冲梁的中心点为预设距离的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第一销孔或第二销孔中心到所述枕梁的中心点的距离,所述横向棱线为缓冲梁的缓冲梁本体与所述上翼板结合处形成的过渡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枕梁、缓冲梁和牵引梁的顶面确定所述基准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所述牵枕缓的平面度,并根据所述平面度的值调整所述牵枕缓的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牵枕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所述第一销孔到所述第二测量点之间的距离,测量所述第二销孔到所述第一测量点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枕缓的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亚宁孙廷俭刘益辉马霄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