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弹舵面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9303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0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弹舵面控制机构。目前舵机安装需占用较多弹体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每个舵舱一与相邻一个舵舱二通过连接舱固定;舵舱一连接有方向舵一,舵舱二连接有方向舵二;每个方向舵一与对应一个舵舱二通过一根连杆一连接;固定在方向舵一上的舵轴一穿过固定在连杆一一端的轴套,且与舵舱一的通孔一和盲孔均构成转动副;轴套设置在舵舱一的通槽一内;固定在连杆一另一端的滑块与环形导轨构成球面副,环形导轨固定在舵舱二的通槽二底部;舵机一驱动滑块;方向舵二的舵轴二与舵舱二的通孔二构成转动副,舵机二驱动舵轴二。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特需方向舵的舵机移至另一个方向舵舵机所在舵舱中,减少对弹体体积的占用,空间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武器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弹舵面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导弹舵在飞行过程中绕舵轴旋转,以调整导弹位姿并产生对导弹的控制力与控制力矩,使导弹及时调整飞行轨迹,达到精确打击的目的。目前,大多数舵面主要由舵机控制旋转,且舵机安装在弹体内,占用了弹体的较大体积,设计时必须通过增加弹体的尺寸以保证舵机等相关机构的安装空间。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导弹的外形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对导弹舵机的位置和体积提出了特殊要求,研发一种某些舵舱内不放置舵机的导弹舵面控制机构有其特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舵机在安置中较多地占用弹体体积的问题,提供一种导弹舵面控制机构,能在保持弹体现有气动外形的前提下,有效地节省安装空间,进而有效地减少舵机安置对弹体体积的占用。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包括舵舱一和舵舱二;数量相同的舵舱一和舵舱二沿圆周均布在弹体尾部,舵舱一和舵舱二均与弹体固定连接;每个舵舱一与相邻一个舵舱二通过连接舱固定连接,所有连接舱沿弹体周向均布;所述的舵舱一连接有方向舵一,舵舱二连接有方向舵二;每个方向舵一与对应一个舵舱二通过一根连杆一连接。固定在方向舵一上的舵轴一穿过固定在连杆一一端的轴套,且与舵舱一的通孔一和盲孔均构成转动副;所述的通孔一与盲孔同轴设置,且通孔一开设在舵舱一的通槽一顶部,盲孔开设在舵舱一的通槽一底部;轴套设置在舵舱一的通槽一内;轴套与舵轴一通过锁定销固定连接。固定在连杆一另一端的滑块与环形导轨构成球面副,环形导轨固定在舵舱二的通槽二底部;舵舱二的通槽二底部固定有轴承座一和轴承座二;丝杆两端分别支承在轴承座一和轴承座二上,螺母与丝杆形成螺旋副,连杆二两端分别与螺母侧面的凸台和滑块侧面的凸台铰接,舵舱二的通槽二底部固定有舵机一,舵机一的输出轴与丝杆通过联轴器一连接。方向舵二的舵轴二与舵舱二的通孔二构成转动副,通孔二开设在舵舱二的通槽二顶部;舵舱二的通槽二顶部固定有舵机架,舵机架上固定舵机二,舵机二的输出轴与舵轴二通过联轴器二连接。所述的连接舱扣合在弹体尾部。所述的连杆一和环形导轨均呈圆弧形。所述的舵舱一和舵舱二均为两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将环形导轨(球面)的球面副转换成轴套的转动副,实现了空间上的运动转换;2、将某些特需方向舵的控制舵机移至另一个方向舵控制舵机所在的舵舱中,从而使得某些舵舱内不放置舵机,减少了对弹体体积的占用,空间效率得到了提升,满足对导弹舵机的位置和体积提出了特殊要求的导弹舵面控制机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方向舵一与舵舱二通过连杆一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端面视图;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杆一上滑块的装配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舵机二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1、舵舱一,1a、通孔一,1b、通槽一,1c、盲孔,2、方向舵一,2a、舵轴一