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栏杆L型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的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插接套管和与第一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一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插接套管和与第二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二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形成枢接;第一枢转接头周向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枢转接头周向对应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栏杆L型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栏杆L型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安全事故也是频发,给我国建筑工人的人身财产造成了很大伤害,安全意识的提高刻不容缓。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基坑开挖,在建工程的临边洞口都需要进行安全防护,一般我们都采用防护栏进行现场防护。防护栏是常见的管材组装产品,多采用管材和多种管材接头组装而成,为了保证防护栏的稳固性,现有防护栏的管材及其接头基本上采用全金属制造。现有的L型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两个连接头之间为一体制成的,然而建筑工人将L型接头用在建筑物转角处以连接两段防护栏杆时,经常会遇到定位问题:需要将L型接头一端与一段防护栏杆固定,然后L型接头另一端与另一段防护栏杆固定,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需要对L型接头进行多次角度调整,建筑工人一般使用蛮力或者硬物击打L型接头,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而且极易造成L型接头的损坏,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阳台护栏L型接头装置,缩短了施工时间。基础方案:本方案中的防护栏杆L型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的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插接套管和与第一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一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插接套管和与第二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二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形成枢接;第一枢转接头周向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枢转接头周向对应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为枢接的,继而可以方便操作工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的角度来实现对两段护栏的连接或者组装,非常方便快捷。其中第一插接套管与一段护栏的杆件相连,第二插接套管与另外一段护栏的杆件相连;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调整好角度后,此时第一定位孔与其中一个定位槽位置对准,然后操作工将杆状零件或者销子插在第一定位孔与该定位槽中,从而将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角度固定,从而实现快速调整、安装及固定,大大降低了施工时间。优化方案一,基于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圆柱形凸台,圆柱形凸台两端设有卡紧翼缘,第一定位孔设置在其中一个卡紧翼缘上;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能与所述的圆柱形凸台插接并能实现旋转的圆柱形筒,第一定位槽凹设于圆柱形筒外壁上;通过圆柱形凸台与圆柱形筒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稳定的枢接关系,同时第一定位孔设置在卡紧翼缘上、第一定位槽设置在圆柱形筒外壁上,也便于加工。优化方案二,基于基础方案或优化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第一插接套管与第二插接套管结构相同,第一插接套管周向开有膨胀缝,第一插接套管外壁沿轴向呈扩口状,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工作端还开有环形卡槽;膨胀缝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插接套管的工作端收缩或者膨胀,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防护栏杆的连接,同时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呈扩口状即工作端呈扩口状,且还开有环形卡槽,操作工将卡簧卡入到环形卡槽中即可实现对插接套管与防护栏杆的固定。优化方案三,基于优化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插接套管为圆柱形套筒,所述的第一插接套管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插接套管为圆柱形套筒,所述的第二插接套管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同时保证结构强度。优化方案四,基于优化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圆柱形凸台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所述的圆柱形筒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同时保证结构强度。优化方案五,基于优化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设有第一定位孔的卡紧翼缘螺纹连接在圆柱形凸台一端,另一块卡紧翼缘上则开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准的第二定位孔;方便安装拆卸,同时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对准,当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调整好角度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以及其中一个定位槽就处于对准的状态,此时将销子插入即可将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之间的角度固定,销子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中,大大增强了该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连接头10、第一定位孔11、膨胀缝12、第二连接头20。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的防护栏杆L型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10和第二连接头20,所述的第一连接头10包括第一插接套管和与第一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一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二连接头20包括第二插接套管和与第二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二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形成枢接;第一枢转接头周向设有第一定位孔11,第二枢转接头周向对应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之间为枢接的,继而可以方便操作工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之间的角度来实现对两段护栏的连接或者组装,非常方便快捷。其中第一插接套管与一段护栏的杆件相连,第二插接套管与另外一段护栏的杆件相连;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调整好角度后,此时第一定位孔11与其中一个定位槽位置对准,然后操作工将杆状零件或者销子插在第一定位孔11与该定位槽中,从而将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的角度固定,从而实现快速调整、安装及固定。第一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圆柱形凸台,圆柱形凸台两端设有卡紧翼缘,第一定位孔11设置在其中一个卡紧翼缘上;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能与所述的圆柱形凸台插接并能实现旋转的圆柱形筒,第一定位槽凹设于圆柱形筒外壁上;通过圆柱形凸台与圆柱形筒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之间稳定的枢接关系,同时第一定位孔11设置在卡紧翼缘上、第一定位槽设置在圆柱形筒外壁上,也便于加工。第一插接套管与第二插接套管结构相同,第一插接套管周向开有膨胀缝12,第一插接套管外壁沿轴向呈扩口状,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工作端还开有环形卡槽;膨胀缝12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插接套管的工作端收缩或者膨胀,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防护栏杆的连接,同时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呈扩口状即工作端呈扩口状,且还开有环形卡槽,操作工将卡簧卡入到环形卡槽中即可实现对插接套管与防护栏杆的固定。第一插接套管为圆柱形套筒,所述的第一插接套管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插接套管为圆柱形套筒,所述的第二插接套管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同时保证结构强度。圆柱形凸台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所述的圆柱形筒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同时保证结构强度。设有第一定位孔11的卡紧翼缘螺纹连接在圆柱形凸台一端,另一块卡紧翼缘上则开有与第一定位孔11对准的第二定位孔;方便安装拆卸,同时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11对准,当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调整好角度后,第一定位孔11、第二定位孔以及其中一个定位槽就处于对准的状态,此时将销子插入即可将第一连接头10、第二连接头20之间的角度固定,销子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定位孔11、第二定位孔中,大大增强了该连接的稳定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护栏杆L型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插接套管和与第一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一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插接套管和与第二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二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形成枢接;第一枢转接头周向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枢转接头周向对应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圆柱形凸台,圆柱形凸台两端设有卡紧翼缘,第一定位孔设置在其中一个卡紧翼缘上;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能与所述的圆柱形凸台插接并能实现旋转的圆柱形筒,第一定位槽凹设于圆柱形筒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护栏杆L型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插接套管和与第一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一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插接套管和与第二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二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形成枢接;第一枢转接头周向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枢转接头周向对应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圆柱形凸台,圆柱形凸台两端设有卡紧翼缘,第一定位孔设置在其中一个卡紧翼缘上;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能与所述的圆柱形凸台插接并能实现旋转的圆柱形筒,第一定位槽凹设于圆柱形筒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栏杆L型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接套管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明,向鹏,赵战军,李洪,胡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