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构筑物底板与池壁一次成型的浇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388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构筑物底板与池壁一次成型的浇筑模板,包括底板模具以及位于该底板模具上方的池壁模具,所述底板模具包括两侧的第一侧板以及一端的第一封板,所述池壁模具包括两侧的第二侧板以及另外两侧的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上均沿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双拼横肋,其中位于两侧第二封板上的双拼横肋之前通过扣件和穿墙止水螺栓连接,位于第一封板上的双拼横肋与第一封板之间通过扣件和单头螺栓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浇筑过程中底板与池壁混凝土交替浇筑达到了减小池壁混凝土浇筑速度的效果,从而减小了池壁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进而控制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池壁混凝土浇筑速度完成底板与池壁混凝土施工的一次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构筑物底板与池壁一次成型的浇筑模板。
技术介绍
目前水处理构筑物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两次浇筑成型施工工艺,即底板及以上50厘米高度池壁设置吊模浇筑一次混凝土,底板50厘米高度以上池壁再浇筑一次混凝土。50厘米高度池壁处设水平施工缝一处。施工缝处理较为繁琐,需设置止水钢板、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采用水枪冲洗干净。另外,施工缝也为质量控制薄弱环节,为水处理构筑物常见渗漏部位,新旧混凝土接茬处内外壁有明显痕迹,表观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构筑物底板与池壁一次成型的浇筑模板,为后续底板与池壁一次成型的浇筑工艺提供基础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构筑物底板与池壁一次成型的浇筑模板,包括底板模具以及位于该底板模具上方的池壁模具,所述底板模具包括两侧的第一侧板以及一端的第一封板,所述池壁模具包括两侧的第二侧板以及另外两侧的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上均沿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双拼横肋,其中位于两侧第二封板上的双拼横肋之前通过扣件和穿墙止水螺栓连接,位于第一封板上的双拼横肋与第一封板之间通过扣件和单头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穿墙止水螺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内杆和外杆,所述内杆上套设有止水片,所述外杆的自由端开设有外螺纹。优选地,所述外杆朝向内杆的端头套设有螺帽,所述内杆上套设有与所述螺帽相适配的锥形螺套。优选地,所述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上均设置有多根竖肋。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浇筑模板实现了水处理构筑物底板与池壁的一次成型,减少了水处理构筑物池体的施工缝,施工难度小,可提高水处理构筑物抗渗性能,确保结构质量,缩短施工周期,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浇筑模板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浇筑模板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穿墙止水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使用本技术浇筑模板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状态图;图5为使用本技术浇筑模板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状态图;图6为使用本技术浇筑模板进行第三次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状态图;图7为使用本技术浇筑模板进行第四次和第五次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状态图。图中:10、底板模具,11、第一侧板,12、第一封板,20、池壁模具,21、第二侧板,22、第二封板,30、双拼横肋,40、扣件,50、穿墙止水螺栓,51、内杆,52、外杆,53、止水片,54、外螺纹,55、螺帽,56、锥形螺套,60、单头螺栓,70、竖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2所示,所述浇筑模板包括底板模具10和池壁模具20,分别用于浇筑底板和池壁,其中底板模具10由两侧的第一侧板11和一端的第一封板12围成,池壁模具20由两个第二侧板21和两个第二封板22围成。为了增加浇筑模板的结构稳定性,在第一封板12和第二封板22的外表面上交错设置有多个双拼横肋30和竖肋70,其中位于第一封板12上的双拼横肋与第一封板之间通过扣件40和单头螺栓60连接,位于第二封板22双拼横肋通过扣件40和穿墙止水螺栓50紧固连接,该扣件采用“井”字型或“3”型扣件。如图3所示,所述穿墙止水螺栓50包括一个内杆51和两个外杆52,其中内杆的两端与两个外杆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外杆和内杆通过锥形螺套56和螺帽55进行连接,其中锥形螺套内设置有限位圈57,可防止外杆拧入深度过长或过短,两个外杆52的自由端开设有外螺纹54。同时,为了方便拆卸,所述外杆52上还设置有扁口58。穿墙止水螺栓用于水池池壁的施工作业,需要做到防水的功能,因此在所述内杆51上还要套设有止水片53。使用本技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首先将池壁下口混凝土浇筑完成,待池壁下口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至可为后续池壁混凝土浇筑提供一个支撑面。其次,过程中底板与池壁混凝土交替浇筑达到了减小池壁混凝土浇筑速度的效果,从而减小了池壁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池壁混凝土浇筑速度完成底板与池壁混凝土施工的一次成型。参照图4~7,具体施工过程描述如下:图4为第一次混凝土浇筑A,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封住池壁下口的目的是为后续池壁混凝土浇筑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面。图5为第二次混凝土浇筑B,目的是为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提供时间达到一定强度,保证第三次混凝土浇筑不出现池壁下口翻浆现象。第二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测第一次混凝土凝固情况,初凝前必须进行第三次混凝土浇筑,避免施工冷缝出现影响工程质量。图6为第三次混凝土浇筑C,目的是推进池壁混凝土浇筑,保证池壁混凝土浇筑连续不出现施工冷缝。图7中第四次混凝土浇筑D与第二次混凝土浇筑目的相同,第五次混凝土浇筑E与第三次混凝土浇筑目的相同。池壁混凝土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得高于50cm,每层池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接着经行底板浇筑,在已浇筑池壁混凝土初凝前经行下一层池壁混凝土浇筑,以此形成流水作业。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构筑物底板与池壁一次成型的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模具(10)以及位于该底板模具上方的池壁模具(20),所述底板模具(10)包括两侧的第一侧板(11)以及一端的第一封板(12),所述池壁模具(20)包括两侧的第二侧板(21)以及另外两侧的第二封板(22),所述第一封板(12)和第二封板(22)上均沿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双拼横肋(30),其中位于两侧第二封板(22)上的双拼横肋之前通过扣件(40)和穿墙止水螺栓(50)连接,位于第一封板(12)上的双拼横肋与第一封板之间通过扣件(40)和单头螺栓(6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构筑物底板与池壁一次成型的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模具(10)以及位于该底板模具上方的池壁模具(20),所述底板模具(10)包括两侧的第一侧板(11)以及一端的第一封板(12),所述池壁模具(20)包括两侧的第二侧板(21)以及另外两侧的第二封板(22),所述第一封板(12)和第二封板(22)上均沿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双拼横肋(30),其中位于两侧第二封板(22)上的双拼横肋之前通过扣件(40)和穿墙止水螺栓(50)连接,位于第一封板(12)上的双拼横肋与第一封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袁青张启奎王婧馨李贵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