,3、连接舱,4、舵舱二,4a、通孔二,4b、通槽二,5、方向舵二,5a、舵轴二,6、连杆一,6a、锁定销,6b、滑块,6c、凸台,6d、轴套,7、环形导轨,8、舵机一,9、联轴器一,10、轴承座一,11、连杆二,12、螺母,13、轴承座二,14、丝杆,15、舵机二,16、舵机架,17、联轴器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6所示,一种导弹舵面控制机构,包括舵舱一1和舵舱二4;两个舵舱一1及两个舵舱二4沿圆周均布在弹体尾部,且均与弹体固定连接;两个连接舱3扣合在弹体尾部,每个连接舱3两端分别与一个舵舱一1和一个舵舱二4固定连接;舵舱一1连接有方向舵一2,舵舱二4连接有方向舵二5;每个方向舵一2与对应一个舵舱二4通过一根连杆一6连接。图1中,V为弹体的运行速度。如图4和5所示,固定在方向舵一2上的舵轴一2a穿过固定在连杆一6一端的轴套6d,且与舵舱一1的通孔一1a和盲孔1c均构成转动副;通孔一1a与盲孔1c同轴设置,且通孔一1a开设在舵舱一1的通槽一1b顶部,盲孔1c开设在舵舱一1的通槽一1b底部;轴套6d设置在舵舱一1的通槽一1b内;轴套6d与舵轴一2a通过锁定销6a固定连接。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固定在连杆一6另一端的滑块6b与环形导轨7构成球面副,环形导轨7固定在舵舱二4的通槽二4b底部;舵舱二4的通槽二4b底部固定有轴承座一10和轴承座二13;丝杆14两端分别支承在轴承座一10和轴承座二13上,螺母12与丝杆14形成螺旋副,连杆二11两端分别与螺母12侧面的凸台和滑块6b侧面的凸台6c铰接,舵舱二4的通槽二4b底部固定有舵机一8,舵机一8的输出轴与丝杆14通过联轴器一9连接。如图4所示,方向舵二5的舵轴二5a与舵舱二4的通孔二4a构成转动副,通孔二4a开设在舵舱二4的通槽二4b顶部;舵舱二4的通槽二4b顶部固定有舵机架16,舵机架16上固定舵机二15,舵机二15的输出轴与舵轴二5a通过联轴器二17连接。该导弹舵面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如图1~6所示,该导弹舵面控制机构中,舵机一8转动带动丝杆14转动;螺母12在丝杆的驱动下做直线移动,螺母12通过连杆二11带动固定在连杆一6上的滑块6b在环形导轨7滑动;连杆二11将滑块6b的球面滑动转化为轴套6d的转动;锁定销6a固定轴套和舵轴一2a,保证轴套6a和舵轴一2a同时转动,使得方向舵一2转动;舵机二15转动带动舵轴二5a转动,使得方向舵二5转动;另外地,改变舵机一8和舵机二15的转动方向可改变方向舵一2和方向舵二5的转动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弹舵面控制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弹舵面控制机构,包括舵舱一和舵舱二,其特征在于:数量相同的舵舱一和舵舱二沿圆周均布在弹体尾部,舵舱一和舵舱二均与弹体固定连接;每个舵舱一与相邻一个舵舱二通过连接舱固定连接,所有连接舱沿弹体周向均布;所述的舵舱一连接有方向舵一,舵舱二连接有方向舵二;每个方向舵一与对应一个舵舱二通过一根连杆一连接;固定在方向舵一上的舵轴一穿过固定在连杆一一端的轴套,且与舵舱一的通孔一和盲孔均构成转动副;所述的通孔一与盲孔同轴设置,且通孔一开设在舵舱一的通槽一顶部,盲孔开设在舵舱一的通槽一底部;轴套设置在舵舱一的通槽一内;轴套与舵轴一通过锁定销固定连接;固定在连杆一另一端的滑块与环形导轨构成球面副,环形导轨固定在舵舱二的通槽二底部;舵舱二的通槽二底部固定有轴承座一和轴承座二;丝杆两端分别支承在轴承座一和轴承座二上,螺母与丝杆形成螺旋副,连杆二两端分别与螺母侧面的凸台和滑块侧面的凸台铰接,舵舱二的通槽二底部固定有舵机一,舵机一的输出轴与丝杆通过联轴器一连接;方向舵二的舵轴二与舵舱二的通孔二构成转动副,通孔二开设在舵舱二的通槽二顶部;舵舱二的通槽二顶部固定有舵机架,舵机架上固定舵机二,舵机二的输出轴与舵轴二通过联轴器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弹舵面控制机构,包括舵舱一和舵舱二,其特征在于:数量相同的舵舱一和舵舱二沿圆周均布在弹体尾部,舵舱一和舵舱二均与弹体固定连接;每个舵舱一与相邻一个舵舱二通过连接舱固定连接,所有连接舱沿弹体周向均布;所述的舵舱一连接有方向舵一,舵舱二连接有方向舵二;每个方向舵一与对应一个舵舱二通过一根连杆一连接;固定在方向舵一上的舵轴一穿过固定在连杆一一端的轴套,且与舵舱一的通孔一和盲孔均构成转动副;所述的通孔一与盲孔同轴设置,且通孔一开设在舵舱一的通槽一顶部,盲孔开设在舵舱一的通槽一底部;轴套设置在舵舱一的通槽一内;轴套与舵轴一通过锁定销固定连接;固定在连杆一另一端的滑块与环形导轨构成球面副,环形导轨固定在舵舱二的通槽二底部;舵舱二的通槽二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陈超陈文华宋浩马善红王文斌周煦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