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6451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转装置,包括主槽、副槽、中转槽、循环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主槽的顶部与所述副槽相连通,所述副槽的槽底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主槽的槽底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相连通,所述主槽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中转槽通过所述第四管路相连通,所述中转槽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该中转装置通过控制不同管路上的阀门实现槽液的不同流向,在需要清槽时改变不同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即可将主槽中的槽液引流至中转槽,进行清槽作业,使得清槽作业的实施快速、便捷,大大缩短清槽耗时。

Transfer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ransfer device, including the main channel and sub slot, transfer tank, circulating pump, pipeline, the first second lines, third lines, fourth lines and fifth lines, the top of the main channel and the side groov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ide groove bottom entrance and the circulating pump the first 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pump outlet and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tank bottom through the second pipeline entrance, the main channel through the third pipeline and the circulating pump is communicated; the circulating pump outlet and the transfer tank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fourth pipeline. The entrance of the transit trough through the fifth pipeline and the circulating pump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he transfer device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line valves to achieve different flow of bath, changing the valve in the tank cleaning need to open and close to bath in the same drainage to the transfer tank, for cleaning work, mak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eaning work fast and convenient, greatly shorten the cleaning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型材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中转装置
技术介绍
铝型材在生产过程中,难免因夹具松懈、下槽时因型材摆动过大、顶在阴极梁上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型材掉落在槽底,影响型材在氧化、着色或者电泳时的产品质量,造成电灼伤、膜厚不均、着色不良、局部无漆膜等缺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常需要清槽处理,将跌落在槽底的型材打捞起后,才能正常生产。清槽过程需要有相同容量、甚至更大容量的槽体盛放原来的槽液,将原来生产槽中的槽液排放后才能进行清槽;整个清槽过程的周期较长,通常需要8~12小时才能完成,影响正常生产,甚至需要停工才能操作。在清槽之后将槽液抽回,槽液有可能被暂代的槽体、空气中的灰尘或者其它杂质污染,再生产时,导致型材的质量波动。另外,在将槽液抽出、抽回的过程中,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中转装置。具体地,本技术提供能够减少清槽耗时、维护槽液稳定、减少水资源浪费的中转装置。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转装置,所述中转装置包括主槽、副槽、中转槽、循环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其中,所述主槽的顶部与所述副槽相连通,所述副槽的槽底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主槽的槽底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相连通,所述主槽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中转槽通过所述第四管路相连通,所述中转槽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其中,所述中转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第三管路上,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所述第五阀门位于所述第五管路上。其中,所述中转装置还包括过滤器、第六管路和第七管路,其中,所述循环泵的出口通过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过滤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主槽的槽底相连通。其中,所述中转装置还包括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所述第六阀门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上,所述第七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上。其中,所述中转槽的容积大于或等于所述主槽的容积。其中,所述中转装置适用于铝型材氧化系统、铝型材着色系统或者铝型材电泳系统。本技术提供的中转装置通过控制不同管路上的阀门实现槽液的不同流向,在需要清槽时,只需改变不同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即可将主槽中的槽液引流至中转槽,进行清槽作业。