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2238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6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包含如下重量组份的各物质:基础油60‑80份、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0‑15份、乙氧酰胺苯甲酯8‑13份、硅酸四乙酯7‑12份、四甲基硅烷5‑9份、碱式醋酸铝3‑6份、氟铝酸铵2‑5份、磷酸6‑10份、滑石粉3‑7份、乙炔环己醇12‑16份、聚丙烯酰胺4‑9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5份。在原有基础油中通过添加亚磷酸酯二正丙脂、乙氧酰胺苯甲酯等物质,使得制备得到的润滑油的粘度指数高,使用时润滑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油
,特别涉及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两个彼此接触、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损耗,人们往往通过使用润滑油来实现这一目的。正如发动机在运转时,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适当的润滑,就会产生干摩擦。实践证明,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死,许多漏水或漏油的汽车出现拉缸、抱轴等故障,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必须对发动机中的摩擦部位给予良好的润滑。润滑油往往成液体或者半固体状,润滑油的构成一般为基础油加添加剂。润滑油主要起到减少摩擦、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的作用。润滑油的基础油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其他改进的性能则主要通过加入添加剂得以实现。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粘度指数则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的高低是润滑油性能的重要指标。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当粘度指数越低时,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其粘温性能越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在原有基础油中通过添加亚磷酸酯二正丙脂、乙氧酰胺苯甲酯等物质,使得制备得到的润滑油的粘度指数高,使用时润滑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包含如下重量组份的各物质:基础油60-80份、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0-15份、乙氧酰胺苯甲酯8-13份、硅酸四乙酯7-12份、四甲基硅烷5-9份、碱式醋酸铝3-6份、氟铝酸铵2-5份、磷酸6-10份、滑石粉3-7份、乙炔环己醇12-16份、聚丙烯酰胺4-9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5份。优选的,所述基础油65-75份、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2-14份、乙氧酰胺苯甲酯9-12份、硅酸四乙酯8-10份、四甲基硅烷6-8份、碱式醋酸铝3-5份、氟铝酸铵2-4份、磷酸7-9份、滑石粉4-6份、乙炔环己醇13-15份、聚丙烯酰胺6-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5份。优选的,所述基础油68份、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3份、乙氧酰胺苯甲酯11份、硅酸四乙酯9份、四甲基硅烷7份、碱式醋酸铝4份、氟铝酸铵3份、磷酸8份、滑石粉5份、乙炔环己醇14份、聚丙烯酰胺7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5份。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0-15份、乙氧酰胺苯甲酯8-13份和硅酸四乙酯7-12份加入基础油60-80份,以速率3-6℃/min升高温度至60-80℃,搅拌反应20-30min;(2)随后向步骤(1)中加入四甲基硅烷5-9份、碱式醋酸铝3-6份、乙炔环己醇12-16份、氟铝酸铵2-5份和磷酸6-10份,继续升高温度至100-120℃,静置30-40min;(3)向步骤(2)中加入滑石粉3-7份,并将聚丙烯酰胺4-9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3-5份的混合液滴加入步骤(2)中,边滴加边升高温度直至140-150℃,继续搅拌反应2-3h,待反应冷却后即可得到所述高粘度指数润滑油。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速率为4℃/min,温度为72℃,搅拌反应25min。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温度为110℃,静置35min。优选的,步骤(3)中混合液滴加的时间为5-10min;升高温度的速率为5℃/min;温度直至145℃反应2.5h。