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8407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给水泵汽轮机、供热机组、蒸汽喷射器、前置热网加热器和热网加热器,所述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端通过第一阀门与凝汽器相连,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第二排汽端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蒸汽喷射器的第二入口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的第一入口与供热机组的抽汽管道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的出口与前置热网加热器的壳体一侧相连;供热机组抽汽管道还与热网加热器的壳体一侧相连,供热机组低压缸排汽与凝汽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可以全部回收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并用于供热,提高了供热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和收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电联产汽轮机能源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包括大型热电联产机组给水泵均采用汽轮机驱动。给水泵汽轮机的乏汽通常接入独立的凝汽器或者主汽轮机配套的凝汽器,被冷却介质冷却成凝结水后循环利用。冷却介质吸收了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后将热量排入大气中,造成能量的损失。对于纯发电汽轮机组而言,这部分损失与主汽轮机凝汽器排出的热量一样,是不可避免的,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的。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热电联产机组通过技术改造回收乏汽余热增加供热,提高供热运行经济性,实现节能减排,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主机余热利用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乏汽或循环水余热;二是改造汽轮机低压缸,采用双背压双转子技术,冬季供热期间换用特制的供热转子,高背压运行,用乏汽直接加热热网水供热;非供热季节,换回原有低压缸转子,低背压运行。三是将低压缸转子改造为光轴,去掉低压缸所有喷嘴和低压转子所有动叶,并切断低压缸进汽,低压缸全部进汽都改为供热。随着主机乏汽余热的利用,主机配套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利用问题也开始引起重视。在上述三种主机余热利用方式中,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差别很大。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乏汽或循环水余热时,给水泵汽轮机的乏汽余热一并被热泵回收,由于受热网水参数和热泵能力限制,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往往无法全部回收,很大一部分仍然需要;而双背压双转子和低压缸光轴技术,由于背压抬高限制给水泵汽轮机功率恐无法满足主机运行需要,所以通常为给水泵汽轮机设置独立的凝汽器,通过循环水冷却给水泵汽轮机乏汽并经过冷却塔将废热排入大气,造成不必要的汽水和能量损失,也就是说此时给水泵汽轮机乏汽无法回收利用。以300MW供热机组为例,给水泵汽轮机乏汽量约40t/h,蕴含的乏汽热量大约在25MW左右,如果完全回收用于供热,可以满足约50万m2建筑面积热负荷需求,年节约标煤近万吨。因此,采取合理措施回收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此外,低压缸光轴改造后,需要极少量蒸汽冷却转子和低压缸,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少量原有进入低压缸的具有较高压力的蒸汽节流后通入低压缸,冷却低压缸和光轴转子后,蒸汽蕴含的热量被冷却水带入大气,造成做功能力损失。而采用给水泵汽轮机乏汽冷却低压缸及其光轴,可以节省高品质蒸汽,具有相应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利用系统,应用供热机组已有供热抽汽驱动蒸汽喷射器回收给水泵汽轮机所有乏汽,可以全部回收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并用于供热,提高了供热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和收益。本技术的一种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给水泵汽轮机、供热机组、蒸汽喷射器、前置热网加热器和后置热网加热器,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第一排汽端与凝汽器相连,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第二排汽端与所述蒸汽喷射器的第二入口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的第一入口与供热机组的抽汽管道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的出口与前置热网加热器相连;供热机组抽汽管道还与后置热网加热器相连,热网水依次流经前置热网加热器和后置热网加热器。