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棒和电热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4315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温棒和电热锅具。其中,调温棒包括:外壳和插头,外壳上限定出插接孔;插头位于外壳内,并与插接孔同轴线;插接孔包括外端孔径大、内端孔径小的导向段,电热锅具的发热管引出棒沿导向段的外端向外内端方向插入插接孔内,并与插头相配合实现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调温棒,在插接孔的开口端处设计外端孔径远大于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的扩孔结构,使得发热管引出棒能够沿该导向段顺利插入插接孔内,并与调温棒内的插头相配合实现电连接,既便于用户装配,解决发热管引出棒与插头因无法对准而不能正常装配的问题,又能够通过调温棒调节锅本体上发热管的加热功率,满足用户的不同加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温棒和包括该调温棒的电热锅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热产品如电热锅具使用的外接调温棒,由于电热锅具的锅本体上的发热管引出棒会存在变形问题,导致调温棒在插入锅本体过程中,发热管引出棒会折弯调温棒内的插头,或者使发热管引出棒不能与插头正常配合,从而导致发热管引出棒与插头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严重时会因打火产生的高温而使得调温棒内的温度保险丝失效,导致产品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棒。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调温棒的电热锅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温棒,用于电热锅具,所述调温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绝缘外壳,所述外壳上限定出插接孔;插头,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插接孔同轴线;其中,所述插接孔包括外端孔径大、内端孔径小的导向段,所述发热管引出棒沿所述导向段的外端向其内端方向插入所述插接孔内,并与所述插头相配合实现电连接。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调温棒,外壳上的插接孔包括外端孔径大、内端孔径小的导向段,即将插接孔的开口端处设计成外端孔径远大于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的扩孔结构,使得电热锅具上的发热管引出棒能够沿着该导向段顺利插入插接孔内,并与调温棒内的插头相配合实现电连接,既便于用户装配,解决发热管引出棒与插头因无法对准而不能正常装配的问题,又使得电热锅具的锅本体通过调温棒实现通电工作,并能够通过调温棒调节锅本体上发热管的加热功率,满足用户的不同加热需求。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调温棒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段的长度L1为所述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D1的1倍~2倍。设置导向段的长度L1为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D1的1倍~2倍,既避免导向段的长度过短而导致其导向效果差的问题,又避免导向段的长度过长而导致调温棒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加工不便的问题,从而在保证导向段起到良好导向作用的同时,便于调温棒的结构优化设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段包括相连接的柱形段和锥形段,所述柱形段的内端与所述锥形段的孔径相对较大的一端过渡连接。为保证发热管引出棒的顺利装配,锥形段的孔径需大于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而与锥形段的大端过渡连接的柱形段的孔径则远大于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从而使发热管引出棒的前端顺利插入插接孔的柱形段,进而插入与柱形段的内端过渡连接的锥形段;该孔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段,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有效限制发热管引出棒沿插接孔周向的活动空间,提升发热管引出棒的插入精度,从而使发热管引出棒以正常角度与调温棒内的插头相配合实现电连接;其次,在锥形段的前端设置柱形段,有效避免直接在插接孔的开口端处设置锥形段而导致插接孔的开口端孔径过大的问题,便于插接孔结构的合理设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段包括由外端向内端方向孔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段。为保证发热管引出棒的顺利装配,锥形段的小端孔径需大于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而锥形段的大端孔径则远大于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从而使发热管引出棒的前端顺利由锥形段的大端插入插接孔内;锥形段的孔径由外端向内端方向逐渐减小,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有效限制发热管引出棒沿插接孔周向的活动空间,提升发热管引出棒的插入精度,从而使发热管引出棒以正常角度与调温棒内的插头相配合实现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锥形段的导向角度为30°~75°。设置锥形段的导向角度为30°~75°,既避免锥形段的导向角度过小而导致插接孔的开口端孔径过小、不利于发热管引出棒顺利插入插接孔的问题,又避免锥形段的导向角度过大而导致插接孔的开口端孔径过大、不利于插接孔的加工或造成调温棒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当然,锥形段的导向角度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可根据插接孔的实际结构尺寸进行合理调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插接孔还包括与所述导向段的内端相连接的校正段,所述校正段呈两端孔径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圆柱状,且所述校正段的孔径不大于所述导向段的内端孔径。在导向段的内端连接一段平直的校正段,用来校正发热管引出棒的变形及角度偏差,使发热管引出棒始终以垂直角度与插头配合,从而解决了发热管引出棒因变形而导致其无法与插头以正常角度配合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发热管引出棒与插头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因两者接触不良而导致打火产生的高温,使得调温棒内的温度保险丝失效导致产品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校正段的长度L2为所述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D1的1倍~2.5倍。设置校正段的长度L2为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D1的1倍~2.5倍,既避免校正段的长度过短而导致其校正效果差的问题,又避免校正段的长度过长而导致调温棒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加工不便的问题,从而在保证校正段起到良好校正作用的同时,便于调温棒结构的优化设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校正段的孔径D2比所述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D1大0.4mm~0.6mm。设置校正段的孔径D2比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D1大0.4mm~0.6mm,既避免校正段的孔径过小而导致发热管引出棒无法正常插入或插入时存在较大摩擦的问题,又避免校正段的孔径过大而导致校正段不能有效校正发热管引出棒的变形或角度偏差的问题;当然,校正段的孔径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可根据插接孔的实际结构尺寸进行合理调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壳上安装有感温棒,所述感温棒的一端凸出所述外壳,所述外壳上限定出两个所述插接孔,两个所述插接孔分设在所述感温棒的两侧。在外壳上安装感温棒,通过感温棒感知电热锅具的锅本体的温度变化,从而能够在锅本体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时及时断开电路、在锅本体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值时及时闭合电路,从而将锅本体的加热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扣合围设出所述插接孔。将外壳设计成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分体式结构,便于外壳内的各部件顺利装配到外壳上。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锅具,包括:锅本体,所述锅本体上设有发热管引出棒;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温棒,所述发热管引出棒插入所述调温棒的插接孔内,并与所述调温棒的插头相配合实现电连接。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热锅具,通过调温棒实现锅本体通电工作,并通过调温棒实现对锅本体上发热管的加热功率的调节作用,从而使电热锅具以用户所需要的加热功率进行工作,满足用户的不同加热需求;此外,由于所述电热锅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温棒,因此所述电热锅具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温棒的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锅具为电热锅、电火锅、电烤盘或电炒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温棒和发热管引出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温棒,用于电热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绝缘外壳,所述外壳上限定出插接孔;和插头,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插接孔同轴线;其中,所述插接孔包括外端孔径大、内端孔径小的导向段,所述电热锅具的发热管引出棒沿所述导向段的外端向其内端方向插入所述插接孔内,并与所述插头相配合实现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温棒,用于电热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绝缘外壳,所述外壳上限定出插接孔;和插头,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插接孔同轴线;其中,所述插接孔包括外端孔径大、内端孔径小的导向段,所述电热锅具的发热管引出棒沿所述导向段的外端向其内端方向插入所述插接孔内,并与所述插头相配合实现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的长度L1为所述发热管引出棒的直径D1的1倍~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包括相连接的柱形段和锥形段,所述柱形段的内端与所述锥形段的孔径相对较大的一端过渡连接;或所述导向段包括由外端向内端方向孔径渐减小的锥形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的导向角度为30°~7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还包括与所述导向段的内端相连接的校正段,所述校正段呈两端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黄杰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