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粘度指数润滑油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原始基础油中加入亚磷酸酯二正丙脂、乙氧酰胺苯甲酯、硅酸四乙酯、四甲基硅烷和碱式醋酸铝等化学试剂,提高基础油的粘度指数,改善其润滑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1)将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0份、乙氧酰胺苯甲酯8份和硅酸四乙酯7份加入基础油60份,以速率3℃/min升高温度至60℃,搅拌反应20min;(2)随后向步骤(1)中加入四甲基硅烷5份、碱式醋酸铝3份、乙炔环己醇12份、氟铝酸铵2份和磷酸6份,继续升高温度至100℃,静置30min;(3)向步骤(2)中加入滑石粉3份,并将聚丙烯酰胺4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的混合液滴加入步骤(2)中,边滴加边升高温度直至140℃,滴加时间为5min,升温速率为5℃/min,继续搅拌反应2h,待反应冷却后即可得到所述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对比例1(1)将乙炔环己醇12份、氟铝酸铵2份和磷酸6份加入基础油60份,以速率3℃/min升高温度至60℃,搅拌反应20min;(2)随后继续升高温度至100℃,静置30min;(3)向步骤(2)中加入滑石粉3份,并将聚丙烯酰胺4份滴加入步骤(2)中,边滴加边升高温度直至140℃,滴加时间为5min,升温速率为5℃/min,继续搅拌反应2h,待反应冷却后即可得到润滑油。实施例2(1)将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5份、乙氧酰胺苯甲酯13份和硅酸四乙酯12份加入基础油80份,以速率6℃/min升高温度至80℃,搅拌反应30min;(2)随后向步骤(1)中加入四甲基硅烷9份、碱式醋酸铝6份、乙炔环己醇16份、氟铝酸铵5份和磷酸10份,继续升高温度至120℃,静置40min;(3)向步骤(2)中加入滑石粉7份,并将聚丙烯酰胺9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的混合液滴加入步骤(2)中,边滴加边升高温度直至150℃,滴加时间为10min,升温速率为5℃/min,继续搅拌反应3h,待反应冷却后即可得到所述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对比例2(1)将乙炔环己醇16份、氟铝酸铵5份和磷酸10份加入基础油80份,以速率6℃/min升高温度至80℃,搅拌反应30min;(2)随后继续升高温度至120℃,静置40min;(3)向步骤(2)中加入滑石粉7份,并将聚丙烯酰胺9份滴加入步骤(2)中,边滴加边升高温度直至150℃,滴加时间为10min,升温速率为5℃/min,继续搅拌反应3h,待反应冷却后即可得到润滑油。实施例3(1)将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2份、乙氧酰胺苯甲酯9份和硅酸四乙酯8份加入基础油65份,以速率3℃/min升高温度至60℃,搅拌反应30min;(2)随后向步骤(1)中加入四甲基硅烷6份、碱式醋酸铝3份、乙炔环己醇13份、氟铝酸铵2份和磷酸7份,继续升高温度至100℃,静置30min;(3)向步骤(2)中加入滑石粉4份,并将聚丙烯酰胺6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4份的混合液滴加入步骤(2)中,边滴加边升高温度直至150℃,滴加时间为10min,升温速率为5℃/min,继续搅拌反应3h,待反应冷却后即可得到所述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实施例4(1)将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4份、乙氧酰胺苯甲酯12份和硅酸四乙酯10份加入基础油75份,以速率6℃/min升高温度至80℃,搅拌反应20min;(2)随后向步骤(1)中加入四甲基硅烷8份、碱式醋酸铝5份、乙炔环己醇15份、氟铝酸铵4份和磷酸9份,继续升高温度至120℃,静置40min;(3)向步骤(2)中加入滑石粉6份,并将聚丙烯酰胺8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的混合液滴加入步骤(2)中,边滴加边升高温度直至140℃,滴加时间为5min,升温速率为5℃/min,继续搅拌反应2h,待反应冷却后即可得到所述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量组份的各物质:基础油60‑80份、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0‑15份、乙氧酰胺苯甲酯8‑13份、硅酸四乙酯7‑12份、四甲基硅烷5‑9份、碱式醋酸铝3‑6份、氟铝酸铵2‑5份、磷酸6‑10份、滑石粉3‑7份、乙炔环己醇12‑16份、聚丙烯酰胺4‑9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量组份的各物质:基础油60-80份、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0-15份、乙氧酰胺苯甲酯8-13份、硅酸四乙酯7-12份、四甲基硅烷5-9份、碱式醋酸铝3-6份、氟铝酸铵2-5份、磷酸6-10份、滑石粉3-7份、乙炔环己醇12-16份、聚丙烯酰胺4-9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65-75份、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2-14份、乙氧酰胺苯甲酯9-12份、硅酸四乙酯8-10份、四甲基硅烷6-8份、碱式醋酸铝3-5份、氟铝酸铵2-4份、磷酸7-9份、滑石粉4-6份、乙炔环己醇13-15份、聚丙烯酰胺6-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68份、亚磷酸酯二正丙脂13份、乙氧酰胺苯甲酯11份、硅酸四乙酯9份、四甲基硅烷7份、碱式醋酸铝4份、氟铝酸铵3份、磷酸8份、滑石粉5份、乙炔环己醇14份、聚丙烯酰胺7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5份。4.一种高粘度指数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亚磷酸酯二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圣鑫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