进一步的,所述供热机组的排汽口通过第三阀门进入供热机组低压缸,供热机组低压缸排汽与凝汽器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出口还通过第四阀门与供热机组低压缸入口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与供热机组低压缸的连接点位于供热机组低压缸与第三阀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第一排汽端与凝汽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第二排汽端与所述蒸汽喷射器的第二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采用该系统在供热期间内,应用供热机组已有供热抽汽驱动蒸汽喷射器回收给水泵汽轮机所有乏汽,蒸汽喷射器输出蒸汽压力介于供热机组抽汽压力和给水泵汽轮机排汽压力之间,该蒸汽被送入热网前置加热器加热热网水;该系统可以全部回收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并用于供热,提高了供热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和收益。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接入低压缸冷却的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给水泵汽轮机1、供热机组2、蒸汽喷射器3、前置热网加热器4、后置热网加热器5、凝汽器6、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蒸汽喷射器3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其第一入口与供热机组2的供热抽汽管道相连,第二入口与给水泵汽轮机1的乏汽相连;蒸汽喷射器3的出口与前置热网加热器4壳体一侧相连;热网回水首先进入前置热网加热器4的水侧,而后进入后置热网加热器5的水侧。后置热网加热器5的壳体一侧与供热机组抽汽管道相连。供热机组2的排汽口与凝汽器6相连;给水泵汽轮机1的乏汽管道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一阀门7与凝汽器6相连,另一路通过第二阀门8与蒸汽喷射器3的第二入口相连。在供暖期需要回收给水泵汽轮机1的乏汽余热时,将供热机组2的供暖抽汽引入蒸汽喷射器3的第一入口,开启第二阀门8,并逐渐关闭第一阀门7。在供热机组2的抽汽驱动下,蒸汽喷射器3将给水泵汽轮机1的乏汽吸入,二者混合后进入热网前置加热器4中,加热热网水。热网水在前置热网加热器4中吸收部分热量后,进入后置热网加热器5,被供热机组2的抽汽直接加热至合格温度,供给热用户。在供热期结束后,开启第一阀门7、关闭第二阀门8,切断给水泵汽轮机乏汽进入蒸汽喷射器3的通道,改为进入凝汽器6,按非供热期模式运行,不回收给水泵汽轮机1的乏汽余热。蒸汽喷射器3可以有若干个并列组成;热网前置加热器4可以有若干个并列组成。实施例2: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带低压缸冷却的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给水泵汽轮机1、供热机组2、蒸汽喷射器3、前置热网加热器4、后置热网加热器5、凝汽器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供热机组汽轮机低压缸9、第三阀门10和第四阀门11。给水泵汽轮机1排出的乏汽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7进入凝汽器6,另一路经第二阀门8进入蒸汽喷射器3的第二入口。蒸汽喷射器3的第一入口与供热机组2的供热抽汽管道相连;蒸汽喷射器3的出口与前置热网加热器4的壳体一侧相连;供热机组2的抽汽管道除与蒸汽喷射器3第一入口相连外,还与后置热网加热器5壳体一侧相连;前置热网加热器4水侧出口与后置热网加热器5的水侧入口相连;供热机组2的出口端还经过第三阀门10与供热机组低压缸9相连;供热机组低压缸9排汽端与凝汽器6相连;蒸汽喷射器3的出口侧还经过第四阀门11与供热机组低压缸9入口相连。在非供热期间,供热机组2的排汽全部经过第三阀门10进入供热机组低压缸9,而后进入凝汽器6;与此同时,给水泵汽轮机1的乏汽也经过第一阀门7进入凝汽器6。第二阀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给水泵汽轮机(1)、供热机组(2)、蒸汽喷射器(3)、前置热网加热器(4)和后置热网加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汽轮机(1)第一排汽端与凝汽器(6)相连,所述给水泵汽轮机(1)第二排汽端与所述蒸汽喷射器(3)的第二入口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3)的第一入口与供热机组(2)的抽汽管道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3)的出口与前置热网加热器(4)相连;供热机组(2)抽汽管道还与后置热网加热器(5)相连,热网水依次流经前置热网加热器(4)和后置热网加热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给水泵汽轮机(1)、供热机组(2)、蒸汽喷射器(3)、前置热网加热器(4)和后置热网加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汽轮机(1)第一排汽端与凝汽器(6)相连,所述给水泵汽轮机(1)第二排汽端与所述蒸汽喷射器(3)的第二入口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3)的第一入口与供热机组(2)的抽汽管道相连,所述蒸汽喷射器(3)的出口与前置热网加热器(4)相连;供热机组(2)抽汽管道还与后置热网加热器(5)相连,热网水依次流经前置热网加热器(4)和后置热网加热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逵芳赵文波刘岩孙英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