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2777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及方法。特点是包括行车、抱罐车、渣罐、地坑、置于地坑内的座架、装载机、喷水机构及渣湿堆场,所述抱罐车置于行车的上方,抱罐车将渣罐运输至地坑内的座架上,地坑及渣湿堆场均位于行车的行程之内,地坑坑口四周围设有水封槽,且地坑上方配置有盖板,盖板卡装在水封槽内,具有喷嘴的喷水机构置于上述的盖板内侧下方,工业用水进入喷嘴,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所述渣湿堆场设置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一侧,装载机处于渣湿堆场上,待工作。该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湿法处理方式,避免了干灰的产生,对生产环境较好;该发明专利技术将渣罐打水冷却设置坑内,避免水渣在车间地坪富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固废利用的
,尤其涉及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2015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2156.22×104t/a,人均消费约16kg,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按照每生产1t不锈钢产生20%的渣量(包括电炉、AOD炉渣等)估算,2015年我国不锈钢钢渣为431.24×104t/a。据统计炉渣中金属含量约10%,不锈钢钢渣中含有镍、铬等宝贵稀有重金属,如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回收不锈钢钢渣中的金属,实现不锈钢钢渣资源再生利用是钢铁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主要不锈钢生产厂家主要根据不锈钢铸余渣的物理特性,一般选择热泼的简易处理方式,铸余渣热泼处理后通常采用磁盘吸附大块残钢,其余尾渣转运进入钢渣堆场堆存。这种常规的处理方式具有金属回收率低,生产环境差等缺点,严重困扰着不少不锈钢生产厂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对不锈钢铸余渣先采用渣罐打水冷却工艺再将渣罐倾翻至湿渣场地进行晾干、磁选,实现了不锈钢铸余渣的高效、环保的一次处理,为铸余渣的二次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原料基础,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点是包括行车、抱罐车、渣罐、地坑、置于地坑内的座架、装载机、喷水机构及渣湿堆场,所述抱罐车置于行车的上方,抱罐车将渣罐运输至地坑内的座架上,地坑及渣湿堆场均位于行车的行程之内,地坑坑口四周围设有水封槽,且地坑上方配置有盖板,盖板卡装在水封槽内,具有喷嘴的喷水机构置于上述的盖板内侧下方,工业用水进入喷嘴,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所述渣湿堆场设置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一侧,装载机处于渣湿堆场上,待工作。在上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所述盖板呈锅盖状,在其上端面设置有吊耳,并配合有链条,由行车将盖板吊起运走。在上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给水主管、给水支管、安装在给水主管上的电动给水阀及安装在给水支管上的喷嘴,喷嘴固定在盖板内侧下方,工业用水通过给水支管进入喷嘴,喷嘴前期采用0.5m3/h小水量,中后期采用动态打水,打水量0.5~1.0m3/h。在上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地坑呈长方体,地坑内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地坑的一侧面开设若干通孔,地坑的深度大于渣罐的高度500mm。在上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所述水封槽由多块钢板焊接成槽状,槽深h为30-50mm,水封槽底部镶嵌至地坑的混凝土中,且在水封槽内侧涂刷有防水涂料,如油漆等,使用时,水封槽内注入1/2h-2/3h的水。在上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还包括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除尘主管、除尘支管、风机、喷淋塔及烟囱,多根除尘支管与上述的通孔相接连通,除尘支管、除尘主管、风机、喷淋塔及烟囱依次连接。在上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喷嘴为实心喷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铸余渣一次处理方法,采用上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行车首先利用链条将盖板吊走,然后将抱罐车上的渣罐吊运至地坑内的座架上就位;行车再利用链条将盖板吊回,盖板四周插入装有水的水封槽内;(2)、调节电动给水阀,工业用水通过盖板上的给水主管、给水支管进入喷嘴,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前期采用0.5m3/h小水量,中后期采用动态打水,打水量0.5~1.0m3/h,主要以观察渣罐溢流水来决定渣罐打水制度:水溢出,减少或停止打水;水未溢出,则继续打水;(3)、渣罐内铸余渣打水冷却过程产生的含尘水汽在除尘风机的负压下经除尘支管、除尘主管至喷淋塔处理后达标(烟尘排放浓度≤100mg/m3)从烟囱排出;(4)、打水24h后,电动给水阀关闭,行车利用链条将盖板吊走,行车然后将渣罐吊出坑;(5)、行车将处理后的渣罐转运至湿渣堆场进行倾翻,湿渣滤水、晾干24h后,行车自带电磁盘将大块度残钢选出,其余铸余渣则通过装载机转运进入二次处理工艺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1)、该专利技术采用湿法处理方式,避免了干灰的产生,对生产环境较好;2)、该专利技术将渣罐打水冷却设置坑内,避免水渣在车间地坪富积;3)、该专利技术打水冷却过程密封性好,除尘效果佳;4)、该专利技术摈弃了常规铸余渣处理方式的频繁操作模式,自动化程度较高,环保效果也较好。