使用该中转装置,使得清槽作业的实施快速、便捷,大大缩短清槽耗时,避免因清槽带来的长时间停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避免由于槽液转换入不同槽体,对槽液带来的污染和浪费。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中转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中转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铝型材的生产系统中设置中转槽,并利用管路将中转槽与主槽之间通过循环泵相连通,通过控制不同管路上的阀门,控制槽液的流向。在清槽之前,通过开启不同的变换阀门,将主槽中的槽液引入中转槽中,便于清槽作业的进行,又能避免槽液的污染和浪费;在清槽完毕之后,再次转换开启和关闭相应的阀门,将中转槽中的槽液再次引入主槽中,使得生产顺利进行,避免长时间的停工对生产进程造成的延误。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中转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中转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中转装置100包括主槽1、副槽2、中转槽3、循环泵4、第一管路L1、第二管路L2、第三管路L3、第四管路L4和第五管路L5。其中,主槽1的顶部与副槽2相连通,副槽2的槽底与循环泵4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L1相连通,循环泵4的出口与主槽1的槽底通过第二管路L2相连通。副槽2中槽液通过循环泵4由副槽2的槽底出口引入主槽1中,对铝型材进行相应的处理;当主槽1中的槽液满槽时,槽液经由主槽1的顶部出口溢流回副槽2中,循环使用,避免浪费。主槽1的槽底通过第三管路L3与循环泵4的入口相连通,便于在清槽时将主槽1内的槽液排放干净。具体地,此连通方式可以为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间接连通;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管路L3的一端与第一管路L1的中部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管路L2的中部相连通。循环泵4的出口与中转槽3通过第四管路L4相连通,主槽1中的槽液即在循环泵4的作用下,通过第三管路L3和第四管路L4排入中转槽3中,进行暂时储存。当清槽完毕之后,中转槽3中的槽液需要再经由循环泵4的作用,回流至主槽1中进行生产使用,因此,中转槽3通过第五管路L5与循环泵4的入口相连通。由于循环泵4的入口仅有一个,因此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五管路L5的一端与第四管路L4的中部相连通,第五管路L5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L1的中部相连通。为了使槽液按照预计的管路进行流通,在每条管路上均设置有相应的阀门,以控制该管路的流通和截止。具体地,该中转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阀门K1、第二阀门K2、第三阀门K3、第四阀门K4和第五阀门K5,其中,第一阀门K1设置在第一管路L1上,第二阀门K2设置在第二管路L2上,第三阀门K3设置在第三管路L3上,第四阀门K4设置在第四管路L4上,第五阀门K5位于第五管路L5上。具体地,第一阀门K1位于第三管路L3和副槽2的槽底出口之间,第二阀门K2位于循环泵4的出口和第三管路L3之间,第四阀门K4位于第五管路L5与循环泵4的出口之间。在正常生产工作的状态下,打开阀门K1和K2,关闭阀门K3、K4和K5,利用循环泵4将副槽2中的槽液由底部抽出,并注入主槽1中进行使用;当主槽1中的槽液满溢时,由主槽1的顶部回流至副槽2中,循环使用。在需要清槽的状态下,在清槽前,关闭阀门K1和K2,打开阀门K3和K4,K5保持关闭状态,即可使得主槽1中的槽液在循环泵4的作用下,经由第三管路L3和第四管路L4流入中转槽3中。当主槽1中的槽液完全排放至中转槽3中后,即可对主槽1中的型材和废渣等进行清理。对主槽1清理完成后,关闭阀门K1、K3和K4,开启阀门K5和K2,启动循环泵4,使得中转槽3中的槽液在循环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转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转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装置(100)包括主槽(1)、副槽(2)、中转槽(3)、循环泵(4)、第一管路(L1)、第二管路(L2)、第三管路(L3)、第四管路(L4)和第五管路(L5),其中,所述主槽(1)的顶部与所述副槽(2)相连通,所述副槽(2)的槽底与所述循环泵(4)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L1)相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与所述主槽(1)的槽底通过所述第二管路(L2)相连通,所述主槽(1)通过所述第三管路(L3)与所述循环泵(4)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与所述中转槽(3)通过所述第四管路(L4)相连通,所述中转槽(3)通过所述第五管路(L5)与所述循环泵(4)的入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转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装置(100)包括主槽(1)、副槽(2)、中转槽(3)、循环泵(4)、第一管路(L1)、第二管路(L2)、第三管路(L3)、第四管路(L4)和第五管路(L5),其中,所述主槽(1)的顶部与所述副槽(2)相连通,所述副槽(2)的槽底与所述循环泵(4)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L1)相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与所述主槽(1)的槽底通过所述第二管路(L2)相连通,所述主槽(1)通过所述第三管路(L3)与所述循环泵(4)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出口与所述中转槽(3)通过所述第四管路(L4)相连通,所述中转槽(3)通过所述第五管路(L5)与所述循环泵(4)的入口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阀门(K1)、第二阀门(K2)、第三阀门(K3)、第四阀门(K4)和第五阀门(K5),其中,所述第一阀门(K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L1)上,所述第二阀门(K2)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L2)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炜鲁秤发黄海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坚美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