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2589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包括:第一制氧装置、第二制氧装置、第一混氧罐、第二混氧罐、煤粉窑尾送煤风机、煤粉窑头送煤风机、窑头净风内风机、窑头净风外风机、窑头燃烧器及窑尾分解炉燃烧器,上述各部件之间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联合富氧燃烧系统可以增加窑头、窑尾煅烧室内的氧气含量,提高煤粉燃烧的效率,降低熟料单位煤耗,提高水泥窑产量,减少废气的排放并提高水泥熟料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泥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水泥是一种细磨材料,它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这种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硬化后要求达到一定的强度,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水泥生产的过程要经过“二磨一烧”,即生料磨、水泥窑和水泥磨,其中水泥窑系统是将水泥生料在高温下烧成为水泥熟料的热工设备,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高原地区,特别是高高原地区,由于缺氧,煤粉燃烧的效率大大降低,导致水泥窑的产量大大降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煤粉燃烧效率的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包括:第一制氧装置、第二制氧装置、第一混氧罐、第二混氧罐、煤粉窑尾送煤风机、煤粉窑头送煤风机、窑头净风内风机、窑头净风外风机、窑头燃烧器及窑尾分解炉燃烧器,所述第一制氧装置与第一混氧罐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制氧装置与第二混氧罐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制氧装置与第一混氧罐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制氧装置与第二混氧罐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上均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第一混氧罐设有第一输出管>道,所述第一输出管道与煤粉窑尾送煤风机之间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管道与煤粉窑头送煤风机之间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混氧罐设有第二输出管道,所述第二输出管道与窑头净风内风机之间通过第七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管道与窑头净风外风机之间通过第八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管道及第二输出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氧气浓度测试仪,所述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及第八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手动阀门,所述煤粉窑尾送煤风机与窑尾分解炉燃烧器之间通过第九管道连接,所述第九管道上设有窑尾燃烧用煤粉,所述煤粉窑头送煤风机与窑头燃烧器之间通过第十管道连接,所述第十管道上设有窑头燃烧用煤粉,所述窑头净风内风机与窑头燃烧器之间通过第十一管道连接,所述窑头净风外风机与窑头燃烧器之间通过第十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九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及第十二管道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制氧装置与窑尾分解炉燃烧器之间通过第十三管道连接,所述第十三管道上设有电动阀门、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本技术中的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制氧装置输出的富氧空气中氧的浓度为80%~85%。本技术中的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制氧装置输出的富氧空气中氧的浓度为26~35%。本技术中的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煤粉窑头送煤风机、煤粉窑尾送煤风机、窑头净风内风机及窑头净风外风机内均设有电动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联合富氧燃烧系统可以增加窑头、窑尾煅烧室内的氧气含量,提高煤粉燃烧的效率,降低熟料单位煤耗,提高水泥窑产量,减少废气的排放,提高水泥熟料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联合富氧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其由制氧装置1、混氧罐2、煤粉窑尾送煤风机3、煤粉窑头送煤风机4、窑头净风内风机5、窑头净风外风机6、窑头燃烧器7及窑尾分解炉燃烧器8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所述制氧装置1包括第一制氧装置10及第二制氧装置11,所述第一制氧装置10输出的富氧空气中氧的浓度为80%~85%,所述第二制氧装置11输出的富氧空气中氧的浓度为26~35%。