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压力机的双驱动肘杆机构及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2420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机械压力机的双驱动肘杆机构及优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双驱动肘杆机构划分为上肘杆部分和下肘杆部分,上肘杆部分由第一曲柄、第一连杆、第二肘杆和机身组成,下肘杆部分第二曲柄、第二连杆、第一肘杆、第三肘杆、滑块组成,上肘杆部分以行程为优化目标进行机构优化,下肘杆部分以驱动扭矩为优化目标,通过对上下肘杆部分行程和驱动扭矩的解耦迭代优化,实现双驱动肘杆机构的优化,以提升压力机的性能及适应性,能在保证机身结构、滑块行程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曲柄的驱动扭矩,进而降低伺服电动机的容量和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简单方便,所设计的双驱动肘杆机构结构合理,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压力机的双驱动肘杆机构及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机械压力机是一种重要的机械装备之一,其中机械压力机以肘杆式机械压力机为主。因为肘杆式机械压力机具有工作行程速度慢、增力比大、滑块在下死点的保压时间长、机身刚性好、适用于金属精密压制成型或挤压成型,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仪器仪表等行业中。由于传统的肘杆式机械压力机滑块运动方式相对固定不变、压力机功能单一、工艺适应性较差、且电机不停带动飞轮旋转导致总能耗高、因此不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现有技术中,选用伺服驱动电机直接驱动压力机,但是如果压力机仍然采用传统肘杆式压力机的工作机构,则会使伺服驱动电机的瞬时功率和扭矩远远大于传统压力机的普通感应电机,从而导致压力机的造价昂贵、成本较高,不利用推广应用,因此必须采用新的工作机构。中国专利“一种伺服机械压力机用双驱动肘杆机构及其控制方法”CN201510013662.7,提出一种伺服机械压力机用双驱动肘杆机构,可实现压力机工程压力行程和下死点可调、滑块运动方式可任意设置,大大提升压力机的性能和适用性,且能降低单台驱动电机的扭矩和瞬时功率。但是一般的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机械压力机的双驱动肘杆机构及优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械压力机的双驱动肘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肘杆、第二肘杆、第三肘杆、滑块以及机身;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肘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肘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肘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肘杆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肘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三肘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械压力机的双驱动肘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肘杆、第二肘杆、第三肘杆、滑块以及机身;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肘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肘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肘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肘杆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肘杆的一端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第三肘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构成转动副;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机身导轨内构成滑动副并作往复直线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在一个运动周期内沿所述机身导轨滑动只经一次下死点和一次上死点,所述滑块经所述下死点时,所述第一肘杆、所述第二肘杆以及所述第三肘杆共线并与所述机身导轨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一连杆共线,所述第二曲柄与所述第二连杆共线;所述滑块沿所述机身导轨滑动并经所述上死点时,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肘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肘杆的一端相连构成的转动副、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肘杆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肘杆的一端相连构成的转动副,分别位于所述机身导轨轴线的两侧或同一侧且均处于远离所述机身导轨轴线的最大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肘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沿所述机身导轨作往复直线滑动,所述滑块的上死点最高位置与下死点最低位置之间距离为压力机的总行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肘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沿所述机身导轨作往复直线滑动,当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同步旋转且所述滑块由上死点最高位置向下死点最低位置滑动至公称压力行程点时,所述滑块与其下死点最低位置距离为公称压力行程,此时所述第二肘杆轴线与所述机身导轨轴线成角α,所述第三肘杆轴线与机身导轨轴线成角β,所述α和所述β为大于0并小于等于10度的角度,所述滑块由公称压力行程点向下死点最低位置滑动过程中,承受的压力大于等于压力机的公称压力。4.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用于机械压力机的双驱动肘杆机构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所述用于机械压力机双驱动肘杆机构设计的整体要求,确定所述双驱动肘杆机构的基本技术参数,包括公称压力、公称压力行程、总行程、压力机最大总高度、压力机最大总宽度,以及各曲柄、连杆和肘杆的长度要求;2)所述双驱动肘杆机构以所述滑块处于下死点最低位置时为基准状态,以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肘杆与所述机身构成上肘杆部分,以所述第二曲柄、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肘杆、所述第三肘杆、所述滑块与所述机身构成下肘杆部分;3)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肘杆相连点的行程最大为目标,对所述上肘杆部分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优化的机构参数;4)增加所述总行程的约束,以所述第二曲柄的驱动扭矩最小为目标,对所述下肘杆部分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优化的机构参数;5)判断所述双驱动肘杆机构优化后的所述第一肘杆、所述第二肘杆和所述第三肘杆长度之和是否满足压力机的总高度要求;6)如优化后的所述第一肘杆、所述第二肘杆和所述第三肘杆长度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争荣胡垚程永奇江爱民丁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