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集成技术处理薯蓣皂素废水并回收葡萄糖和盐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9798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利用黄姜或穿地龙提取薯蓣薯蓣皂素的废水处理工艺。膜集成技术处理薯蓣皂素废水并回收葡萄糖和盐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薯蓣皂素废水经过预过滤,除去悬浮物或大分子杂质,得滤液;2)回收葡萄糖和盐酸:预过滤后的滤液用耐酸的聚酰胺纳滤膜处理,其中的盐酸水溶液在压力为1.6-2.5MPa和20-40℃的温度下透过膜,得到盐酸,而葡萄糖被截留;被截留的葡萄糖溶液的浓度由2-7%浓缩到10%以上,当浓缩液的量达到投料量的40%以下时,开始向浓缩液中补充水,脱除浓缩液中剩余的酸,浓缩液继续蒸发浓缩制葡萄糖;3)深度处理:渗透液进行中和后达标排放或回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废水中的葡萄糖和盐酸得到了有效利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黄姜或穿地龙提取薯蓣皂素的废水处理工艺。具体涉及薯蓣皂素提取过程中产生的水解原液与洗液或它们的混合液,回收其中的葡萄糖和盐酸。
技术介绍
薯蓣皂素废水是在黄姜或穿地龙加工生产薯蓣皂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酸水解,水解物的过滤和洗涤过程。干黄姜中薯蓣皂素含量为1.8-3.2%,其中还含有40%左右纤维素和50%左右的淀粉,鲜黄姜中薯蓣皂素含量为0.6-0.8%,其中还含有20%左右纤维素和18%以上的淀粉,水解时通常加入0.8-2N的盐酸或硫酸,在115-125℃下水解2-4小时,水解液经过滤、水洗至中性,离心、干燥后,得水解物,用非极性溶剂提取薯蓣皂素。水解物过滤产生的滤液中含有4-7%的葡萄糖和0.6-1.5N的盐酸或硫酸,其COD值为90000-110000mg/l,洗水中含有2-4%的葡萄糖和0.02-0.5N的盐酸或硫酸,其COD值为40000-50000mg/l,每生产一吨薯蓣皂素约产生废水约500吨,其中水解原液180吨和洗液320吨。薯蓣皂素废水常用的治理方法是生化法。这种方法要求先将薯蓣皂素废水用石灰调PH到中性。硫酸法水解废水在中和时产生硫酸钙沉淀而被分离,而盐酸法水解废水中的氯离子则难以去除。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碱,增加了运行成本,还浪费了薯蓣皂素废水中的有用物质葡萄糖和盐酸。而且,由于薯蓣皂素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含盐量大,加大了生化处理的难度,经生化法处理的废水往往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曾有用三烷基胺(如三丁胺、三辛胺)萃取—反萃取分离盐酸后得到葡萄糖,再加以生化利用的处理方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萃取剂消耗大,工艺过程复杂,成本过高的缺点,难以在工业装置中实施。专利技术专利CN1316523A提出了应用于从硫酸水解工艺的薯蓣皂素废水中提取葡萄糖的方法,该专利技术提出硫酸水解废水经石灰中和后的脱盐方法分别为1、采用二级二段电渗析→阳离子树脂→阳离子树脂;2、一级二段反渗透→阳离子树脂→阴离子树脂;3、阳离子树脂→阴离子树脂→阳离子树脂→阴离子树脂。该方法存在能耗大,树脂再生费用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薯蓣皂素废水生化处理技术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废水中的葡萄糖和盐酸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缺点,提供一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薯蓣皂素废水经过预过滤,除去悬浮物或大分子杂质,得滤液。可回收悬浮物或大分子杂质中的薯蓣皂素。预过滤包括如下方法1)用截留分子量10000-100000道尔顿(Daltons)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于0.2-0.5MPa压力和20-50℃温度下过滤;2)采用孔径为0.1-0.45微米的无机微滤膜(包括氧化铝或氧化锆膜),过滤压力为0.2-0.6MPa,过滤温度为15-60℃;3)聚丙烯板框压滤或真空抽滤,过程在0.3-0.6MPa的压力,或在500-700mmHg的真空度下,于20-50℃的温度进行;2、回收葡萄糖和盐酸预过滤后的滤液用耐酸的聚酰胺纳滤膜处理,其中的盐酸水溶液在压力为1.6-2.5MPa和20-40℃的温度下透过膜,得到盐酸,而葡萄糖被截留。盐酸得到净化,从而满足回用于黄姜水解工艺的要求。同时葡萄糖溶液得到浓缩,其浓度由2-7%浓缩到10%以上。当浓缩液(葡萄糖)的量达到投料量的40%以下时,开始向浓缩液中补充水,脱除浓缩液中剩余的酸,脱酸后的浓缩液经蒸发浓缩制葡萄糖,渗透液经深度处理达标排放。