所述混氧罐2包括第一混氧罐20及第二混氧罐21,所述第一制氧装置10与第一混氧罐20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2连接,所述第一制氧装置10与第二混氧罐21之间通过第二管道13连接,所述第二制氧装置11与第一混氧罐20之间通过第三管道14连接,所述第二制氧装置11与第二混氧罐21之间通过第四管道15连接,所述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第三管道14及第四管道15上均安装有电动阀门120、130、140、150,所述第一混氧罐20设有第一输出管道22,所述第一输出管道22与煤粉窑尾送煤风机3之间通过第五管道23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管道22与煤粉窑头送煤风机4之间通过第六管道24连接,所述第二混氧罐21设有第二输出管道25,所述第二输出管道25与窑头净风内风机5之间通过第七管道26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管道25与窑头净风外风机6之间通过第八管道27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管道22及第二输出管道25上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20、250、压力传感器221、251及氧气浓度测试仪222、252,所述第五管道23、第六管道24、第七管道26及第八管道27上分别安装有手动阀门230、240、260、270,所述煤粉窑尾送煤风机3与窑尾分解炉燃烧器8之间通过第九管道30连接,所述第九管道30上设有窑尾燃烧用煤粉,所述煤粉窑头送煤风机4与窑头燃烧器7之间通过第十管道40连接,所述第十管道40上设有窑头燃烧用煤粉,所述窑头净风内风机5与窑头燃烧器7之间通过第十一管道50连接,所述窑头净风外风机6与窑头燃烧器7之间通过第十二管道60连接,所述第九管道30、第十管道40、第十一管道50及第十二管道60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300、400、500、600,所述第一制氧装置10与窑尾分解炉燃烧器8之间通过第十三管道80连接,所述第十三管道80上设有电动阀门800、压力传感器801及温度传感器802。所述煤粉窑头送煤风机4、煤粉窑尾送煤风机3、窑头净风内风机5及窑头净风外风机6内均设有电动阀门,与外界环境空气相连,开启时能迅速降低风机内富氧空气的氧气浓度,直至大气环境;本技术中联合富氧燃烧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第一制氧装置10产出的高浓度富氧空气及第二制氧装置11产出的低浓度富氧空气均进入第一混氧罐20及第二混氧罐21中,通过第一混氧罐20及第二混氧罐21来调节富氧空气的氧浓度,富氧空气通过煤粉窑头送煤风机4、窑头净风内风机5及窑头净风外风机6送达窑头燃烧器7,改善窑头煤粉燃烧不充分,提升火焰温度。富氧空气通过煤粉窑尾送煤风机3伴随煤粉送达至窑尾分解炉燃烧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制氧装置、第二制氧装置、第一混氧罐、第二混氧罐、煤粉窑尾送煤风机、煤粉窑头送煤风机、窑头净风内风机、窑头净风外风机、窑头燃烧器及窑尾分解炉燃烧器,所述第一制氧装置与第一混氧罐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制氧装置与第二混氧罐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制氧装置与第一混氧罐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制氧装置与第二混氧罐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上均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第一混氧罐设有第一输出管道,所述第一输出管道与煤粉窑尾送煤风机之间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管道与煤粉窑头送煤风机之间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混氧罐设有第二输出管道,所述第二输出管道与窑头净风内风机之间通过第七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管道与窑头净风外风机之间通过第八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管道及第二输出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氧气浓度测试仪,所述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及第八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手动阀门,所述煤粉窑尾送煤风机与窑尾分解炉燃烧器之间通过第九管道连接,所述第九管道上设有窑尾燃烧用煤粉,所述煤粉窑头送煤风机与窑头燃烧器之间通过第十管道连接,所述第十管道上设有窑头燃烧用煤粉,所述窑头净风内风机与窑头燃烧器之间通过第十一管道连接,所述窑头净风外风机与窑头燃烧器之间通过第十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九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及第十二管道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制氧装置与窑尾分解炉燃烧器之间通过第十三管道连接,所述第十三管道上设有电动阀门、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法水泥回转窑联合富氧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制
氧装置、第二制氧装置、第一混氧罐、第二混氧罐、煤粉窑尾送煤风机、煤
粉窑头送煤风机、窑头净风内风机、窑头净风外风机、窑头燃烧器及窑尾分
解炉燃烧器,所述第一制氧装置与第一混氧罐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
第一制氧装置与第二混氧罐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制氧装置与第
一混氧罐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制氧装置与第二混氧罐之间通过
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上均安装有
电动阀门,所述第一混氧罐设有第一输出管道,所述第一输出管道与煤粉窑
尾送煤风机之间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管道与煤粉窑头送煤风机
之间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混氧罐设有第二输出管道,所述第二输出
管道与窑头净风内风机之间通过第七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管道与窑头净
风外风机之间通过第八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管道及第二输出管道上分别
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氧气浓度测试仪,所述第五管道、第六管
道、第七管道及第八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手动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晋欣然达娃次仁李建勇曾必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