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小蠹属引诱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0428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引诱剂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齿小蠹属引诱剂,其包括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引诱剂对齿小蠹属多种昆虫成虫成本低,广谱性高,具有极强的诱集作用。实现了在不同工作环境,同时对多种齿小蠹发挥高效诱集作用,诱集到的部分齿小蠹甚至尚未明确其信息素,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天牛、象甲、步甲等其它多种昆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

An attractant of the genus beet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attractant, in particular to a attractant for the genus beetle, which comprises the bark beetle, two enol (+), (-) -, (-) -, - and - methyl alcohol.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ttractant of IPS various insects with low cost, broad spectrum, with a strong attraction. Realized in different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effective trapping effect on many kinds of tooth beetles trapped by the partial tooth beetle has not even clear the pheromone, and the invention has strong attraction of beetles, a variety of other insects, weev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小蠹属引诱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引诱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齿小蠹属引诱剂。
技术介绍
齿小蠹是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的昆虫,全世界目前已知有60余种,其中中国有13种。齿小蠹属是林业害虫中的一个重要类群,主要为害松属、云杉属、落叶松属等针叶树。施虐于欧亚大陆的云杉八齿小蠹IpstypographusLinnaeus就是典型代表:该小蠹于1990-2001年间,在欧洲10个国家280万公顷天然云杉林爆发成灾,据统计,死亡云杉立木达3000万立方米。齿小蠹属常用的有两类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植物信息素,全世界有20余种齿小蠹已明确了其信息素成分。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诱集效力高,但专化性较强;植物信息素的诱集效力相对较低,但专化性低。在检疫、森林等工作环境经常多种小蠹同时出现,既需要同时对多种小蠹进行监测、治理,高效的广谱性的齿小蠹属引诱剂成为工作必需,又要保证所用物质高生物活性、无污染、不杀灭天敌、不使害虫产生抗性,但目前市场上尚未见齿小蠹属引诱剂的任何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小蠹属引诱剂,除了能对多种齿小蠹具有诱捕力之外,对其他小蠹也具有一定的广谱性诱集效力。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齿小蠹属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小蠹二烯醇(±)-Ipsdienol(Id)、小蠹烯醇(±)-Ipsenol(Ie)、顺式-马鞭草烯醇(S)-cis-Verbenol(cV)和甲基丁烯醇2-methyl-3-buten-2-ol(232-MB)。进一步地,所述顺式-马鞭草烯醇、小蠹烯醇(±)、小蠹二烯醇(±)、和甲基丁烯醇的摩尔比为0.8~1.2:0.9~1.3:1~1.4:57~61。作为优选,所述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的摩尔比为1:1.1:1.2:59。进一步地,所述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分别载入缓释载体。更进一步地,所述缓释载体为聚乙烯缓释小袋和/或EP管。进一步地,所述小蠹二烯醇(±)和小蠹烯醇(±)的缓释载体为聚乙烯缓释小袋和EP管;将小蠹二烯醇(±)和小蠹烯醇(±)分别载入聚乙烯缓释小袋,排出袋中空气,将缓释小袋放在封口机上封口,后置于EP管中,盖上管帽。进一步地,所述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的缓释载体为聚乙烯缓释小袋;将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分别载入聚乙烯缓释小袋,排出袋中空气,将缓释小袋放在封口机上封口。使用时,将含有上述四种成分的缓释载体用铁丝串在一起后悬挂在诱捕器上进行诱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诱剂对齿小蠹属多种昆虫成虫具有极强的诱集作用,成本低,广谱性高,实现了在不同工作环境,同时对多种齿小蠹发挥高效诱集作用,甚至是部分尚未明确信息素成分的齿小蠹种类,对齿小蠹属、长小蠹属,象甲科,叶甲科,步甲科等多科,多种昆虫小蠹有较高引诱作用,用量少,诱捕效果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1、材料小蠹二烯醇(Id),购自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小蠹烯醇(Ie),购自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顺式-马鞭草烯醇(cV),购自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甲基丁烯醇(232-MB),购自Sigma公司。聚乙烯缓释小袋,购自台州市名科塑业有限公司,4cm*6cm*8聚乙烯缓释小袋,4cm*5cm*20聚乙烯缓释小袋(透明),4cm*5cm*20聚乙烯缓释小袋(黑)。EP管(200ul),购自北京莱博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用量组分用量顺式-马鞭草烯醇(cV)98.5μM小蠹烯醇(Ie)109.95μM小蠹二烯醇(Id)114.3μM甲基丁烯醇(232-MB)5780.62μM3、制备方法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的用量不同,具体为:组分用量顺式-马鞭草烯醇(cV)78.8μM小蠹烯醇(Ie)89.96μM小蠹二烯醇(Id)95.25μM甲基丁烯醇(232-MB)5584.67μM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的用量不同,具体为:组分用量顺式-马鞭草烯醇(cV)118.2μM小蠹烯醇(Ie)129.94μM小蠹二烯醇(Id)133.35μM甲基丁烯醇(232-MB)5976.57μM实验例1分别制备包含Id、Id+cV、Ie+cV、cV+232-MB、Id+Ie+cV、Id+cV+232-MB的六种引诱剂,其中涉及Id、Ie、cV和232-MB的用量与实施例1中Id、Ie、cV和232-MB的用量相同。将制备好的六种引诱剂与实施例1所得的引诱剂(Id+Ie+cV+232-MB)进行诱捕对比实验,每种实验5个重复,任意打乱顺序后间隔50米悬挂在诱捕器中,每周检查收集一次,带回实验室鉴定。结果如表1所述:表14种成分不同混配后诱捕小蠹种类对照表注:+表示诱捕到小蠹虫。由表1可知,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四种化合物同时使用的诱捕种类明显多于单独使用化合物或者任意两种或三种化合物混合使用时的诱捕种类。本专利技术中四种化合物组成的诱剂不仅可以诱捕齿小属的小蠹,还可以诱捕到其他种类的小蠹。该诱剂的使用将会大大降低外来小蠹虫尤其是齿小蠹属对我们进口木材的危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小蠹属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小蠹属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式-马鞭草烯醇、小蠹烯醇(±)、小蠹二烯醇(±)、和甲基丁烯醇的摩尔比为0.8~1.2:0.9~1.3:1~1.4:57~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醇的摩尔比为1:1.1:1.2:59。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蠹二烯醇(±)、小蠹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和甲基丁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艳雪周萍张俊华窦利朵陈乃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