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789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包括船体,船体泥舱底设有泥舱启闭机构,船体尾部甲板上部设有驾驶台及上层建筑,驾驶台及上层建筑底部与船体泥舱前方甲板上设有绞车,绞车后方与驾驶台及上层建筑前部设有定位插桩及定位插桩绞车,定位插桩之间沿船舱两侧甲板上分别设有门式起重机轨道,门式起重机轨道上安装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架体上部固定行车梁,行车梁顶部安装起重行车,起重行车下方吊挂抓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集自航、自挖、自载、自卸于一体、数控技术电脑控制、采用抛锚定位和定位插桩两种定位方式以及抓斗在船舶两侧排斗挖泥等措施,解决了目前挖泥船工作效率低,作业连续性差以及作业条件限制性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
本技术涉及工程船舶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具有自航、自挖、自载、自卸一体的挖泥船主要有耙吸式挖泥船和抓斗式挖泥船,耙吸式挖泥船特别适合于狭长航道的浚深工作,但在扫浅过程中因需要频繁掉头,故在狭长航道扫浅时不宜使用,在挖泥作业中,由于船舶是在航行和漂浮状态下作业,所以挖掘以后的土层平整度差,超挖土方相比其他类型的挖泥船要多一些,且不能挖硬质土、石块等杂物;抓斗式挖泥船多为非自航式,具有自航、自挖、自载、自卸一体的却极为少见,而且传统抓斗式挖泥船是是利用旋转式吊机的吊杆及钢丝绳来悬挂抓斗,在抓斗本身自重的作用下,放入河床抓取泥土。然后开动斗索绞车,吊斗索即通过吊杆顶端的滑轮,将抓斗关闭,升起,再转动吊机到将泥装入泥驳,吊机再转回挖掘地点进行挖泥,如此循环作业,对于大容量挖泥船而言,抓斗机起升机构需要足够大的驱动能力,而且需要占据更大的安装空间,难以实现大跨距和大转矩的要求,且工作效率和连续性差。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能够解决现有挖泥船工作连续性差,不能独自完成挖泥、运泥、抛泥的全过程;自动控制集成化程度不高,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且挖掘面平整度差、超方大、容量小,在作业时占用大量水域,需要频繁调头,对其他通航船舶影响大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水线以下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叶轮推进器,所述船体尾部水线以下设有螺旋桨和舵;所述船体泥舱底设有泥舱启闭机构,所述船体尾部甲板上部设有驾驶台及上层建筑,所述驾驶台及上层建筑底部设有第一组绞车,所述船体泥舱前方甲板上设有第二组绞车,所述第二组绞车的后方与驾驶台及上层建筑的前方分别设有定位插桩,所述定位插桩前方设有定位插桩绞车,前后方所述定位插桩之间沿船舱两侧的甲板上分别设有门式起重机轨道,所述门式起重机轨道上安装门式起重机,所述门式起重机架体上部固定行车梁,所述行车梁包括固定段和与固定段连接的悬臂段,所述门式起重机架体的顶端延伸至固定段的上方,所述悬臂段与门式起重机架体之间设置液压油缸,所述行车梁顶部安装有起重行车,所述起重行车下方吊挂有抓斗。进一步的,所述门式起重机轨道与船体甲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起重行车与抓斗之间采用钢丝绳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段和悬臂段之间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油缸与悬臂段及门式起重机架体之间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段的长度不大于所述船体的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集自航、自挖、自载、自卸于一体,挖泥过程采用数控技术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解决了工作效率低,作业连续性差,浪费大量人力的问题;采用抛锚定位和定位插桩定位两种定位方式,解决了作业条件限制性大,在作业过程中需要频繁调头,作业时占用大量水域,对其他通航船舶影响大的问题;抓斗随门式起重机沿泥舱长度方向在船舶两侧排斗挖泥,解决了挖掘面平整度差,超方大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使该挖泥船在适用性能和节能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门式起重机剖面图;图中:1、定位插桩;2、起重行车;3、门式起重机;4、门式起重机轨道;5、液压油缸;6、铰;7、抓斗;8、行车梁;81、固定段;82、悬臂段;9、船体;10、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1、螺旋桨;12、泥舱启闭机构;13、叶轮推进器;14、定位插桩绞车;15、舵;16、第一组绞车;17、第二组绞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包括船体9,所述船体9水线以下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叶轮推进器13,所述船体9尾部水线以下设有螺旋桨11和舵15;所述船体9泥舱底设有泥舱启闭机构12,所述船体9尾部甲板上部设有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所述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底部设有第一组绞车16,所述船体9泥舱前方甲板上设有第二组绞车17,所述第二组绞车17的后方与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的前方分别设有定位插桩1,所述定位插桩1前方设有定位插桩绞车14,前后方所述定位插桩1之间沿船舱两侧的甲板上分别设有门式起重机轨道4,所述门式起重机轨道4上安装门式起重机3,所述门式起重机3架体上部固定行车梁8,所述行车梁8包括固定段81和与固定段81连接的悬臂段82,所述门式起重机3架体的顶端延伸至固定段81的上方,所述悬臂段82与门式起重机3架体之间设置液压油缸5,所述行车梁8顶部安装有起重行车2,所述起重行车2下方吊挂有抓斗7。