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导轨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剖视图;图3是图1沿B-B线剖视图。图中:1-行车;2-渣罐;3-抱罐车;4-装载机;5-水封槽;6-给水主管;7-给水支管;8-盖板;9-喷嘴;10-除尘支管;11-除尘主管;12-喷淋塔;13-除尘风机;14-烟囱;15-链条;16-座架;17-电磁盘、18-地坑。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的具体导轨、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没有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3,下面就通过这个给出的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及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包括行车1、抱罐车3、渣罐2、地坑18、置于地坑内的座架16、装载机4、喷水机构及渣湿堆场(图中未标注),所述抱罐车3置于行车1的上方,抱罐车将渣罐运输至地坑内的座架上,地坑及渣湿堆场均位于行车的行程之内,地坑坑口四周围设有水封槽5,且地坑上方配置有盖板8,盖板卡装在水封槽内,具有喷嘴9的喷水机构置于上述的盖板内侧下方,工业用水进入喷嘴9,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所述渣湿堆场设置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一侧,装载机处于渣湿堆场上,待工作。进一步的,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盖板8呈锅盖状,在其上端面设置有吊耳,并配合有链条15,由行车1将盖板吊起运走。进一步的,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所述喷水机构包括给水主管6、给水支管7、安装在给水主管上的电动给水阀(图中未标注)及安装在给水支管上的喷嘴9,喷嘴为实心喷嘴,喷嘴固定在盖板8内侧下方,工业用水通过给水支管进入喷嘴,喷嘴前期采用0.5m3/h小水量,中后期采用动态打水,打水量0.5~1.0m3/h。进一步的,所述地坑18呈长方体,地坑内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地坑的一侧面开设若干通孔,地坑的深度大于渣罐2的高度500mm。进一步的,所述水封槽5由多块钢板焊接成槽状,槽深h为30-50mm,水封槽底部镶嵌至地坑18的混凝土中,且在水封槽内侧涂刷有防水涂料,如油漆等,使用时,水封槽内注入1/2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1)、抱罐车(3)、渣罐(2)、地坑(18)、置于地坑内的座架(16)、装载机(4)、喷水机构及渣湿堆场,所述抱罐车置于行车的上方,抱罐车将渣罐运输至地坑内的座架上,地坑及渣湿堆场均位于行车的行程之内,地坑坑口四周围设有水封槽(5),且地坑上方配置有盖板(8),盖板卡装在水封槽内,具有喷嘴(9)的喷水机构置于上述的盖板内侧下方,工业用水进入喷嘴,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所述渣湿堆场设置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一侧,装载机处于渣湿堆场上,待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1)、抱罐车(3)、渣罐(2)、地坑(18)、置于地坑内的座架(16)、装载机(4)、喷水机构及渣湿堆场,所述抱罐车置于行车的上方,抱罐车将渣罐运输至地坑内的座架上,地坑及渣湿堆场均位于行车的行程之内,地坑坑口四周围设有水封槽(5),且地坑上方配置有盖板(8),盖板卡装在水封槽内,具有喷嘴(9)的喷水机构置于上述的盖板内侧下方,工业用水进入喷嘴,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所述渣湿堆场设置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一侧,装载机处于渣湿堆场上,待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呈锅盖状,在其上端面设置有吊耳,并配合有链条(15),由行车(1)将盖板吊起运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机构包括给水主管(6)、给水支管(7)、安装在给水主管上的电动给水阀及安装在给水支管上的喷嘴(9),喷嘴固定在盖板(8)内侧下方,工业用水通过给水支管进入喷嘴,喷嘴前期采用0.5m3/h小水量,中后期采用动态打水,打水量0.5~1.0m3/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坑(18)呈长方体,地坑内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地坑的一侧面开设若干通孔,地坑的深度大于渣罐(2)的高度50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槽(5)由多块钢板焊接成槽状,槽深h为30-50mm,水封槽底部镶嵌至地坑(18)的混凝土中,且在水封槽内侧涂刷有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荣峰钱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