3、深度处理纳滤膜运行时向浓缩液中补充水分透过膜后的渗透液PH值为2.5以上,COD值为6000mg/l以下,仍不能直接排放,需要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深度处理方法如下1)、渗透液在1.6-2.5MPa的压力,于20-40℃温度下用一级纳滤膜处理。浓缩液继续蒸发浓缩制葡萄糖,经过一级膜后的渗透液经石灰中和后,用二级反渗透膜在1.2-1.8MPa的压力和20-40℃的温度下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2)、渗透液用石灰中和到PH7-9,在1.4-2.5MPa的压力下,于20-40℃的温度下,用超低压反渗透膜和高截留抗污染反渗透膜二级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见图1)。3)、渗透液用石灰中和到中性后,经过厌氧、好氧生化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见图2)。4)、渗透液作为水解物的第一次洗水直接回用(见图3)。回收萄糖液的精制浓缩液的PH值达到2.5以上,其中葡萄糖的浓度升至10-12%,用氢氧化钠中和至PH5-6,每100L糖液加入0.5-2kg的活性炭,在70-90℃加热20-40分钟,过滤。滤液经蒸发浓缩,蒸发冷凝水直接回用于水解物洗涤,得到浓度为40-45%的葡萄糖产品。回收盐酸的利用用耐酸的聚酰胺纳滤膜处理得到的盐酸,通过精密PH计测定,回收盐酸的PH值为0.05-0.5,浓度为0.3-0.85N,与30%的盐酸混合配成2N的盐酸,加到经粉碎、预发酵的黄姜中,使酸解物料的盐酸浓度为0.8-1.5N。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薯蓣皂素废水生化处理技术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的缺点,而且使废水中的物质得到有效利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回收薯蓣皂素废水中的葡萄糖和盐酸的同时,实现达标排放,提供了一种用膜集成技术处理薯蓣皂素废水的方法。回收的葡萄糖液经浓缩得到含糖>40%的产品,可用于生化产品生产中的碳源。回收的盐酸浓度>0.6N,回用于黄姜水解过程或其他过程。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在实现上述目的过程中不需要许多化学试剂,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为生产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经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工艺流程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工艺流程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由如下步骤实现1)、预处理薯蓣皂素废水(水解液)100L,COD105000mg/L,PH值0.16,温度36℃;经孔径为200nm的氧化铝微滤膜过滤,过滤压力为0.41MPa,平均通量197L/m2h,除去悬浮物或大分子杂质,得滤液93L。2)、回收葡萄糖和盐酸用纳滤膜脱酸,在压力为1.8MPa下的平均通量6.5L/m2h,盐酸水溶液透过膜,得到盐酸,而被截留的为葡萄糖浓缩液。3)、深度处理纳滤浓缩液加水40L脱酸,渗透液用石灰中和后的一级深度处理为低压反渗透膜,在压力为1.8MPa下的平均通量为16.8L/m2h;二级深度处理为高截留抗污染反渗透膜,在压力为1.6MPa的平均通量22.4L/m2h,出水COD64mg/L。回收盐酸54.5L,浓度为0.76N;水解液葡萄糖含量5.67%,经纳滤膜浓缩至11.26%,得葡萄糖液38.5L,用20%的NaOH溶液中和,每100L糖液加入1kg的活性炭在80℃的温度下脱色,最终蒸发浓缩得到40.62%的葡萄糖液。实施例2,由如下步骤实现1)、预处理薯蓣皂素废水(水解液)100L,COD96000mg/L,PH值0.18,温度32℃;经100nm氧化锆微滤膜过滤,过滤压力为0.41MPa,平均通量247L/m2h,除去悬浮物或大分子杂质,得滤液。2)、回收葡萄糖和盐酸滤液经纳滤膜脱酸,压力为1.8MPa,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膜集成技术处理薯蓣皂素废水并回收葡萄糖和盐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    薯蓣皂素废水经过预过滤,除去悬浮物或大分子杂质,得滤液;    2).回收葡萄糖和盐酸:    预过滤后的滤液用耐酸的聚酰胺纳滤膜处理,其中的盐酸水溶液在压力为1.6-2.5MPa和20-40℃的温度下透过膜,得到盐酸,而葡萄糖被截留;被截留的葡萄糖溶液得到浓缩,其浓度由2-7%浓缩到10%以上,当浓缩液的量达到投料量的40%以下时,开始向浓缩液中补充水,脱除浓缩液中剩余的酸,浓缩液继续蒸发浓缩制葡萄糖,渗透液经深度处理达标排放;    3).深度处理:    耐酸的聚酰胺纳滤膜运行时向浓缩液中补充水透过膜后的渗透液PH值为2.5以上,COD值为6000mg/l以下,进行中和,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才谢雄梁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泰古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