所述门式起重机轨道4与船体甲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所述起重行车2与抓斗7之间采用钢丝绳连接。所述固定段81和悬臂段82之间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液压油缸5与悬臂段82及门式起重机3架体之间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固定段81的长度不大于所述船体9的宽度。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在船体9水线以下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叶轮推进器13,使得整个船舶机动灵活,可原地掉头,工作效率高,抗风浪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船体9尾部水线以下设有螺旋桨11和舵15,舵15主要用来控制船舶航行方向,螺旋浆16靠其桨叶的高速旋转为船舶提供推进力,船体9的泥舱底设有泥舱启闭机构12,该挖泥船抛泥形式为全自动化开底式抛泥,操作人员通过操作仪表,操纵泥舱启闭机构12,打开船体底部仓门,开始抛泥,抛泥结束后,再通过操作仪表,关闭泥舱启闭机构,船体9尾部甲板上部设有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底部与船体9泥舱前方甲板上分别设有第一组绞车16和第二组绞车17,可通过操作其仪表完成锚缆的收与放,因前后分别设置绞车,固定时可不用调头,第二组绞车17的后方与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的前方设有定位插桩1和与其相配合的定位插桩绞车14,定位插桩1通过操作在船体甲板上设置的定位插桩绞车14完成定位桩的升降,用于作业时固定挖泥船,该挖泥船采用抛锚定位和定位插桩定位两种定位方式,使得该挖泥船在近海、通航高度适宜的内河航道、港外与港内航道、锚地、回旋水域、港池以及水上建筑物的基槽等区域都能作业,不需频繁掉头,对其他通航船舶的影响较小,在船舶通航密集的内河航道及狭长水域,采用定位插桩定位,作业时不占用大量水域,较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包括船体(9), 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9)水线以下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叶轮推进器(13),所述船体(9)尾部水线以下设有螺旋桨(11)和舵(15);所述船体(9)泥舱底设有泥舱启闭机构(12),所述船体(9)尾部甲板上部设有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所述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底部设有第一组绞车(16),所述船体(9)泥舱前方甲板上设有第二组绞车(17),所述第二组绞车(17)的后方与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的前方分别设有定位插桩(1),所述定位插桩(1)前方设有定位插桩绞车(14),前后方所述定位插桩(1)之间沿船舱两侧的甲板上分别设有门式起重机轨道(4),所述门式起重机轨道(4)上安装门式起重机(3),所述门式起重机(3)架体上部固定行车梁(8),所述行车梁(8)包括固定段(81)和与固定段(81)连接的悬臂段(82),所述门式起重机(3)架体的顶端延伸至固定段(81)的上方,所述悬臂段(82)与门式起重机(3)架体之间设置液压油缸(5),所述行车梁(8)顶部安装有起重行车(2),所述起重行车(2)下方吊挂有抓斗(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式自动侧挖式抓斗挖泥船,包括船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9)水线以下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叶轮推进器(13),所述船体(9)尾部水线以下设有螺旋桨(11)和舵(15);所述船体(9)泥舱底设有泥舱启闭机构(12),所述船体(9)尾部甲板上部设有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所述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底部设有第一组绞车(16),所述船体(9)泥舱前方甲板上设有第二组绞车(17),所述第二组绞车(17)的后方与驾驶台及上层建筑(10)的前方分别设有定位插桩(1),所述定位插桩(1)前方设有定位插桩绞车(14),前后方所述定位插桩(1)之间沿船舱两侧的甲板上分别设有门式起重机轨道(4),所述门式起重机轨道(4)上安装门式起重机(3),所述门式起重机(3)架体上部固定行车梁(8),所述行车梁(8)包括固定段(81)和与固定段(81)连接的悬臂段(82),所述门式起重机(3)架体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宽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辉港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