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火其专利>正文

连续复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3101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2:39
一种连续复膜装置,具有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数个导向辊设置于机架上,在所述第一溶液槽的出料侧设有吹风口及吸风口,所述第二溶液槽的出料侧连接一后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续复膜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其克服了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通过在第一溶液槽出料侧的上部设置吹风口及吸风口,可有效地去除基膜上浸入的多余溶液,提高制膜速度及产品质量;且上述溶液槽中的溶液量及浓度恒定,基膜在第二溶液槽内仅是外侧面与溶液的相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在连续生产过程中保证了生产的复合膜性能稳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复膜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复膜装置,尤其是一种在基膜上复合一层超薄有机膜的连续复膜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用膜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是首先在基层上制备一层支撑膜,将具有支撑膜的基膜浸入亲水单体的水溶液中,完全润湿后,再将该润湿了的基膜浸入疏水单体的有机溶液中,使其进行快速的化学反应,在支撑膜上形成复合膜。公知的制造过程繁琐,上述两种溶液的浓度不易控制,基膜浸入水溶液后带的多余溶液不易去除,从而影响膜的质量,并使生成膜有缺陷。且公知的方法无法实现连续的大规模生产,产量较低,劳动强度大。有鉴于此,本设计人藉其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经验,设计出一种能确实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的连续复膜装置,以改善公知结构中未尽理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复膜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在第一溶液槽的出料侧上部设有吹风口及吸风口,可有效去除基膜上浸入的多余溶液,达到提高制膜速度及产品质量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连续复膜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具有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数个导向辊设置于机架上,在所述第一溶液槽的出料侧设有吹风口及吸风口,所述第二溶液槽的出料侧连接一后处理装置。如上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所述吹风口、吸风口固定设置在上述机架上,且该吹风口、吸风口相对设置。-->如上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所述吹风口、吸风口为风口对应或相隔地相对设置。如上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所述第二溶液槽上设置一第二溶液槽导辊,该导辊的下部浸入第二溶液槽内,其为由入料侧向出料侧逆时针旋转设置。如上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所述第一溶液槽、第二溶液槽分别连接一溶液循环补充及浓度调节装置。如上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所述第一溶液槽上设有一导板,导板的下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溶液槽导辊,该导辊浸入第一溶液槽内。如上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所述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均固定于上述机架,且第一溶液槽高于第二溶液槽设置。如上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其中,一放卷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第一溶液槽的上部。如上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其中,一收卷装置设置在上述后处理装置的后部。如上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所述收卷装置上设有张力调节装置。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是:1、本技术的连续复膜装置,由于在第一溶液槽出料侧的上部设置了吹风口及吸风口,可有效地去除基膜上浸入的多余溶液,提高制膜速度及产品质量。    2、本技术的连续复膜装置,通过在收卷装置、后处理装置以及一个以上的导向辊上设置张力调节装置,使基膜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张紧状态而紧密地包覆于第二溶液槽内的导辊上,从而使基膜在第二溶液槽内仅是外侧面与溶液的相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与导辊相接触的内侧面没有溶液浸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3、本技术的连续复膜装置,其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均分别连接一溶液循环补充及浓度调节装置,从而在连续生产过程中保证了溶液槽中的溶-->液量及浓度的恒定,使生产的复合膜性能稳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4、本技术的连续复膜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修,且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连续复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配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连续复膜装置10,具有第一溶液槽4和第二溶液槽5,所述第一溶液槽4和第二溶液槽5均固定于机架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溶液槽4高于第二溶液槽5设置。一放卷装置2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第一溶液槽4的上部,一基膜卷3可装设于该放卷装置。所述机架1上设有数个导向辊9,该导向辊9在收卷装置的牵引下可将基膜31分别导入、导出第一溶液槽4和第二溶液槽5。所述第一溶液槽4上设有一导板42,导板42可跨设在第一溶液槽4上,其两侧分别为入料侧和出料侧,所述导板42的下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溶液槽导辊41,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靠近入料侧和出料侧设置了两个导辊,该导辊41浸入第一溶液槽内。且在所述第一溶液槽的出料侧上部设有吹风口62及吸风口61,所述吹风口62、吸风口61固定设置在上述机架上,且该吹风口、吸风口相对设置。该吹风口62、吸风口61可为风口对应地相对设置,亦可为如图中所示风口相隔地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溶液槽5内设有一第二溶液槽导辊7,该导辊7的下部浸入所述第二溶液槽5内,其转动方向由入料侧向出料侧逆时针旋转,该第二溶液槽5的出料侧连接一后处理装置8,该后处理装置8与机架1固定设置。且该后处理装置8的后部设有一收卷装置,该收卷装置上设有张力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溶液槽4、第二溶液槽5分别连接一溶液循环补充及浓度调节装置43、51,以使在生产过程中第一溶液槽4及第二溶液槽5内的溶液浓度、溶液量保持恒定,最终达到保证生成膜的性能稳定。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如图1所示,其中箭头方向为膜运动方向。上述基膜31自放卷装置2经导向辊9进入第一溶液槽4,该第一溶液槽4内的溶液为亲水单体水溶液,在设置在第一溶液槽上的导板42、第一溶液槽导辊41的控制下,基膜31完全润湿后由出料侧向上导出,在第一溶液槽4的出料侧上部设置的吹风口和吸风口将基膜上润湿的多余溶液去除后,经设置在机架1上的导向辊9导入第二溶液槽5。上述机架1的高度,基膜自第一溶液槽4输出后进入第二溶液槽5所经过的路径长短可根据基膜经第一溶液槽4润湿后所需时效处理的时间长短而定。所述基膜31进入第二溶液槽5,通过第二溶液槽导辊7导出第二溶液槽进入后处理装置8、进入收卷作业。由于所述的收卷装置的张力作用,该基膜的一面紧紧包覆于导辊7,为加强其与导辊7的包覆力,可在导向辊9、后处理装置内加设张力调节装置,以保证基膜31与导辊7相接触的内侧面没有溶液进入,即在第二溶液槽5内仅是基膜31的外侧面在溶液的相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薄膜,然后进入后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该导辊的转速与放卷装置2和收卷装置的速度相配合,并根据基膜在第二溶液槽5内所需聚合反应的时间而定。此外,为保证第二溶液槽5中的溶液不与基膜31的内侧面相接触,该第二溶液槽5内的溶液高度应始终低于基膜31与导辊7的包角。为保证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溶液槽内的溶液浓度、溶液量保持恒定,所述第一溶液槽4、第二溶液槽5均分别连接一溶液循环补充及浓度调节装置43、51,且该第一溶液槽、第二溶液槽与溶液循环补充及浓度调节装置为循环设置,可随时补充、调节溶液槽中溶液浓度及溶液量,保证基膜在溶液浓度恒定的溶液槽中与溶液接触的时间恒定,则产生的薄膜的性能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唯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涵盖之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复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数个导向辊设置于机架上,在所述第一溶液槽的出料侧设有吹风口及吸风口,所述第二溶液槽的出料侧连接一后处理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复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数个导向辊设置于机架上,在所述第一溶液槽的出料侧设有吹风口及吸风口,所述第二溶液槽的出料侧连接一后处理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口、吸风口固定设置在上述机架上,且该吹风口、吸风口相对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口、吸风口为风口对应或相隔地相对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溶液槽上设置一第二溶液槽导辊,该导辊的下部浸入第二溶液槽内,其为由入料侧向出料侧逆时针旋转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火其吴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陈火其吴红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